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郑嘉意 北京报道
各行业中,保险在构建“抵御长寿风险、积累养老财富、建设服务生态”方面有难以替代的价值。老龄化加速背景下,各保险机构正持续开展以养老为主线的市场探索。
尤其对各头部保险公司而言,健康养老已经成为核心赛道之一。
2022年国民经济年度报告显示,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自1962年以来首次出现负值;《2021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则显示,2021年,我国居民人均预期寿命由2020年的77.93岁提至78.2岁,同时失能、半失能、有慢性病老年人数量多。
前者意味着,社会抚养比将进一步压缩;后者则意味着“长寿”对应的资金需求正在增加。这一背景下,守住养老“钱袋子”已成为社会共识。
记者观察到,在2023年A股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中,各集团均提速布局康养赛道。当前,保险公司入场养老业的方式众多,多家集团已设立养老保险子公司、产业基金子公司、健康产业投资子公司,负责健康、养老产业布局与养老社区运营。
多类产品扩容
金融理财产品中,保险凭借其长期、稳定特质广受消费者关注——一是退休或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型产品可给予一定补偿;二是理财型产品可在长寿时代提供稳定、持续的现金保障,弥合退休后收入骤降带来的落差。
记者注意到,各上市保险公司在养老产品领域的探索可分为个人养老金、高端财富产品与普惠业务三类。
一是个人养老金产品。政策落地后,个人养老金产品发展即驶入“快车道”。2022年11月23日,中国银保信公示首批入选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名单,共有6家公司所售7款产品;此后,产品名录经历多次扩容,至今日,已增至21家公司所售40款产品。
A股上市保险公司及其子公司中,有人保寿险、新华保险、太保寿险、新华养老、中国人寿5家公司开发的10款产品在售。其中,共5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4款两全险及1款年金险。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统计,上述5款专属商业养老保险2023年结算利率均在3.5%以上。其中,稳健型账户以新华养老所售“盈佳人生”为首,结算利率为4.0%;进取型账户以人保寿险所售“福寿年年”为首,结算利率同样为4.0%。
年报中,中国人寿表示,公司当前个人养老金业务位居行业前列,未来将持续丰富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体系,优化升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产品;新华保险表示,公司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和个人养老金业务保费收入已超15亿元。
二是以长期护理险与商业养老金业务为代表的普惠属性养老业务。此前,长期护理险转换业务试点已于2023年5月1日起开展,试点期限暂定两年。
年报中,中国人寿披露,公司已承办政策性长期护理保险项目70余个,覆盖超3800万人;太保寿险参与长期护理险项目累计服务超5000万人;新华保险长期护理保险项目为323万人提供失能保障。
此外,开启试点一年有余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取得进展。
自2023年,北京市、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福建省、山东省、河南省、广东省、四川省、陕西省等10个省(市)开展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共有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及国民养老保险4家公司获批参与试点。
人保养老即表示,报告期内商业养老金试点平稳。至2023年末,商业养老金已覆盖十个试点地区,第三支柱商业养老金管理资产规模42.9亿元,服务客户6.9万户。
三是高端财富积累类产品。年报中,平安人寿即表示,公司重点关注财富保险市场,结合预定利率切换产品,发力传统、分红两类产品。同时,平安银行也强调,正重点打造“懂保险的新财富队伍”。
从产品到生态
老龄化进程持续推进的当下,保险公司对康养赛道的探索早已不止于产品。
当前,养老产业生态的上游主要由投资、金融、保险拉动,中游聚焦于实体建设,下游则是支撑性产业,包括老年用品、旅游和教育等。
值得注意的是,保险与康养产业属性高度契合——一是保险公司作为商业保险的开发、设计和提供者,有专业精算技术于风险管理能力;二是人身险公司的长期资金管理能力正与养老产业投资要求匹配;三是作为支付方,保险公司具备医疗健康、财富管理资源整合能力,可服务养老生态建设。
记者注意到,年报中,多家上市保险公司已将养老发展纳入公司战略。
其中,中国人寿已将“健康养老生态工程”纳入公司“八大工程”新经营策略,并明确养老生态建设中长期目标与规划;人保养老、人保投控强调提升养老服务能力;中国平安表示,公司致力于成为“国际领先的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服务提供商”,已有“综合金融+医疗养老”战略;中国太保强调,大健康为“三大战略”之一,其中“一老一少”是关键领域;新华保险在发展战略中表示,公司提供与科技、绿色、普惠、养老等领域需求相适应的产品与服务。
同时,“保险+多元主体”模式已成为市场主流。从机构设立上看,多家集团已设立养老保险子公司、产业基金子公司、健康产业投资子公司,负责健康、养老产业布局与养老社区运营。
于保险公司而言,提供增值服务可增加产品竞争力,推动保单销售;于康养供应商而言,保险公司可链接高端客户;于消费者而言,保险公司作为支付方可整合资源,提供便利服务。这一趋势同样体现在年报中。
记者注意到,据披露,中国人寿当前共有24家一级子公司,其中养老保险子公司、养老产业基金子公司等4家公司涉及金融、投资、投资咨询、健康管理等业务,同时,其通过养老产业基金子公司间接持股国寿杭州酒店子公司等5家机构。
中国平安报告期内通过整合供应方,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全覆盖合作。其中,内外部医生团队约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3万家。
中国太保设立长江养老、养老投资子公司、太平洋医疗健康等。同时,在成都、杭州、厦门、南京、大理、上海等地设立14家项目公司,负责养老服务及房地产开发经营;另在成都、杭州等10地设立服务公司,负责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服务、健康咨询服务等。
策略分化
尽管各公司在康养赛道已“齐发力”,但细究其具体策略,仍有分化。
其中,中国人寿在经营策略上重视养老生态,产品层次及服务种类在同业中较丰富。例如,产品层面,从长期护理险、商业养老金等具备普惠属性的品类,到财富管理等高端品类均有布局。服务层面,扩大重点城市养老项目布局,未来将以城市中心区域的养老公寓或者机构养老为主,以居家养老、社区养老为辅,用一到两年的时间,在20-30个中心城市形成养老服务的供给。
值得一提的是,当前,中国人寿养老社区共有4种业态,分别是CCRC(持续照料型养老社区)、城市核心区精品养老公寓、普惠型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和康养旅居基地。
其中,CCRC社区、城市核心区精品养老公寓与康养旅居基地均使用“国寿嘉园”品牌。普惠型嵌入式社区居家养老项目则是“政府支持、社会运营、合理定价”的普惠养老工程。
中国平安更侧重医疗养老权益,并以其赋能高端客户销售。例如,产品层面,强调做大财富保险市场、扩展养老年金市场,提供养老和健康综合解决方案、匹配品质养老需求。服务层面,抢发居家养老赛道,同时在4个城市启动高端养老项目。
记者注意到,当前,中国平安的居家养老服务在同业同类服务中规模领先,至报告期末,已覆盖54个城市,客户累计超8万。服务过程中,其已联合相关方,发布“居家康复护理联盟体”,并在年报中言明,将“打造中国居家养老第一品牌”。
中国太保则是“重资产”投入养老社区的典型。年报披露,太保寿险已与养老投资公司出资设立成都项目公司等14家项目公司,分别作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等14处地块的土地使用权人和建设开发主体进行“太保家园”及相关项目建设。年报同时披露,上述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191.81亿元。至报告期末,已累计支付投资款约72.09亿元,尚未支付的投资额中,约15.95亿元为已签约但未拨备资本承诺,约61.87亿元为已批准但未签约资本承诺。至报告期末,太保家园落地12城14园,上海、成都、大理、杭州等8个社区已投入运营,总投资储备床位达1.58万张。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