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际金融报》创刊30周年系列座谈会(金融科技-外资银行专场)在上海举行。本次座谈会以“监·守,见智来”为主题,聚焦科技金融、数字金融领域,关注资本市场监管趋严态势,探讨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管理和智能化转型的深远影响。
证监会强调支持科技创新的监管体系和市场生态的形成,外资银行具有丰富的国际经验和全球视野,参与其中将有助于构建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市场环境。
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hina Financial 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FCA)、工信部赛迪研究院(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在内的权威行业机构,花旗银行、汇丰银行、东亚中国、富邦华一银行、华侨银行中国、南洋商业银行、韩亚银行、浦发硅谷银行等十余家外资银行高管及相关业务负责人,以及德勤中国合伙人、工信部赛迪研究院China Center for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简称CCID)、天阳科技副总裁及业务专家等受邀参加会议,并参与相关话题的讨论。
现场就外资银行本土化发展优势与痛点,监管现状的机会与发展,国际先进经验的引入与借鉴,以及各家因资源禀赋及发展阶段不同对科技金融的理解与应用等,进行了近5个小时的主题演讲及圆桌讨论、话题互动,展开了深入、务实、高效充分的交流。与会嘉宾纷纷发表讲话,感谢《国际金融报》作为人民日报旗下主流财经媒体在搭建国际金融机构对话讨论平台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同时表示作为国际性银行愿为中国发展提供助力,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落地展业的心声,以及携手共同促进行业发展交流合作的愿望。
科技以业务为引领,业务以科技和创新为支撑。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都要面对哪些挑战?浦发硅谷银行数字化创新办公室负责人孔维高坦言,“做科技金融难,培养科技金融人才更难。银行的数字化经营,需要懂业务、懂数据、懂科技的多边形人才。业务经营的数字化与管理数智化需要协同推进,也同样重要。”
作为中国首家科技银行,浦发硅谷银行致力于服务本土科创企业和投资机构,推动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高创新企业的成功概率。为支持银行业务快速发展、高效响应科创企业客户所需,近年来,浦发硅谷银行加速数字能力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并不断迭代升级,实施开放银行战略,全面构建未来发展所必需的金融科技能力。
凭借其独特的资本市场洞察力,外资银行纷纷展示数字化转型的监管指引下的应用场景和解决方案,展望符合国家政策趋势的战略规划,全球范围内金融生态如何合作发展。
谈及未来金融生态合作与发展,富邦华一银行信息科技部副总经理屈新春表示,在经营战略上,我们行的领导班子根据我行的先天禀赋,制定了八个字的战略,即线上、线下和“跨界、跨境”。富邦华一银行是全牌照运营的台资银行,目前在长三角、大湾区、环渤海及中西部地区的12个省会城市开设了分行。覆盖台胞、台商在大陆定居、工作、生活的主要区域。富邦金控集团在中国台湾家喻户晓,所以来大陆的台胞、台商会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对我行提供的精致的、点对点的、管家式的服务认可度、粘合度极高。
屈新春进一步介绍,台籍客户在银行的客户画像中有三大特征:一是台籍客户多为专业人士或是富裕人群,基本达到私人银行客户的门槛,他们对个性化、综合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有着巨大的需求。二是台商在全球供应链中占到了非常重要的一环,在对美出口、对欧出口的前十大企业中,台商至少占到了四家,富士康、广达就是典型代表。三是中国台湾品牌在大陆服务业中也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中国台湾的餐饮跟普通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台式火锅、台湾奶茶和台湾小吃,这些已成为美食攻略中必不可少的小吃。
外资银行何以更好在中国市场“本土化”发展?金融科技企业如何助力赋能?本次座谈会嘉宾畅所欲言,着重关注行业发展中的竞合关系,促进参会企业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共同进步。
“外资银行和本土市场融合,是我们作为金融科技企业需要思考的。”就外资银行如何推动与本土市场融合而言,天阳科技高级副总裁兼数字金融事业群总裁李亚宁表示,比如了解到某头部外资行,在治理架构上分得非常细,这也是因为其面向全球,能够更为精准式、可复制性服务全球客户。而中国本土业务是全球业务的一部分,在中国市场面临监管等风险也是一部分,需要了解其真正需求,否则影响沟通合作效率。
“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天然存在合作与共同发展关系,但目前发生了新的变化,即基于大语言模型的应用发展迅速,在新的形势下银行与金融科技企业需要分工合作、各司其职,科技公司帮助银行业做好最后一公里支持业务发展的应用,银行做好如核心账务系统、支付系统、数据治理等最基础的开发。”屈新春认为,在大语言模型应用落地上,训练模型所需要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中小银行很难承担得起,希望政府、监管在保证信息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大前提下,从制定一些规范,鼓励头部金融科技公司投资银行公共算力平台或训练银行业大模型供中小银行租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