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关新耀

米兰·昆德拉

7月12日,欧洲知名作家米兰·昆德拉去世,终年94岁。

这位伟大的作家,因《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为中国人所熟知,成为当时众多中国青年的追捧对象。

他曾多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终其一生仍与这项世界文学大奖无缘。

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后从事小说创作

受到乌托邦声音的迷惑,他们拼命挤进天堂的大门,但当大门在身后砰然关上时,他们都发现自己是在地狱里。这样的时刻使我感到,历史总是喜欢开怀大笑的。

——《玩笑》

1929年4月1日,米兰•昆德拉出生于捷克第二大城市布尔诺。

但是,2019年,流亡40多年的捷克裔法国作家米兰·昆德拉在90岁时终于重新获得了祖国的公民身份。

原先,米兰•昆德拉并非热衷于文学创作,而是爱好音乐。童年时代,他便学过作曲,受过良好的音乐熏陶和教育。

米兰·昆德拉

米兰•昆德拉的父亲是钢琴家、音乐教授,当过音乐学院院长。米兰•昆德拉十三四岁时,正值二战时期,他师从捷克最出色的作曲家之一保尔•哈斯学习作曲。

“我曾在艺术领域里四处摸索,试图找到我的方向。” 米兰•昆德拉曾这样评价自己。

上世纪50年代初,他作为诗人登上文坛,1953年到1957年,米兰•昆德拉出版诗集《人,一座广阔的花园》和《独白》。

但诗歌创作显然不是他未来的方向。当他第一个短篇小说出版后,他确信找到了自己的方向,从此走上了小说创作之路。

1967年,米兰•昆德拉创作出小说《玩笑》后,1975年,米兰•昆德拉携妻子离开捷克,来到法国。

移居法国后,他很快便成为法国读者喜爱的外国作家。他的绝大多数作品,如《笑忘录》、《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不朽》等等都是首先在法国走红,然后才引起世界文坛的瞩目。

米兰·昆德拉

除小说外,米兰•昆德拉还出版过三本论述小说艺术的文集,其中《小说的艺术》以及《被背叛的遗嘱》在世界各地流传甚广。

昆德拉善于以反讽手法,用幽默的语调描绘人类境况。他的作品表面轻松,实质沉重;表面随意,实质精致;表面通俗,实质深邃而又机智,充满了人生智慧。正因如此,在世界许多国家,一次又一次地掀起了“昆德拉热”。

作品《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曾改编获奖电影

人从来就想重写自己的会传记,改变过去,抹去痕迹,抹去自己的,也抹去别人的,想遗忘的远不是那么简单。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20世纪80年代末,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一传进中国,就掀起了一波翻译、阅读、模仿、崇拜的热潮。

莫言、余华、王安忆、毕飞宇这些日后的大作家,都曾是米兰·昆德拉的忠实读者。

米兰·昆德拉的作品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最为中国读者熟悉。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文版

1984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文版在中国开始流传。这是一本可谓影响了一代中国文学青年的精神之书。

书中描写了托马斯与特丽莎、萨丽娜之间的感情生活。小说从“永恒轮回”的讨论开始,把读者带入了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中,比如轻与重、灵与肉。

在这部小说中,米兰·昆德拉围绕着几个人物的不同经历,通过他们对生命的选择,将小说引入哲学层面,对诸如回归、媚俗、遗忘、时间、偶然性与必然性等多个范畴进行了思考,作者对人生的命运与价值的关注是该书的主题。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译者,法语翻译家、作家、评论家许钧认为:“对昆德拉而言,小说是拓展人的存在的可能,而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昆德拉揭示了对立两元所产生的必然境遇。我们要走出对立的两元,去寻找,去开拓每个人生存的可能性。爱情如此,生活如此,与他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

1988年,由《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上映,该片由美国著名电影人菲利普·考夫曼担任导演和编剧,原书作者米兰·昆德拉参与了编剧工作。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改编的电影《布拉格之恋》

《布拉格之恋》这个名字,只是当年该片引进中国港台地区时,当地所起的片名,而实际,该片片名就是米兰·昆德拉的《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电影《布拉格之恋》获得了成功,成为当年美国十佳影片之一,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最佳改编剧本提名,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女配角(莉娜·奥琳)提名,并获英国电影电视协会最佳改编剧本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导演和最佳影片奖。

获奖无数,多年陪跑诺贝尔文学奖

把自己交给他人的眼光去评判,正是产生不安和怀疑的根源。

——《生活在别处》

不读点昆德拉,不能说自己是文学爱好者。换句话说,昆德拉是追寻世界文学的必不可少的一步。

在米兰·昆德拉享誉全球的同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在世界文学史上掀起波澜。

1956年,米兰·昆德拉完成了在布拉格电影学院的学业,留校任教。

留校期间,米兰·昆德拉开始大量阅读理论书籍,并继续大学期间就已开始写作的《小说的艺术》一书。

1960年,小说《小说的艺术》出版,该小说1964年获得捷克斯洛伐克国家奖。《小说的艺术》出版之后,米兰·昆德拉集中开始撰写剧本。

从此,他的创作愈发不可收拾。

1958年,米兰·昆德拉在写剧本的间隙,写出了《我,悲哀的上帝》。这是他的第一篇小说。真正给他带来世界声誉的作品是小说《玩笑》,该书连出3版,印数达到几十万册,还被拍成了电影。

米兰·昆德拉还获得很多国际大奖。

1973年,米兰·昆德的《生活在别处》获得了法国梅迪西斯奖,1978年《告别圆舞曲》获得意大利蒙德罗奖。1981年他的全部作品获美国“国家奖”,次年又获欧洲文学奖。1985年,《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问世后获耶路撒冷文学奖。

他的小说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有的作品集多次再版。

米兰·昆德拉

1995年秋天,捷克政府决定将国家最高奖项之一——功勋奖授予米兰•昆德拉。他欣然接受,并以书面形式回答了捷克《人民报》记者的提问。谈到获奖感受时,昆德拉说:“我很感动,也许可以说,尤为让我感动的是瓦茨拉夫•哈维尔给我的信。特别是信中的这样一句话:他把这次授奖看做是给我与祖国和祖国与我的关系,画了一个句号。”

2001年,米兰·昆德拉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

2008年,米兰·昆德拉获得了捷克国家文学奖,但他没有回来领奖。2009年,他被授予布尔诺市(他的出生地)的荣誉市民称号。

2020年9月20日,米兰·昆德拉获卡夫卡文学奖。

这一奖项,被视为是诺贝尔文学奖的风向标。

确实,米兰·昆德拉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但未曾获奖,他先后六次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2011年,他的作品集被收入了声名赫赫的美国七星文库,这是很多作家穷极一生,都在向往的一项殊荣。

米兰·昆德拉

世界上读者最多,也最神秘的作家之一

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生活,生活并没有任何幸福可言。生活就是在这尘世中带着痛苦的自我。然而存在,存在就是幸福。

——《不朽》

有人曾说,如果要评选“对当代中国作家影响最大的当代外国作家”,有两个名字不得不提:一个是加西亚·马尔克斯,还有一个就是米兰·昆德拉。

作为作家,米兰·昆德拉是成功的。

米兰·昆德拉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米兰·昆德拉的读者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评价米兰·昆德拉:“小说中的讽刺有一点儿像黑色幽默,又不完全是,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味道。”

王安忆则说:“没有哪个作家像昆德拉那样做了对个体的感情的关怀,这些都会让人感到温暖,这也是昆德拉的文学价值之一。”

阅读米兰·昆德拉的《无知》时,毕飞宇说他“看见了一个洞明世事的老人,在他听见命运之神敲门的时候,他拉开了他的大门,满腔的无奈与悲愤。”

米兰·昆德拉也是一个成功隐身的作家。

近40年来,由于米兰·昆德拉一直拒绝在媒体上露面,并且极度注重个人隐私的保护,他从公共视野中消失了。

米兰·昆德拉拒绝被“分析”,被“阐释”,被“误读”,他也很少出现在公共场合,我们只能从零星的访谈、获奖发言窥得他的创作与人生一隅。

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到《生活在别处》,再到八十多岁高龄时创作《庆祝无意义》,他笔下的故事和提出的问题让读者难以忘怀。而他本人却为自己的生活以及与他经历有所牵连的百年历史贴上了封条。

米兰·昆德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