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专题解析新更的“唐宋书院”等22道题目。 1.“史才三长”是唐代著名史学理论家刘知几提出的史学观点,指修史或治史的人必须具备史才、史学、史识等三项专长。其中,“____”指史书撰述能力。 A.史学 B.史才 正确答案:史才 解析:唐代刘知几提出的“史才三长”,史学指拥有的历史知识,史识指对历史的独特理解和见识,史才指写史的能力。所以这道题的正确答案是“史才”。
2.龙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图腾之一,____以后成为帝王或皇室的象征,后又演化为汉民族及所有中国人共同的精神标记和文化符号。 A.秦汉 B.商周 正确答案:秦汉 解析:龙作为整个国家的图腾以及皇权的象征,是从秦汉时期开始的。秦始皇虽然和龙没有直接关系,但后来人们称他为“祖龙”,到汉高祖刘邦则附会了其母与龙的关系。但皇家并没有垄断使用龙的权利,诸葛亮还号“卧龙”呢。一直到隋唐,龙的形象大家都可以用。龙真正被皇家垄断是从宋朝开始的,只有皇家能用,其他人则不能用龙的形象了,明清则更甚。
3.年号是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____用来表示年份。 A.可以 B.不能 正确答案:可以 解析:年号可以用来纪年,可以表示年份,比如万历十五年。
4.我国古代的帝王在位期间,只能用一个年号。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年号从汉武帝时期才有,开始的时候皇帝都是遇到大事就换年号,几年一换,非常混乱。到了明清时期才一个皇帝固定使用一个年号。 5.生肖也叫“属相”。中国古人把与农业生活相关的11种动物,加上特有的文化图腾“龙”,与十二____配合进行纪年,每个人出生的年份都有相对应的生肖动物,即十二生肖。 A.天干 B.地支 正确答案:地支 解析:12种动物配的是“地支”。天干10个,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12个,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生肖搭配的是“地支”,比如子鼠、丑牛。
6.下列生肖排序中,符合我国十二生肖与十二地支的配合与排序的是____。 A.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B.酉鸡、未羊、午马、丑牛 正确答案:寅虎、卯兔、辰龙、巳蛇 解析:这道题必须背熟十二生肖,或者死记一下带“寅虎”的是正确选项。 7.我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是与天、地并立的生命存在,三者合称“三才”。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题目是正确的,我国古代把天、地、人,成为“三才”。《三字经》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8.我国古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是事关成败的三种最重要的因素,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____”。 A.人和 B.天时 C.地利 正确答案:人和 解析:必须是“人和”,否则人的努力就没有意义了。
9.我国古代帝王所祭祀的土地神和五谷神被称为“社稷”,其中,“____”是土地神,“____”是五谷神。 A.社 稷 B.稷 社 正确答案:社 稷 解析:社为土神,稷为谷神。“社”字本身就是土地神的意思,右边为“土”,左边是表示祭祀的“示”。“稷”字左边为“禾”,本身就是小米的意思,泛指五谷。
10.炎帝和黄帝是我国历史传说中上古的两个帝王,亦即两个部落首领。炎帝姓姜,号“____”。 A.神农氏 B.轩辕氏 正确答案:神农氏 解析:炎帝是神农氏,“神农尝百草”。黄帝是轩辕氏。
11.在古代中国人关于中国和世界的地理图景中,“九州”居“天下”之中,“天下”由“九州”及其周边“四海”组成。我国古人所认为的“四海”大多____。 A.统指天下 B.特指某一海域 正确答案:统指天下 解析:四海泛指天下,肯定不是特指某一海域。 12.在我国,“休养生息”作为治国方略,产生于____。 A.汉初 B.秦初 正确答案:汉初 解析:经过秦朝末年农民起义和几年的楚汉争霸,天下凋敝,汉朝初期采用“黄老思想”治国,减轻赋税徭役,不搞大型工程,对匈奴隐忍不发,让老百姓休养生息。到汉武帝时才改变国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作为。
13.在我国的甲骨文与金文中,“史”的字形是手执笔或简簿,其义指记载史事的官吏。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题目是正确的。字的本意有多种解释,也有的说本意是做事。记住题目是正确的。
14.在我国古代,“太学”是由朝廷创办的设于京师的最高学府和最高教育行政机构,真正创设是在____时期。 A.商周 B.汉朝 正确答案:汉朝 解析:真正作为最高学府的太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
15.在我国古代,年号一般由君主发起。新帝王即位后,为了与上一任帝王相区别,都要改元(更改年号)以重新纪年。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题目是正确的,遇到大事都要改年号,更不用说换皇帝了。到了明清,只有换皇帝,才改年号。 16.在中国传统农历中,闰年里有12个月。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解析:农历中的一年比阳历一年少11天左右,一般年份有12个月,闰年有13个月。
17.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些植物因其自然属性而被赋予某种人文蕴涵。如松、____、梅三种植物被合称为“岁寒三友”。 A.兰 B.竹 正确答案:竹 解析:松、竹、菊,为“岁寒三友”,都是抗冻的,兰花不抗冻。
18.中国古代著名的寓言故事“愚公移山”出自《____汤问》。 A.列子 B.荀子 正确答案:列子 解析:《列子汤问》,《荀子》中没有《汤问》。《列子》,相传是战国列子(列御寇)所著,全书共8篇,多为民间传说、寓言和神话故事。“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19.“因材施教”指的是根据人的资质、志趣等实施教育、教学。“材”指人的资质、志趣、受教育程度等因素。这是____最早实践、经后人总结概括而确立的教育、教学原则。 A.孔子 B.老子 正确答案:孔子 解析:孔子办私学,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
20.书院是我国古代出现的一种文化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传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兼具教学、研究、藏书等多种功能。书院萌生于____。 A.唐代 B.宋代 正确答案:唐代 解析:唐代之前也有讲学的地方。“书院”萌芽于唐朝,但当时主要是修书的馆阁,到了宋代书院才成为独立办学机构。
21.清明节是中国传统岁时体系中唯一与节气合一的节日。____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正确
解析:清明节既是节日又是节气,是踏青祭祖的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
22.“中华”是“中国”与“华夏”复合的简称。华夏的先民建国于____中下游,自认为居天下之中央,且又文化发达,所以称“中华”。
A.黄河
B.长江
正确答案:黄河
解析:这是大家很熟悉的题目了,华夏起源于黄河中下游。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