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汉朝和匈奴的战争,绝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肯定都是汉武帝时期大规模反击匈奴。
的确,汉武帝时期,汉朝打匈奴打得确实比较狠。尤其是卫青和霍去病这两位超级牛人,连续发动了三大战役,直接把匈奴打回了漠北,彻底打出了汉朝的声势。但是实际上,汉武帝时期的这些壮举,其实并不是这一代人的功劳。
严格来说,汉武帝时期的三大战役,其实是一场延续了几十年的谋划。而这场谋划的开始,其实是源自于汉文帝时期。
早在汉武帝打匈奴几十年之前,他爷爷汉文帝,其实就已经开始制定大规模反击匈奴的计划了。而且,从汉文帝开始,这个计划前后执行了超过半个世纪的时间。直到汉武帝时期,所有条件都成熟了,汉朝这才彻底打垮了匈奴。
相比汉武帝时期的大规模反击,汉文帝和匈奴的交手,则是显得更加草蛇灰线,很难梳理明白。因为汉文帝和匈奴的这些斗争,里面掺杂了很多汉朝的内政问题。但同时,如果我们仔细梳理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汉文帝和匈奴的这段斗争,其实同样是巅峰交手。
这段巅峰交手的开始,还得从匈奴的那位冒顿单于开始说起。
很多人都知道,作为匈奴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单于,冒顿单于在位时期,彻底统一了匈奴,而且先后打败了匈奴东边的东胡,以及西边的月氏。正是在冒顿单于手上,一个庞大的匈奴帝国,逐渐成型了。
但也正是在冒顿单于征战的这段时间里,中原这边,秦末群雄混战,然后刘邦击败了项羽,战败了所有诸侯。所以,等到匈奴彻底解决了内部问题,有能力去南下中原的时候,忽然发现:这时候中原已经出现了一个强大的汉朝,彻底让匈奴没办法南下了。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汉朝和匈奴有了第一次交手。当时刘邦在忙着削除异姓王,在这个过程当中,几大异姓王当中的韩王倒向了匈奴,然后刘邦就和匈奴打了一仗。这场战争的结果,是刘邦本人被匈奴困在了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但同时,匈奴也见识到了汉朝的强大,意识到短时间内不可能大规模南下。
所以接下来,双方就开始通过和亲的方式,建立外交关系。
汉匈双方开始和亲之后,接下来的几年里,匈奴其实还是一直在找机会南下。但是在这几年当中,刘邦一直都没给匈奴机会,北方一直防守的比较严密。几年之后,刘邦去世,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汉朝由吕后把持朝政。
在吕后掌权的这十多年里,匈奴这边,依然还是冒顿单于掌权。在此期间,匈奴也曾多次挑衅汉朝,甚至冒顿单于还主动给吕雉写信,想要求娶吕雉。但是结果,吕后的战略定力还是比较强的,依然延续了刘邦的防守策略。
所以在吕后掌权的十多年里,匈奴还是没找到大规模南下的机会,最多也就只能袭扰一下汉朝的边境。当然,汉朝这边走不通,其他方向,匈奴也可以继续发展一下。在此期间,匈奴内部越发团结,然后开始和西边的月氏继续过招。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吕后去世之后,汉文帝登基了。
汉文帝登基的时候,匈奴那边,其实比当初刘邦在位时期,还要更强一些了。此时匈奴这边,还是冒顿单于在位。这位已经在位三十年的冒顿单于,此时虽然已经逐渐老迈,但是对于匈奴内部的控制力度,却更强了。
所以接下来,得知汉朝这边又换了掌门人之后,冒顿单于开始再次对汉朝进行试探性攻击。公元前177年,就在汉文帝刚刚登基三年之后,匈奴的右贤王,公然率领麾下主力部众,进入到了河套地区。
收到这个消息之后,汉文帝也是一阵头大。因为当时他刚登基没多久,汉朝内部还不太稳定。不过好在,之前的三年时间里,汉文帝通过一番极限拉扯,算是把几位实力最强的开国功臣给摆平了。对他有拥立之功的陈平,这时候已经死了,周勃也已经回了封地。
所以,京城这边,暂时倒还算安全,已经完全被汉文帝控制住了。不过,京城之外,有些老刘家的本家诸侯王,却是在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起兵造反。
在这种时候,匈奴大规模进入河套地区,内忧外患同时压过来,自然会给汉文帝带来很大的压力。对于汉朝来说,河套地区是一个很关键的地方。因为如果匈奴彻底占领了河套地区,接下来,匈奴就可以直接取道陕北,然后一路南下,打到长安周围。
所以,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汉文帝很快决定,要亲自带兵征讨匈奴。在汉文帝看来,这次匈奴来犯,虽然很危险,但也是一个机遇。如果他能击退甚至重创匈奴,那么以后他在国内的威信,就彻底树立起来了。下面的那些本家诸侯王,也就不敢造反了。
接下来,在汉文帝的布置下,硕果仅存的开国老将灌婴,带了八万五千精锐北上,直接驻扎在今天的延安东部区域,正面面对右贤王的主力。至于刘恒本人,则是先去了一趟灌婴所在的前线,确定前线能挡住匈奴之后,自己转身就去了太原。
这里我们得多说一句,汉文帝即位之前,一直就在太原这边做代王。所以,对于汉文帝本人来说,太原其实是他的基本盘。而在汉朝和匈奴交战之后,太原也是汉朝抵御匈奴的前线重镇。
所以,汉文帝去太原,其实是有好几个目的。一是要重新梳理太原的防务,确定匈奴不会从太原这边突破。二是要稳固自己的基本盘,确保自己可以完全控制山西。三是要借此威慑那些老刘家本家的诸侯王,让他们不敢搞事情。
第四,最重要的是,如果灌婴那边进展顺利,拖住了匈奴右贤王的主力。那么接下来,汉文帝完全可以率领太原地区的精锐,直接从侧翼杀向这位右贤王。到那个时候,匈奴一定会被重创。
不得不说,汉文帝的这个计划,其实是很高明的。虽然汉文帝本人,并不是以能打仗见长,但是这场和匈奴的交手,却展现出了汉文帝的军事才能。不但对匈奴形成了压制,而且还同时兼顾了国内的情况。
而接下来,汉文帝的这个布置,很快就开始有效果了。不过,这个效果并不是对匈奴,而是对国内。
就在汉文帝抵达太原之后不久,老刘家的本家诸侯王,济北王刘兴居,就直接起兵造反了。
刘兴居造反这件事,涉及到了汉朝内部很复杂的一段历史。因为和匈奴这边的战争关系不大,所以我们就只是简单来说一下。
之前吕后去世的时候,功臣集团和老刘家的几个王爷联手,一起干翻了吕家。这里面的功臣集团,指的就是周勃和陈平这帮人。但是反抗吕家的几个老刘家的王爷,这里面其实并不包括汉文帝本人。
准确来说,当时反抗吕家的,其实是刘邦长子一脉的几个孩子。
刘邦当年一共有八个儿子。在吕后去世之后,八个儿子就只剩下老四和老七,这里面的老四就是汉文帝。而在那场倒吕行动当中,老四和老七其实都没出手。真正出手的,是老大刘肥的几个孩子。
但是等到吕家被铲除之后,功臣集团觉得,老大这一脉的几个孩子,都比较有能力。如果让他们上台,不太好操控,所以就选择拥立了身为老四的汉文帝。而汉文帝登基之后,对于老大家的那几个孩子,也一直比较重视。接下来的三年里,也就是在和匈奴交手之前,老大那一脉之前出力最多的两个孩子,都已经莫名其妙的去世了。
而那位刘兴居,恰好就是老大的儿子。而且,刘兴居之前参加了倒吕行动,此时又是老大这一脉当中,仅存的一个比较有实力的诸侯王。
所以从刘兴居的角度来看,此时不造反,更待何时呢?难道要等到汉文帝彻底解决了匈奴,然后转过头来对付自己吗?就在汉文帝前脚刚刚抵达太原,后脚刘兴居就在山东那边造反了。
对此,汉文帝倒是也没太惊慌,反正他早就防着这一手呢!接下来,汉文帝一边命令老将灌婴后撤,暂时不要和匈奴进行决战。另一方面,汉文帝则是让另一位开国武将柴武,领兵去平定刘兴居。
结果不出所料,在汉文帝的打击下,刘兴居自然很快就战败了。就这样,一场原本十分凶险的杀局,被汉文帝转变成了一个解决内患的好机会。如果没有这件事,那位济北王说不定还真未必敢直接造反。
与此同时,汉文帝又重新梳理了北方的防线。那位右贤王虽然突破到了河套地区,却再也无法轻易南下。这些变故,终于让匈奴明白,原来这位新上台的汉朝皇帝,同样也不是一个能让他们轻易拿捏的人。
所以接下来,匈奴的冒顿单于,就只能给汉文帝写信,表明右贤王的这个举动,只是他自己的意思,和匈奴整体无关。当然,这种说法,谁都看得出来,只是一个说辞而已。
对此,汉文帝则是继续装作不知道,接受了匈奴的这个解释。反正当时汉文帝也没做好和匈奴决战的准备,如果抓着这件事不放,对汉朝其实也未必就有好处。
这件事结束之后,接下来的几年了,匈奴一边继续小规模袭扰汉朝边境,一边调转主力,继续去西边和月氏抢地盘了。所以接下来的几年里,汉朝和匈奴的关系,就又缓和了不少。
然后,又过了三年之后,匈奴的那位冒顿单于就去世了。而冒顿单于去世之后,他的儿子老上单于接班。和冒顿单于相比,这位新上位的老上单于,同样也是一个极为难缠的角色。
老上单于上位之后,最初的几年里,继续延续他爹的策略。一方面小规模袭扰汉朝,另一方面,继续对西边的月氏持续发力。在这几年当中,匈奴对月氏的战争,终于再次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就连月氏王本人,都被匈奴直接干掉,然后头骨被做成了酒杯。
月氏王被杀这件事,在汉朝的正史上,只是被一笔带过而已。但实际上,这件事对于汉朝历史的影响,其实是极为深远的。而且,哪怕拿到世界历史的背景下,这也是一个大事。
因为这一次的战败,月氏就只能彻底让出自己原有的地盘,然后继续西迁。再之后,月氏就成了中亚地区的一个强大势力。几十年之后,月氏在中亚地区不断发展,最后建立起一个强大的贵霜帝国。
至于说贵霜帝国后来做了什么,搞出了什么离奇的事情,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自己查一下。
反正老上单于上位之后,彻底打垮了月氏,控制了河西走廊。在老上单于在位期间,匈奴的军事实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巅峰!甚至和后来汉武帝时期的匈奴相比,还要更强一些。
所以这样一来,汉文帝的压力就更大了。
之前有月氏在,好歹能牵制匈奴的一部分主力。可是如今,月氏彻底被打残了,那汉朝的压力,自然也就更大了。唯一值得庆幸的是,在匈奴打垮月氏的这段时间里,汉文帝也没闲着,他也做了很多事情。
而这些事情,无疑也让汉文帝接下来在面对匈奴的时候,更有底气了。
自从之前冒顿单于和汉朝议和之后,汉文帝开始继续着手,解决国内功臣集团和诸侯王的问题。后来的几年当中,汉文帝软硬兼施,算是暂时解决了这个问题。原本最强大的几个诸侯国,也都被汉文帝逐渐肢解。
与此同时,汉朝出了一个超级牛人,贾谊。在这段时间里,贾谊根据汉朝的情况,写了一个叫《治安策》的东西。这份《治安策》,可以理解成汉朝接下来一百年的治国纲领。其中先后提到了如何削藩、如何对付匈奴,以及如何解决汉朝内部的阶层矛盾问题。
其他问题,我们暂且不说,只说对付匈奴这一项。
按照贾谊的思路,接下来汉朝对付匈奴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首先,汉朝必须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可以转守为攻,正面打垮匈奴。其次,打败匈奴之后,接下来汉朝应该以同化的思路,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比如说,把汉朝的服装、美食、车马之类的奢侈品,有节奏的输送到匈奴那边,让匈奴人意识到双方的文化差距,开始逐渐仰慕中原文化。再之后,对于那些仰慕中原文化,愿意归顺中原的匈奴人,我们尽量拉拢同化。对于那些拒绝同化,坚决抵抗的匈奴人,我们就地消灭。
时间长了之后,匈奴人都没了,匈奴单于成了光杆司令,匈奴问题自然就解决了。
熟悉汉朝历史的人都知道,后来汉朝几百年针对匈奴的策略,其实就是按照贾谊的这个思路来进行的。当然,这个过程比较长,一直到东汉时期,才算是逐渐完成。
不过唯一可惜的是,或许是因为天妒英才,贾谊写出这份策论之后,没过几年就去世了。但是贾谊去世之后,汉文帝却依然采纳了贾谊的方案,开始逐渐细化执行。
而当汉文帝开始准备细化这个方案之后,另一个牛人出现了。这个牛人叫晁错,他给汉文帝提出了两个方案,一个叫做移民实边,另一个叫做‘马复令’。
所谓的移民实边,就是指从中原腹地,向北方边境移民。这些移民到了北方之后,国家直接免费给他们土地,同时还给他们进行各种训练。一旦小规模的匈奴人打过来,他们可以自行抵抗。而大规模的匈奴军队打过来,自然会有汉朝主力军队去应付。
同时,后来这个策略,还被进一步细化。按照汉朝规定,如果有人能从匈奴人手里,把抢走的东西抢回来,可以直接拿走一半。而如果普通人的家产,被匈奴人抢走了,也不用担心。回头可以找官府申报,官府可以给你报销。
这条移民实边的策略一出,汉朝北方后来就逐渐出现了一条人力长城。以后匈奴再想大规模南下,就更困难了。而且,就算匈奴抢走了财宝,还是输了。因为按照贾谊的同化思路,匈奴人抢走汉朝的财宝之后,会被汉朝文化逐渐同化。
反正不管怎么打,匈奴最后好像都是输的。
这就是贾谊的厉害之处!他的这份治安策,几乎就是一个顶尖阳谋。哪怕匈奴人看到了这份治安策,也没法破解。因为作为草原政权,匈奴没法生产很多东西,只能从汉朝这边拿。而一旦匈奴从汉朝这边拿东西,时间长了之后,就不可能避免被同化的命运。
至于马复令,这就比较好解释了。简单来说,想要实现贾谊的策略,汉朝首先得打垮匈奴。而想要真正打垮匈奴,汉朝就必须得有一支强大的骑兵军团。而如果想要足够的骑兵,就必须得先有足够多的战马。
而中原地区,恰好不太适合养马。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汉文帝才选择了所谓的马复令。当时汉朝官方承诺,普通老百姓只要养一匹马,家里就可以有三个人不用服徭役。而且,这马还是你自己的。不打仗的时候,你可以用马来生产。而打仗之后,国家会征召你的马,但是也不白用。如果马不幸战死了,国家还给补偿。
有了这种好政策,那汉朝的很多老百姓,自然开始踊跃养马。所以几十年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才能找出那么多战马,然后大规模反击匈奴。
不过,不管是马复令还是移民实边,都需要很长的时间之后,才能见到效果。至少在汉文帝这一代人,汉朝面对匈奴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尤其是等到匈奴在西边解决了月氏之后,这时候汉文帝的压力就更大了。
而且,相比之前冒顿单于试探进攻的那一战。此时的汉朝,其实更不容易抵抗。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当年汉朝开国的那批老将,基本上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就连周勃、灌婴这些人,这时候也都不在了。
没有顶尖名将,接下来汉朝和匈奴交手,自然会更加麻烦。
这是一个名将凋零的时代,虽然国家越来越强,但顶尖名将却一个都没有。不过,这种情况,也是属于黎明前的黑暗。在此之后,大概又过了不到二十年之后,卫青就出生了。
没有顶尖名将,始终是个大麻烦。所以汉文帝后来想了很久之后,还是决定,要提拔一下那些开国老将的后代。虽然汉文帝自从即位之后,一直对那些开国老将非常忌惮,生怕他们威胁自己的皇位。但到了这个时候,除了用这些二代武将之外,好像也没人可用了。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那位承前启后的周亚夫,开始逐渐上位,成了汉朝的顶梁柱。
如此,等到匈奴那边,彻底解决了月氏。那位老上单于,终于不甘寂寞,迅速调回了西线的匈奴主力,再次试探性进攻汉朝。
公元前166年,老上单于带了十四万匈奴主力,忽然大规模南下。因为老上单于动作太快,等到汉朝反应过来的时候,匈奴主力已经抵达了彭阳,距离长安只有六百多里的距离。而当时匈奴的探哨,甚至都已经接近长安周围了。
得知这个消息之后,汉文帝顿时勃然大怒,当即调来了十万精锐镇守长安,同时开始从多个方向集结军队,打算等到匈奴主力到来之后,直接对老上单于进行合围。
而接下来,因为汉朝这边应对的一直比较稳重,那位老上单于,也不敢轻敌冒进。虽然前线探哨抵达了长安周围,但匈奴的主力,却还是没敢太过深入。最后只是狠狠劫掠了一次,就再次被汉朝主力赶回长城以北。
此后的几年里,匈奴依然还是在袭扰汉朝边境,而几年之后,老上单于病逝,他的儿子军臣单于即位。军臣单于上位之后,没过几年,正好赶上汉文帝去世,汉景帝接班。汉景帝接班之后,没过多久,就爆发了那场七国之乱。但是因为之前汉文帝早有布置,汉景帝很快就平定了内乱,然后再次击退了匈奴。
而那位军臣单于,在位十多年之后,到了他在位后期的时候,就遇上了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再之后,就是马邑之谋,以及汉武帝对匈奴的全面反击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