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是由自然地理因素和国际地缘政治因素两方面共同组成的。考察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需要分析其自然地理环境,但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又并不完全等同于单纯的自然地理环境。简单来说自然地理环境只取决于地形、气候这些自然因素,但如果要考察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就必须将政治因素考虑在内。人没办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出身,国家也同样有自己无法选择的东西。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就是天然注定的。

没哪个国家能选择本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然而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却是有可能随着国际关系的变化而发生转变的。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地缘环境都没绝对的好坏之分。要说哪个国家的地缘环境最好、哪个国家的地缘环境最差其实并不科学,因为任何国家的地缘环境都是同时存在优势和劣势的。我们只能具体分析各个国家地缘环境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但很难直接将各自的优势、劣势进行量化比较。

国际地缘政治学说的鼻祖麦金德曾提到过俄罗斯是占据国际地缘政治心脏地带的国家。欧亚大陆心脏地带三面为山系环绕,河流都流向内陆湖或北冰洋。这是海上无法到达之处,是天然的巨大堡垒。广袤的国土为俄罗斯提供了辽阔的战略纵深——这在历史上反击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战争中已得到证实。俄国在反击拿破仑和希特勒的战争中都采取了坚壁清野诱敌深入的战术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拿破仑远征俄国的战役中法军虽一度攻陷了莫斯科,但却发现得到的只是一座早已被俄国人放火焚毁的空城。法军很快出现了物资补给不足延滞、兵力分散的问题,又遭遇了俄国凛冽寒冬的打击。以逸待劳的俄军指挥官库图佐夫不断袭扰法军。本处于优势的法军在几个星期的灾难对战中不是战死就是冻死。57万远征军最后回到法国的只有不到3万人。二战中的德军则重蹈了当年法军的覆辙。

德军在苏德战争初期一度如入无人之境,可当德军越过斯摩棱斯克-戈梅利-基辅一线后步兵和辅助单位开始因补给不继、交通状况不良而掉队。一开始装甲部队还能自行向东突破,可随后也需要停下来休整和维修。漫长的战线加大了德军后勤补给的难度。不适应苏联气候环境的德军士兵开始出现大量非战斗减员。有着辽阔战略纵深的俄国面对外来侵略能以空间换时间。苏联三五计划期间政府加紧在东部地区发展重工业。

当时东部地区建设的高炉占到了全部新建高炉的3/4左右。这么做其实就是为防范未来可能爆发的战争。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前外贝加尔、乌拉尔、阿穆尔河流域等地建立了新的冶金工厂,中亚地区建立了大型有色金属冶炼厂,远东地区建立了新的汽车装配厂、制铝厂、轧管厂和水电站。苏德战争期间苏联西部的工业基地遭到了重创,但拥有全世界最辽阔国土的苏联通过将自己的工业基地向东迁徙渡过了难关。

乌拉尔、中亚、远东等地并未遭到战火的洗礼,因此这些地区的工业基础得以保留下来。这为苏联的战后复兴奠定了基础。除了这种回旋空间巨大的战略纵深优势之外广袤的国土还为俄罗斯孕育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俄罗斯已探明的石油资源总量位居世界第八、天然气储量位居世界第一、黄金储量位居世界第五、钾盐储量位居世界第一、水资源位居世界第二、铁资源位居世界第一、耕地面积位居世界第四、森林覆盖面积位居世界第一。

目前俄罗斯已探明的自然资源总价值超过30万亿美元,更何况俄罗斯广袤国土上仍有大量资源尚未被开发。按说像俄罗斯这样国土面积庞大、战略纵深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的地理环境足以让很多国家羡慕不已。可俄罗斯在地缘环境上同样存在明显的缺陷:地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北临北冰洋、东接太平洋、西滨波罗的海和黑海,但俄罗斯参与国际航运贸易的条件其实并不好。

由于北冰洋航线常年封冻,所以利用价值相对偏低。东部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冬季封冻,因此需要借助破冰船的协助才能通航。符拉迪沃斯托克和俄罗斯在波罗的海、黑海方向的港口一样也是一个内海港口。俄罗斯太平洋舰队从符拉迪沃斯托克出入太平洋需要经过宗谷海峡,这就导致其一举一动实际上都处于日本和驻日美军的掌控下,所以符拉迪沃斯托克在军事和商业上的利用价值其实还不如欧洲方向的港口。

更何况符拉迪沃斯托克港距离俄罗斯的核心地带实在过于偏远。尽管俄罗斯是一个地跨欧亚的大国,然而俄罗斯的人口和经济带毕竟主要分布在欧洲。俄罗斯欧洲部分和远东的联系几乎完全依靠沙俄时代修建的长度9300公里的西伯利亚铁路这唯一的大动脉。气候严寒、环境恶劣的远东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人迹罕至之地。俄罗斯的历史起源于东欧平原的莫斯科大公国,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开发时间相对较晚。

俄罗斯的工农业布局整体上是倾向于欧洲部分的,因此迄今为止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的开发程度仍是相对较低的。占俄罗斯国土面积3/4左右的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只分布着俄罗斯1/4左右的人口。稀疏的人口密度和漫长的东西跨度使俄罗斯始终无法摆脱基础建设和物流运输的恶梦。在上下游配套过程中的天量运费足以把俄罗斯一切依赖自由竞争的工商业扼杀到赔本破产。时至今日远离首都莫斯科的远东地区仍是俄罗斯经济发展中的“凹陷地区”。

这就像是一个穷小子打肿脸充胖子住了500平的豪华别墅,却天天为物业费、采暖费、家政费这些成本糟心。西部的波罗的海和黑海倒是俄罗斯参与国际国际航运贸易的生命线。可波罗的海和黑海都属于“内海”或“半内海”——其出海口都不掌握在俄罗斯手中。俄罗斯要通过波罗的海和黑海进入大西洋参与国际国际航运贸易就必须通过别国的领海。偌大的俄罗斯竟缺乏出入外海的出海口不能不说是一大地缘缺陷。

俄罗斯相当部分领土处于寒带。严寒的自然环境对俄罗斯的工农业生产建设是不利的:1954年到1958年期间在时任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经济政策下政府投入了67亿卢布并动员了数十万志愿者到西伯利亚及远东地区开垦了4000万公顷的土地,然而尽管西伯利亚地域辽阔、土地肥沃,可在恶劣的气候条件下垦荒所实现的粮食增产不仅极为有限,更糟的是导致了当地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的恶化。

到了60年代初随着垦荒区风沙侵蚀的日益严重使几十万公顷新开垦的土地遭到了破坏。尽管1709.82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为俄罗斯带来了宽广的战略纵深,以致于曾使拿破仑和希特勒折戟沉沙,不过辽阔的疆域也给俄罗斯带来了管理上的难题:随着边疆地区和中央的地缘距离逐渐疏远导致管控难度也越来越大,加之周边各邻国几乎都曾和俄国有领土纠纷,所以极易陷入被人群殴的境地。

历史上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曾轻而易举就几乎挑动整个欧洲进攻俄国。即使在不考虑战争因素的前提下俄罗斯同样面临来自北约和欧盟对其战略空间和市场范围的挤压,而俄罗斯和乌克兰、波兰、格鲁吉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较为尖锐的关系则使这些国家很可能扮演北约和欧盟挤压俄罗斯战略空间和市场范围的马前卒。广袤的国土既能提供辽阔的战略纵深也会带来沉重的防御负担。

俄罗斯东西长9000多公里、南北宽4000多公里。有3万多公里海岸线、2万多公里陆地边境线的俄罗斯与14个陆地邻国接壤,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瑞典、丹麦、冰岛六国隔海相望。要守护如此广袤的国土就需要维持庞大的军力。领土面积广阔而人口数量稀少意味着俄罗斯在防卫领土方面承担着巨大的战略压力。历史上日俄战争的失败很大原因是俄国在远东军力不足。二战中苏联面对德国与日本可能东西夹击的风险也不得不进行战略取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