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上旬以来,社交媒体上关于圆信永丰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圆信永丰基金”)明星基金经理范妍即将离职的消息甚嚣尘上。

与此同时,新任圆信永丰基金总经理高健也在对外输出她对于公司未来的规划。虽然她对外宣称要成为该公司原有投研体系的“维护者”、“推广者”,但在实际操作中一定会对权益部门的资源占有形成挤兑。与险资机构长久期、高稳定的负债所不同的是,公募基金的负债来源始终处于巨大波动中。从功能导向来看,高健计划重点布局的互联网营销与固收产品线,均服务于其“打造千亿级投资精品店”的终极目标。

如果“固收”业务不能充分发育,“权益”业务又不断萎缩,圆信永丰基金将何去何从?

“系统重要性”基金经理

有关于范妍离职的消息,网络上有着各种说法。

有博主称,“雪球用户爆料,(管理规模)200e不到,信托系,顶半边天,权益类基金经理要离职······上海滩据说也传遍了,大白的老婆要离职,所有的(线索)都指向范妍”。另有基金自媒体表示,“据了解,范妍目前已提交辞职报告,离开圆信永丰或进入倒计时。但也不排除公司极力挽留的可能。关于离职原因。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是:范妍与圆信永丰新任总经理高健在规模诉求上存在分歧”。

截至2024年3月14日,圆信永丰基金方面并未就上述事项进行回复。笔者曾以投资者身份致电圆信永丰基金,该公司客服表示,“目前的话,范妍总是正常履职的;如果后面有变动的话,要以公告为准”。

最新定期报告显示,范妍目前所管理的基金规模约占到圆信永丰基金全部非货币基金的一半。Choice终端显示,截止到2023年四季度,圆信永丰基金非货币基金规模为351.52亿元;范妍在管基金规模为170.09亿元。她名下的8支基金(A、C份额合并计算)中,有3支灵活配置型基金,2支偏股混合型基金,2支普通股票型基金,以及1支混合债券型基金。

管理规模能占到所在机构的半壁江山,主要是因为范妍有着出类拔萃的中长期业绩。Choice终端显示,以她管理时间最长的代表作圆信永丰优加生活(001736)来看,这支基金的任期(2015年10月28日至今)内回报为191.84%,同期同类基金排名为4/138;在过去3年的震荡市中,这支基金分别录得收益16.68%、-18.09%、0.36%,排名175/509、251/704、91/842。与大部分基金经理不同产品之间业绩差异较大不一样的是,范妍管理的各支基金的排名均稳定在前1/3的水平。其中唯一的例外是她和另一位基金经理林铮共同管理的圆信永丰强化收益A/C,这支混合债券型基金A类份额的任期内回报为-0.67%,排名300/732。

而由范妍带领的权益投资团队则是圆信永丰基金最大的“卖点”和“名片”。Choice终端显示,该公司旗下成立时间超过3年的权益基金有24支(A、C份额分开计算),其中近三年回报最高的是肖世源管理的圆信永丰兴源A,回报为5.42%,排名296/1892;回报最低是胡春霞管理的圆信永丰消费升级,回报为-35.43%,排名1623/1892;近三年回报中位数为汪萍管理的圆信永丰大湾区C,回报为-11.32%,排名259/1655。整体来看,该公司旗下权益基金近3年的业绩排名大部分位于行业中、上游水准。

然而,随着公司高管的更迭,这种以权益投资见长的经营特点,或将面临转变。2023年11月,原大家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固定收益投资部总经理、固收投资总监高健,出任圆信永丰基金的总经理。这位险资固收出身的新任总经理,试图在圆信永丰基金开创她个人的“二次创业”。

今年2月下旬,高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喊出了“打造千亿级投资精品店”的口号,并将自己的经营方针概括为六个字——“强优势,补短板”。高健对媒体表示,投资者的需求多种多样,“小而美”的权益为主的发展模式确实带来了红利,但是随着投资者需求的变化,固收产品已经是资产配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圆信永丰基金需要形成权益和固收“两条腿走路”的新局面。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接下来该公司将在组织架构上进行调整,形成独立的固收研究以及“信用风险制衡管理模式”;在产品体系上,圆信永丰基金将重点布局固收类基金产品;在销售体系上,则将重新构建渠道业务部门等与固收产品推广密切相关的环节,形成系统的销售、推广方法,并“依靠新的形式去触达固收产品的投资者”。

险资公募差异不容忽视

高健的上述表态,显示出圆信永丰基金即将开始一轮大变革,而这些也是近日社交媒体上关于范妍即将去职传闻的一部分。部分博主依据上述高健接受媒体采访时的战略规划,判定她与范妍产生了冲突,甚至指范妍“更想专心做投研”,但高健却与基金公司签署了一个“3年做到1000亿规模”的对赌协议,因此要给原本管理规模已经较大的范妍发售更多的新产品。

撇开上述传闻,从公开的数据上看,目前圆信永丰基金尚未给范妍增加规模。天天基金网数据显示,圆信永丰基金目前只有一支基金处于待发售状态中,即圆信永丰新盛混合A/C(019714/019758),这支偏股混合型基金的拟任基金经理不是范妍,反而是相对聚焦于消费领域,近几年业绩不甚理想的胡春霞。相比于范妍170亿元的管理体量,胡春霞目前在管基金只有3支(A、C份额合并计算),总的管理规模也只有5.8亿元。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二者未来不会产生冲突。对于基金公司而言,想要在某个领域发力,势必要调整现有的资源分配方式;其所能取得成绩,往往也和倾斜程度有关。此间一个反面案例就是以固收见长,想要做大权益产品的“个人系公募”——鹏扬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鹏扬基金”)。该公司在创立之初,曾力邀多位权益投资大咖加盟,但这些人后来陆续离职,鹏扬基金的权益产品始终无法做大做强。据媒体报道,其中缘由,就是以“债”为核心的投研体系根深蒂固。知情人士称,“鹏扬也想做好权益,但是客观上公司外部优势、内部文化就在那里,不自觉地人、力、物就会向固收倾斜······负责权益的人其实能力都很强,但是在这样的体系和背景下,单凭个人,是很难做起来的”。

同时,险资出身的高健,也可能忽视了公募基金与保险公司的最大区别——负债的不稳定性。保险公司通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创设新的营销渠道和方法,可以获得久期极长、相当稳定的负债来源。但公募基金做不到这一点。不仅做不到,而且过往经验显示,过分成功的营销带来的规模扩充,对于之后的业绩有害无益。基金持有人对于收益波动极为敏感,申赎频繁。通过固收产品扩充的规模,往往只消一个季度,就可以被打回原形。这种行业特点,不是通过优化持有体验,做投资者的“情感陪伴”,就可以抵消的。

事实上,在此之前,已经有过类似的案例。2020年,曾经的债市王牌交易员、“债券女王”翟晨曦出任新华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新华基金”)董事长。她也曾许下“三年1000亿规模,五年进入行业前三十”的宏愿。2020到2022年中,在她的带领下,新华基金的管理规模从400多亿一路冲击到868亿,距离千亿目标仅一步之遥。然而,2022年四季度债市的剧烈回调,沉重打击了新华基金依赖的固收类基金规模,使这种努力瞬间化作泡影。2023年3月,新华基金发布董事长离任公告,翟晨曦黯然退场。

目前看来,对于圆信永丰基金而言,范妍仍然是不可或缺的。至少在她业绩变坏、变差之前,这种“系统重要性”都不会有所改变,一如东方甄选和董宇辉之间的关系。同时,通常来说,基金公司要想在固收领域发力,都应当先打造出一支业绩优异的明星基金出来;或者,调动更多的销售资源以争取机构投资者的支持。对于高健和范妍而言,保持目前的状态,力争多做一些“加法”,在固收领域里慢慢跑出来,或许才是稳健可行的方案。(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陈齐乐)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