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3年,刘备在即将驾鹤西辞之前,匆匆安排了一下后事,当时刘备对诸葛亮的安排,是继续他之前干的老本行——仅处理内政,至于蜀汉的军事工作,刘备则交给了一个叫李严的人。

公元226年,病危要挂的曹丕,也留下了遗命,不过他留下的班子要比刘备更厚实,司马懿和陈群一起抓内政,军务工作则交给了自己的本家曹真以及曹休。

真正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可能非常清楚,在这之前,诸葛亮几乎没有参加过一线的军事工作,至于传说中诸葛亮最出彩的赤壁斗曹操,那是纯纯的虚假宣传,当年赤壁之战的正主是东吴那边的周瑜,刘备这边的配角是负责袭扰后勤的关羽。

后来刘备打益州的时候,出力的谋士,一是自己这边的庞统,二是变节的法正,刘备打汉中的时候,庞统已经早挂了,陪刘备在一线的是法正,等到刘备打夷陵之战的时候,一直跟在刘备身边的,是一个叫程畿的人。

而诸葛亮在刘备死之前,其实一直都没有在真正意义上主抓过一线的军事工作。

司马懿和诸葛亮的情况很有些类似,但又有点细节上上的差别。

据《三国志》等书记载,司马懿早年是被曹操引进仕途的,但是曹操当时的麾下谋士很多,司马懿的资历根本显不着,曹操当年之所以要招募他,主要在意的是他背后的司马氏一族。

因为司马懿家根底不浅,但他本人的资历又不多,所以曹操就把他安排到了继承人曹丕的麾下,作为儿子未来的臂助。

曹丕继位以后,对司司马懿比较信赖,曾有意让他涉足一下军事,但是司马懿很懂事,知道那是老曹家的自留地,所以一直没敢越雷池,曹丕的计划,可能也遭到了自己家人的反对,所以他后来对司马懿的使用,很像是刘备对诸葛亮,安排的都是“足兵足食”的内政工作。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发生,那么诸葛亮和司马懿都会一直停留在自己最擅长的内政工作上,而这种舒适区虽然相对安逸,却绝对不会为他们带了后来的名声,真正让他们名垂青史的,还是那些让他们走出舒适区的难事。

刘备去世之前,就知道儿子刘禅不堪大用,因此也就没有重点培养,而且当时的刘备也没那个精力,所以等到刘备去世的时候,蜀汉面临的局面就很尴尬。

诸葛亮当年如果老老实实的遵从刘备的遗愿,那么他一定能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即使蜀汉被灭,他作为知名大臣,也会在曹魏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但是诸葛亮是个很讲究的人,他并不想混吃等死,因此他就主动的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开始一步步的接触军事工作,并在用了一系列的手段之后,硬从李严的手里拿到了军权,然后就开始飞蛾扑火般的北伐。

真正让丞相在后世扬名的,正是他这段可歌可泣的往事,而不是在一线为刘备出谋划策。

司马懿之所以后来成为了不讲究的老戏骨,从而名垂青史,其实也不是他自己想要的,而是一步步被逼出来的。

作为曹丕留下的托孤重臣,以及世家大族之后,他本来也是可以在自己的舒适圈过完自己的一生的,但是曹魏这边老是意外不断。

公元228年,曹魏在南部战区的话事人曹休病故,司马懿因为此前曾配合曹休出战,所以临危受命,接下了曹休的重担。

公元227年,司马懿又被调去西部帮助曹真协防诸葛亮,结果曹休没多久就挂了,司马懿又再次临危受命,成了西部军区主防诸葛亮的话事人。

公元238年,曹魏因为在辽东战场失利,加上当时诸葛亮已死,曹魏的皇帝担心司马懿尾大不掉,就想借着平定辽东的借口,想办法干掉已经年近花甲的司马懿,结果司马懿又被迫前往辽东军区履职。

当时司马懿是抱着必死的心去的,结果魏明帝死在了他的前面,司马懿威望却因为在辽东战场的胜利,而又更进了一步,三个军区的影响力,也为司马懿日后的篡权,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年的一线军事工作履历,司马懿绝对没有机会篡权,而他的名声在史书中,自然也会大打折扣。

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人生经历来看,一个要想有大的作为,跳出舒适圈,去挑战一下有难度的工作,可能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