《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石青川
硅谷银行诞生于1983年,当时美国科技创新企业在获得贷款和金融支持方面正面临困难,一些银行家看到了其中的机会,便共同创立了硅谷银行。硅谷银行专注于提供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风险投资、资金管理、支付和结算、国际银行等,因此获得了大量来自硅谷地区的创业公司和风险投资公司客户。
硅谷银行商业模式是把"双刃剑"
硅谷银行面向创新型企业的商业模式主要为,向早期创业企业发放贷款并收取较高的利息,通过协议获取企业部分认股权或期权,再由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持有股权或期权,在企业上市或被购并时行使期权获利,而对于前景看好的创业企业,硅银集团也会让旗下硅银创投以风投方式介入,以获得资本增值。所以其手中握有大量高成长创新型公司的股权或期权,这也帮助其在"创业圈"有稳固且高质量的资源。
硅谷银行深深嵌入创新圈层的结构,使得初创企业一旦加入硅谷银行的"生态系统"就可参与大量活动,结识其他投资者和创始人,这让许多企业"抢着"与硅谷银行合作。这也帮助其成为美国第十六大银行。
同一圈层的人在面临选择时往往更容易陷入羊群效应,所以硅谷银行的破产也与此模式有间接关系,挤兑风险犹如一头"灰犀牛"。
始于无限量QE的崩塌
2020年3月,美联储开启无限量QE,把基准利率降到0左右,在流动性泛滥的背景下,美国科技公司大量回购和融资,与高科技相关的VC投资也变得非常热门。美国的PE/VC市场快速扩张。
这种情况下,硅谷银行的核心储户——科技公司与科技公司的投资机构们手头开始充斥大量现金,硅谷银行也因此获得大量存款。其存款规模从2019年的617.6亿美元跃升至2021年底的1892亿美元。
手握大量现金的硅谷银行选择了相对稳定的投资产品,主要购买了投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和美国国债。硅谷银行的财报显示,2020年中至2021年末,硅谷银行增持了120亿美元的美国国债和约800亿美元的MBS,其中包含不少中长期国债。从投资角度考虑,这么配置没有问题,但对于一家以贷款为主营业务的商业银行而言,这样的选择在面临快速加息时会遭遇极大的风险。由于频繁加息会使债券市场资金流入存款,造成债券下跌,同时市场投资意愿也将降低。而硅谷银行客户多来自科技行业,投资意愿降低将减少科技创业公司的现金流,此时的硅谷银行就会面临支付利息上涨而投资收益下降的窘境。到这一步这些还只是账面亏损,一旦这些科技创业公司开始大量兑取之前的存款,手中握着中长期国债与MBS的硅谷银行为了满足兑付需求,只能被迫在亏损时将手中的国债与MBS出售,账面亏损也就变成了实际亏损。
眼见他宴宾客,眼见楼塌了
2022年3月,美联储启动了力度空前的加息周期,为硅谷银行的扩张故事画上了休止符。随着加息周期的到来,存款的成本变高,低成本揽储成为过去式;同时,债券价值走低,硅谷银行持有的大量证券资产开始缩水。而加息也使得这些科技新贵们开始需求流动资金。
年报显示,2022年硅谷银行全年总额下降了160亿美元,大约占存款总额的10%,特别是活期无息存款由1260亿美元骤降至810亿美元。硅谷银行不得不卖出还在亏损的证券资产。
经过一年亏本的资产变卖,2023年2月底,国际评级机构穆迪公司致电硅谷银行,发出了硅谷银行财务状况堪忧其债券可能被下调至垃圾级的警告。
3月8日,硅谷银行母公司——硅谷银行金融集团突然宣布:低价出售价值210亿美元的可变现资产(亏损18亿美元),发行可转债筹借150亿美元资金,以及紧急发售新股筹资22.5亿美元。硅谷银行现金危机的事情开始被公之于众。
硅谷的科技公司们对此大部分表现恐慌,3月9日,硅谷银行的客户提现要求高达420亿美元,相当于硅谷银行总存款的四分之一。到了当天晚间,硅谷银行的现金结余已经变成了负10亿美元,根本无法满足其在美联储的应付款项。这意味着硅谷银行已无法运营。
3月10日,恐慌蔓延,硅谷银行股价暴跌68%,此前高达267美元的股票跌至不到35美元。硅谷银行在公告出售债券48小时后,不得不宣告破产。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发表声明称,美国加州金融保护和创新部当日宣布关闭硅谷银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则被任命为破产管理人。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23年第6期)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