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为红军电台发愁,一国军俘虏站了出来,25年后成开国中将

中华民族历经千年,留下了许多至理名言。其中,“士为知己者死,大丈夫立世,有所为有所不为”等论调,历久弥新,闪耀着智慧的光芒。

这些名言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人生充满曲折,有荣耀也有挫折。但在面对世间种种考验时,我们应坚守正道,明辨是非,避免误入歧途,不为邪恶势力效劳。

在近代中国,许多人面临着道德抉择。有些人因私欲或被迫成为侵略者的帮凶,而另一些人则选择投身正义事业,与黑暗势力对抗。比如红军技术员王诤,他在时局动荡时选择了坚守正道,最终成为新中国军队的一员,并受到毛主席的器重,被授予中将军衔。

这位老将军对我国的无线电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然而他最初并非我党的同志。毛主席首次与王诤相遇是在1930年,那时红军首次反围剿取得成功,龙岗战役中,王诤作为一名刚刚入伍的国军新兵被我军俘虏。

在确认俘虏身份时,组织才发现王诤的不凡之处。他出生于江苏南部,家境优越,从小就接受良好教育,能够读书识字,品行端正。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能够有机会上学是非常不容易的,许多人流离失所,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

王诤的青年时期以读书为主线,过着普通而平凡的生活。他完成了小学、初中和专业高中的学业,但最不平凡的事情也发生在这个时期,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尽管王诤本可以顺利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过上稳定的生活,但他却看到国家的问题和百姓的苦难,立志要为国效力,成为一名军人。他特别关注军队通讯问题,因此报考并成功进入黄埔军校第六期,专攻无线电通信。

进入黄埔后,王诤却并没有如愿以偿。黄埔军校在孙中山创办初期声名显赫/strong>

1930年,王诤刚入伍几周就遭遇了俘虏的命运。在俘虏营区,一位和蔼可亲的红军长官出现,让王诤深感震撼。这位长官竟然开放给想要加入红军或者回家找国军的俘虏提供大洋的路费。对于王诤来说,这种善意对待俘虏的举动在国军中是前所未有的,让他感动不已,内心动摇着想要留在红军队伍中。

这一切的转折点源于一部损坏的电台。当时中央领导并不知道这是坏电台,却因此感到兴奋。对于当时一穷二白的红军来说,捕获一部电台是一大幸事,更何况毛主席本人对此感到欢喜。

红军中大部分是来自贫苦家庭的人,许多连读书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掌握高科技设备了。毛主席意识到这一点后,便派遣参谋长到俘虏中找寻通讯人员。意外的是,王诤举手表示自己懂得使用电台,并愿意加入红军。

参谋长将这个信息带回,立刻引起了毛主席的关注。毛主席一向珍视人才,特别是在技术方面,哪怕是国军队伍中也是稀缺的人才。这次机缘让王诤走上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了红军中的一员,为我国的通讯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毛主席见到王诤后,询问为何只有他愿意加入红军,而王诤却以异常严肃的态度回答:“我听说过红军是好部队,是人民的部队,今天亲眼见到了,我就信了,我自愿加入红军。”

毛主席深受感动,于是王诤正式成为红军一员,继续从事他的通讯工作。让王诤有些失落的是,缴获的电台实际上是坏的,使得他加入红军的第一天就无法发挥作用。毛主席安慰他说:“不要着急,电台会有的,你要调整好心态,等有了电台你就投入工作。”

意外的是,不久之后红军又打了一场漂亮的反击,缴获了一部完好无损的电台。这让王诤获得了自己的武器,他利用电台为

王诤将军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坚守在通讯岗位上,致力于保护国家机密,防止窃听活动。他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无线电技术体系,为我国的无线电技术事业贡献了二十余年的心血和汗水。在这漫长的岁月里,王诤的名字深深铭刻在人们的心中,成为了无线电技术领域的传奇人物。他的贡献不仅是技术上的,更是对国家安全和发展的无私奉献,永远值得我们敬佩和铭记。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图文万粉激励计划#
举报/反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