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44年,东汉的第八位皇帝汉顺帝,忽然就得了一场急病,然后很快驾崩了。

汉顺帝的突然去世,对于整个东汉来说,都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因为在东汉中期的历史上,汉顺帝是一个难得的明君。而且,他在位时间很长!虽然他只活到了三十岁,但是却做了二十年的皇帝!

而且在这二十年里,汉顺帝一直稳坐皇位,从来没有出现过被人架空的情况。

而在后来的史书上,大家对于汉顺帝的英年早逝,也大多感到非常惋惜。很多人认为,如果汉顺帝能多活二三十年,活到五六十岁再去世。他这一代,极有可能完成东汉的‘中兴’。

虽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东汉的内部矛盾,但至少可以让东汉多出五十年的国祚!

那汉顺帝在位时期,到底都做了什么?为什么后世的史学家,难得对这位东汉的皇帝,评价如此之高?如果汉顺帝多活二三十年,真的可以完成东汉的中兴吗?

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从汉顺帝刚即位的时候说起。

公元125年,当时年仅十岁的汉顺帝刘保,在自己的乳母和十几个宦官的保护下,忽然发动了政变,干掉了之前把持朝政的外戚阎家。

在大臣们的拥立之下,刘保顺利登基,继承了皇位。

但是在刘保即位之后,接下来的两年时间里,刘保却并没有太多精力,去花在政务方面。原因很简单,因为此时的刘保,仅仅只有十岁出头,实在太小了。

而且,因为汉顺帝即位的方式比较特殊,所以他即位之后,首先得考虑如何坐稳皇位,摆脱宦官和大臣们的控制。

所以,在汉顺帝登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里,汉顺帝其实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坐稳皇位。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把之前阎太后重用的大臣,直接换了一遍。然后,汉顺帝又找了个机会,直接把之前拥立自己的那些宦官,全都免职回家,让他们就此脱离朝堂。

而当汉顺帝打完这一连串的组合拳之后,皇位瞬间就被他坐稳了。而这一年,汉顺帝才刚刚十三岁而已。

从这时候开始,接下来的几年里,一直到成年之前,汉顺帝主要做了三件事。这三件事,分别是收复边疆、打压士族,以及给自己选老婆。

先说收复边疆。

在汉顺帝登基之前,也就是他爹汉安帝在位的二十年时间里,东汉其实一直在走下坡路。因为在这二十年的时间里,东汉常年发生天灾。尤其是前面十多年,几乎每年都会出现大地震。

这种天灾,直接导致东汉国力,瞬间暴跌。为了赈济灾民,当时掌权的太后邓绥,不得不大开国库。这个选择,虽然稳住了局面,安抚了那些灾民,但却也让东汉的国库,彻底空了。

所以,到了汉安帝在位后期的时候,东汉开始执行‘全面战略收缩政策’。西域那边,干脆就直接放弃,所有之前在西域屯田的军队,全都撤回来。西羌那边,东汉军队也不再主动进攻,而是开始被动防御。

另外,还有北方的匈奴、鲜卑、乌桓,在面对这些北方游牧民族的时候,东汉这期间也开始采取收缩政策,尽量选择防守。

而随着东汉开始战略收缩,很多边疆地区,开始迅速失控。到了汉安帝在位后期的时候,西域那边,已经全部失控。就连陇西一带,都已经被羌族占领,并且开始危及关中地区。而在北方,匈奴和鲜卑更是多次叛乱,让东汉高层不胜其扰。

但是这一切,在汉顺帝坐稳皇位之后,很快就开始不一样了。

在西域那边,汉顺帝重用了班超之子班勇,再次横扫西域。此后,汉顺帝再次下令,在西域恢复屯田,再次派兵收回了西域。

在北方的鲜卑那边,就在汉顺帝刚刚登基不到一年之后,汉顺帝就下令,重用乌桓校尉耿晔。这个耿晔,就是当年率领‘十三将士归玉门’的那个耿恭的孙子。

都说将门出虎子,耿晔被重用之后,完美印证了这个道理。此后的几年里,耿晔多次率兵出塞,暴打鲜卑和乌桓。短短几年之后,之前猖獗的鲜卑和乌桓,就被彻底打了回去。此后,耿晔更是直接带着军队,把自己的指挥部搬到了辽东的无虑城。

从地图上来看,耿晔搬家之后的驻防地点,大概在今天的辽宁锦州到黑山中间的位置。这个位置,恰好扼守住了东北地区通往京津一带的咽喉。这个位置,距离山海关都还有五百多里的距离。

所以,当耿晔率兵驻防到这一带之后,鲜卑和乌桓就彻底消停了。此后的几十年里,一直到东汉末年之前,鲜卑和乌桓,再难威胁到京津地区,甚至连山海关一带都摸不着。

而耿晔驻守无虑城这一年,汉顺帝才刚满十八岁而已。

而在匈奴那边,虽然当年东汉中期的时候,东汉已经把南匈奴彻底打服,北匈奴则是近乎完全灭掉。但是因为之前东汉的战略收缩政策,导致此时的匈奴内部,很多匈奴王又蠢蠢欲动,想要造反。

面对这个局面,汉顺帝登基之后,直接采取了强硬态度。在先后解决了西域和东北之后,公元137年,汉顺帝派敦煌太守裴岑带兵出击。最终,裴岑率三千精锐出塞,一口气打到了草原深处,消灭了北匈奴的呼衍王。

此后,一直到汉顺帝去世之前,整个匈奴,再也不敢有任何异动。

至于西边的羌族那边,汉顺帝则是重用了老将马贤。马贤作为一个老将,用兵比较谨慎。虽然没能彻底解决羌族的问题,但是却建立了一条牢固的防线,让羌族彻底挡在了陇西以外,再难威胁到关中地区。

而这一连串的战事,大多发生在汉顺帝十几岁的时候。这其中的最后一战,就是裴岑消灭呼衍王之战。而这一战发生的时候,汉顺帝才刚刚23岁而已!

也就是说,汉顺帝自从十岁登基之后,先是用了三年时间,集中解决内部矛盾,收拢权力,彻底坐稳皇位。然后又花了十年时间,集中解决外患。等到他二十三岁的时候,就已经把东汉周围所有的敌人,全都暴打了一遍,而且基本上都打服了!

很难想象,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到底是如何完成这些的?

而除了对内掌权对外平叛之外,在其他领域,汉顺帝的成绩,也是相当的耀眼!

公元132年,也就是汉顺帝刚满十八岁的时候。这一年,汉顺帝在对外战争方面,已经先后收回了西域,打垮了鲜卑和乌桓。只剩下匈奴和羌族还在闹腾,但是已经被彻底挡在国门之外了。

所以在这一年,十八岁的汉顺帝,开始将更多的注意力,转向国内的改革。在这一年,汉顺帝采取了尚书令左雄的建议,对以往的察举制进行了改革。而经过汉顺帝的改革之后,以往的察举制,第一次加入了分科考试环节。

从当时的改革内容来看,汉顺帝的这次改革,已经非常近似于后来的‘科举制’了。虽然只是一个萌芽,但是能够顶着地方士族的巨大压力,硬是把公平分科考试推行下去,这已经是一个奇迹了!

要知道,后来隋唐时期,为了彻底推广公开考试,隋唐两朝可是花了三代人五位皇帝的时间,从隋炀帝一直干到武则天时代,才完成了这个任务。

从这个角度来说,汉顺帝的魄力,也是足够令人震撼的。最关键的是,汉顺帝开始做这件事的时候,仅仅只有十八岁!

除了这些比较炸裂,超乎正常范畴的‘成绩’之外,一般的明君标配成绩,汉顺帝也是一样没落,全都做到了。

在朝政方面,汉顺帝打压宦官,重用贤明的大臣。甚至就连亲手扶持汉顺帝上位,对汉顺帝有养育之恩的乳母,犯了罪之后,汉顺帝一样毫不留情,直接赶回老家。

在刑罚方面,汉顺帝给很多之前在他爹手里,蒙冤受难的官员,全部平反。而且,汉顺帝还下令,废黜了以往的赎罪金制度,禁止有钱人用钱来赎买自己的罪行。而对于中下层的平民,汉顺帝则是尽量宽容,甚至还主动减免他们的罪行。

这种打压中上层,惠及下层的刑罚改革,在整个古代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

在治国方面,汉顺帝大力惩治贪腐。为了惩治贪腐,汉顺帝派出多个巡查官员,前往地方上进行巡视。所有贪腐的中下层官员,一旦被认定出了贪腐事实,一律就地法办!只有太守以上的官员,需要申报京城。但是到了京城这边之后,汉顺帝查证之后,也都是严格法办,绝不姑息。

而在教育方面,汉顺帝继续扩大太学规模,兴办教育。正是在汉顺帝时代,东汉的太学规模,达到了最大。当时东汉的太学校区内,有超过一千八百间房屋。这座太学,已经几乎快要被建成一座小镇了。

当然,在修校舍的同时,更多的教育经费,还是被汉顺帝花在了学生身上。在修好了校舍之后,汉顺帝又下令,再次对太学进行扩招。经过汉顺帝的改革之后,更多的东汉读书人,可以进入太学读书,享受东汉的‘高等教育’。

要论教育投入,汉顺帝在历朝历代的皇帝当中,绝对都算是最舍得花钱的那一类了。

总之,不管是文治武功,还是在治国理政方面,汉顺帝基本上都做到他那个时代的极致了。

如果说,他一生有什么疏漏的话,可能就是太过信任自己的正牌皇后梁妠。因为太过信任,所以汉顺帝在位后期的时候,大力重用梁家!

而重用梁家这件事,后来则是为梁家把持朝政,埋下了一个伏笔。

当然,这个错误,其实也不能完全算在汉顺帝头上。因为至少在汉顺帝活着的时候,梁家的表现其实非常不错。梁妠本人,其实是一位非常贤明的皇后。而梁家当时的掌权人,梁妠的父亲梁商,本人更是极为贤明,而且非常有能力。

这就是历史上真实的汉顺帝。

除了重用梁家之外,汉顺帝在位期间,几乎没有任何失误!而在治国方面,几乎所有需要他做的事情,他都已经做到了极致,几乎已经不可能做的更好了。

当然,要说遗憾的话,其实还有一个,那就是汉顺帝本人寿命不太长。

公元144年,当时年仅三十岁的汉顺帝,忽然病重,而后因病去世。在去世之前,汉顺帝只留下了一个儿子,这也为后来的很多事情,埋下了伏笔。

客观来说,汉顺帝作为一个王朝中期的皇帝,已经堪称完美了。在后来的几个朝代,王朝中期的皇帝里面,几乎没有谁能超过汉顺帝。就连能够和汉顺帝比肩的皇帝,都相当罕见。

那么,这样一位难得的贤明皇帝,为何在后世的存在感会那么弱?甚至于很多人都没听说过他的名字呢?

这就要说到汉顺帝的历史定位了。

作为一个王朝中期的皇帝,汉顺帝在东汉所处的位置,基本就相当于明朝的嘉靖皇帝,或者清朝的道光皇帝。因为国家开国的时间已经超过百年,内部矛盾越来越大。到了这个阶段之后,国家走下坡路,已经是无法避免的了。

而作为一个注定要带着国家走下坡路的皇帝,汉顺帝面对很多问题,其实是很无奈的。比如说土地兼并问题,虽然汉顺帝也知道,东汉的土地兼并之风,愈演愈烈,但是他什么都做不了。如果他真的下重手解决土地兼并,一定会导致天下大乱。

再比如说国家机器的腐败问题,随着东汉历史变长,官员们的腐败情况,同样是无法逆转的。对此,汉顺帝只能下重手去清理一批又一批的贪官。但是对于制度方面,汉顺帝同样无法做任何改变。因为只要汉顺帝敢动制度,就会导致国家机器崩溃。

所以,汉顺帝所做的所有决策,都是建立在已有的政治基础之上,没有任何创造性的贡献。

而没有创造性的贡献,这就让他在位时期,成了一段很尴尬的历史。尽管这段时间里,汉顺帝已经在力所能及之内,做到了极致。但他的这些成绩,依然无法改变东汉衰落的趋势。

一个‘于大势无补’的皇帝,就算做的再好,依然无法突破历史的局限。而他的故事,自然也就显得相对乏味,后世少有人知晓了。

当然,即便汉顺帝没能突破自身的局限性,他依然还是一个难得的明君。至少,他在位时期,东汉展现出了回光返照的一面,暂时兴盛了一下。

而在汉顺帝去世之后,接下来东汉这辆马车,就开始在下坡路上一路狂飙。后面的东汉历史上,就再也没有什么明君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