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作为第52届香港艺术节闭幕演出,上海芭蕾舞团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在香港文化中心大剧院上演,海派芭蕾典雅精致的风格吸引众多观众,三场演出的近5000张演出票早早售罄。香港市民刘女士看完演出后说:“上芭的《花样年华》很优雅,演员们穿着中国的旗袍,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上海的故事,让我好像回到剧中的年代。舞台上下雨的设计,特别创新,上海和香港都多雨,这让我觉得两座城市很近……”

原创芭蕾舞剧《花样年华》首演于2006年,以上世纪30年代上海的生活风貌为背景,糅合了古典与现代芭蕾的艺术特点,生动诠释了一段动人心弦的浪漫爱情故事。当年,来自法国的著名编导伯特兰·德阿特先生和他的团队在创排前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上海采风,展现了浓浓的上海风情和生活气息。舞台上,中国传统旗袍与来自西方的芭蕾语汇相得益彰,随着情节的发展,演员们为香港观众展现了足尖艺术的万种风情。舞剧中石库门、百乐门、黄包车、馄饨摊等上海标志性事物为观众营造了浓郁的上海市井风情,倾盆而下的大雨和地道的沪语对白都会瞬间将观众带到作品所设定的情境。

此次赴香港演出,上海芭蕾舞团副团长、首席主要演员吴虎生领衔主演男主角“李先生”。对吴虎生而言,扮演温文尔雅的小说家“李先生”意义特殊,因为这是他从艺生涯邂逅的第一个男主角。当年刚满20岁的吴虎生在编导手把手的指导下,真正成为了含蓄内敛的“李先生”,举手投足间、每一个眼神都在讲述着故事,多年来随着这部作品的不断上演,他对人物的理解与刻画也更为深刻。吴虎生说:“这些年,剧组不断补充年轻演员,我们也在排练中将当年编导对这段上海故事的理解告诉他们。”在这种传承的氛围中,作为吴虎生的舞伴,上海芭蕾舞团首席主要演员戚冰雪坦言,扮演女主角“王太太”让她的演技得到了提升,自己只有逐渐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才能演绎不同于西方芭蕾的中国女性。

上海的《花样年华》不仅吸引了刘女士这样的本地观众,观众席中还有不少金发碧眼的外国观众慕名而来。来自俄罗斯的斯维特拉娜带着女儿一起看完演出后说:“我女儿是芭蕾舞学生,从舞蹈技术上,这部剧非常精彩。我从来没有见过中国的服装和经典的芭蕾舞跨界合作,这部舞剧很美、很有趣。”

香港艺术节节目总监梁掌玮也计划连看两场,她说:“把上芭的《花样年华》第一次带到香港,并且作为艺术节的谢幕演出,是最好的选择,因为在这个国际化的艺术节上展示这部具有现代感的中国芭蕾再合适不过。我也在咨询上芭,希望他们将更多中国题材的作品带到香港,上海和香港的城市文化是相通。”据悉,此次《花样年华》亮相香港艺术节后,已经有几家国外演出商开始向上海芭蕾舞团咨询出国演出的事宜。

上海芭蕾舞团团长辛丽丽表示:“很高兴收到香港艺术节的邀请,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将《花样年华》这部由中法两国艺术家共同创作的海派芭蕾代表作带到香江。全团演职人员共同为香港同胞奉献充满艺术感染力的表演,展现海派芭蕾的独特魅力,这是上海芭蕾舞团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充分体现。”(新民晚报记者 吴翔)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