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龚子渊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杨宝光
最近,义乌频频登上热搜。在义乌,地道的土耳其菜、印度菜、叙利亚菜等成为年轻人争相打卡的新“热点”。
在“世界超市”义乌,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登记注册的各类外资主体超8000家,在他们当中,有很多是来义乌淘金创业、学习工作的“洋青年”,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青年一道创业就业、逐梦未来。
2014年,西班牙青年何树追随在义乌创业的江西女友的脚步,来到这片陌生的土地,并在这里成家扎根。那一年,从义乌发往他家乡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正式鸣笛发车,这条全球里程最远的货运专列不仅连接了义乌和西班牙,也让这对跨国夫妇找到了事业方向。
通过这条班列,夫妻俩利用义乌扩大进口、转口贸易的优惠政策以及自贸区、跨境电商综试区等平台优势,分工合作,何树负责对接西班牙供应商,通过“义新欧”班列将当地的红酒、火腿、香肠、奶酪、橄榄油等优质“土特产”进口到义乌,妻子则负责找中国的代理商,把西班牙商品推介到更多地方。进口的货柜从最初的一年两三个,到如今进出口六七十个,贸易额达数百万美元。
自2022年6月以来,义乌市大力推进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坚持青年优先,持续擦亮“青春义乌 众创之都”的城市品牌,依托自贸区、跨境综试区、综保区等众多平台优势,以及“义新欧”“义甬舟”大通道、“一带一路”节点城市等有利因素,陆续推出大学生创业补贴政策,打造国际青年实习就业创业基地,不断拓宽“团银合作”渠道,积极打造国际融合的“一带一路”青年发展枢纽城市,吸引全球青年集聚义乌、成就梦想。
依托“一带一路”国际创客培育,义乌外事办举办的“义路同行——全球青年创业培训计划”,为青年创业搭建平台,为推动多元文化的互动交流和民心相通架起沟通桥梁。近30名在华求学的韩国青年第一次走进义乌就被这里创业创新的营商环境所震撼。
从北京大学毕业的李昇宪,有着丰富的创业经验。“我的第一次创业是做二手物件的小型交易平台,目前正在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二次创业。”他说,自己已经迫不及待想开始第三次创业——来义乌做电商。
此外,义乌还积极打造了国际青年融合场景,宾王国际特色夜生活街区、韩国风情街上土耳其烤肉与印度咖喱交相辉映,埃及果汁与尼泊尔奶茶触手可及,鸡鸣山社区、金城社区等国际融合社区里,“义乌国际文化艺术节”“义乌国际马拉松”等活动层出不穷。
鸡鸣山社区作为国际青年发展型社区,在语言、文化、涉外服务等方面为国际青年提供全方位支持,阿拉伯语、西语角以及书法、电商等公益培训在社区成为常态,从中秋赏月、写春联,到读诗词、唱婺剧、共吃“国际年夜饭”,各种非遗、民俗文化活动成为促进中外居民文化交融、民心相通的“连心桥”。
36岁的安娜身材高挑靓丽,原本在杭州做模特,因为经常受邀到义乌等地拍产品封面、走秀,加上丈夫从事外贸生意,2013年,夫妻俩索性来义乌闯荡,暂住在鸡鸣山社区。
安娜带着一对儿女,经常参加社区举办的各类活动,也乐当志愿者。当得知社区微创业公益项目后,安娜便结束了酒吧生意,转而到书院当起咖啡师。在社区牵线搭桥下,她还免费参加工商学院承办的直播创业培训,考取了电商直播职业证书,“社区太好了,还送我们去广州那边参观学习,我现在是一个洋主播啦!”
今年,为更好发挥青年在“国际青年枢纽城”建设的生力军作用,团义乌市委还推出青年企业家“品牌出海”计划,推动百名优质青年企业家赴墨西哥、俄罗斯、韩国等国家参展抢订单、拓市场,目前已定档13个国内展、海外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