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七月,曹操兴兵近二十万,南征荆州的刘表。 当时荆州牧是刘表次子刘琮,这人是个怂货,用曹操的评语来形容,不过是“豚犬”一般的凡庸人物。这年九月,刘琮派出使者北上到河南新野县谒见曹操,正式投降。这样,刘琮就把荆州方圆数千里地域,以及上百万人口拱手送给了曹操。 刘琮的望风投降,对于下面三个人而言,是突如其来的坏消息。 第一个人当然是江夏的刘琦(刘表长子)。弟弟刘琮事先并未与他商量,就把荆州送给曹操。而江夏是荆州下属的一郡,自己将何去何从呢他感到十分为难,只好观望一下再说。 第二个人是寄居荆州的刘备。

他虽然有伟大抱负,可惜他时运不济,好长时间里都未有大的建树。到四十多岁依然两手空,他先后投靠过公孙瓒、陶谦、吕布、曹操和袁绍等人。东汉献帝建安六年(201),刘备在曹操的攻逼下,南奔荆州投靠刘表。可惜刘表对他也是戒心很重,并不重用他。 在这里,他结识了隐居隆中(今湖北襄阳市西)的诸葛亮。在诸葛亮的指点之下,刘备确立了“跨有荆、益,以图中原”的行动方针。曹操南攻荆州时,刘备等人正在襄阳城北的樊城练兵,准备迎战曹操。刘琮投降事前也没有和刘备通任何消息。待到刘备觉察到动静不对时,曹操大军已经越过宛城,距离樊城只有百余里了。 这时的刘备,又惊又气,也无暇与刘琮理论,慌慌忙忙带着家眷、部属和随从百姓共十余万人,向南面四百里外的江陵县城逃去。曹操一听到死对头刘备南逃,立刻命令五千骑兵精锐日夜兼程追赶。刘备逃到距江陵还有百余里的当阳长坂,被曹军追到。一场血战之后,刘备与幼子刘禅,以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人突出重围,其余人众和辎重物资全部被曹军掠走。

第三个人则是孙权的得力谋士鲁肃。 鲁肃是孙权最为倚重的一个谋士。他根据当时形势,为孙权谋划了霸业设计,让孙权以江东为基础,伺机向西发展。第一步是剿除江夏郡的黄祖,把势力扩展到汉水一带。第二步则要攻灭荆州的刘表,从而完全占领整个长江流域。那时可自立为帝,向北统一天下!

鲁肃剧照 而现在刘表已死,江夏郡实际是刘琦控制。曹操已控制荆州,实力强大,他此次来荆州吊丧就是来为他的主上孙权寻找可靠盟友,刘琦素来与诸葛亮关系密切。 他主动会见刘备,问对方的打算。刘备开始并没有联合孙权的打算,他打算越过岭南去投奔苍梧郡(在今广西自治区梧州市)的太守吴巨。鲁肃认为这不是办法,大力劝说刘备与孙权联盟。 刘备与诸葛亮都觉得这是一条出路,便改道向东,再由沔水东下,最后至江夏郡鄂县的樊口(今湖北省鄂州市东)才住下来。 这边曹操在长江北岸边的江陵大作舟舰,广集军资,训练水军,准备乘胜顺江东下,好好收拾刘备与孙权。 形势危急,诸葛亮与鲁肃立即起程,到下游去见孙权。具体孙权愿不愿意,那就看诸葛亮的本事了。

诸葛亮会见孙权 鲁肃西上荆州,孙权十分关心荆州局势的发展,也起身上行到柴桑县(今江西省九江市)住下,观望动静,等候消息。 鲁肃来到柴桑,先向孙权报告了荆州的近况,然后说明诸葛亮的来意。孙权听说曹操不费吹灰之力得到荆州,马上意识到自己处境极其不妙,随即吩咐安排接见,想看看诸葛亮有何打算。 谁知诸葛亮一见孙权,用了一番激将法,套出孙权真实意图,让孙权打定主意与刘备联合抗曹,诸葛亮又具体分析了刘备的优势,比如关羽训练的水军还有逃回来的战士,也有精兵万人。另外,江夏刘琦已和刘备合作,他手下的军队亦不少于一万。 至于曹操方面,诸葛亮也做了分析,虽说曹操军队人数众多,然而经过长途跋涉,疲乏不堪,已成强弩之末;何况战士大部分是北方人,不熟悉水战。另外,现今荆州的百姓,也并不拥戴曹操。如果孙刘联合,同心协力,一定可以打败曹操。曹操败退北方,鼎足三分之势就形成了。让孙权一定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会。

听了诸葛亮一番坦诚的陈述后,孙权心里也开始盘算。

第一,不管刘备的实力如何,自己总算得到这样一个比较可靠的同盟者,至少心理上的压力大大减轻了。其实,孙权心里很清楚,刘备一方即使加起来有两万兵马,在新受重创之后,战斗力也不会很强,抵抗曹操的主力,非我江东将士莫属。不过,与强敌相抗相争,有人在旁边为自己呐喊助威也是好的,何况刘备总还有些实力可投入战斗。 第二,诸葛亮的分析,使自己看到曹操方面也有弱点。曹操并没有传言中的强大。

不久,曹操正式向孙权下战书: 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 信的意思是说,最近我奉天子命令讨伐有罪之人,战旗刚刚指向南方,荆州的刘琮就举手投降。现今本人组织水军八十万,正要同将军你在你们吴县一带会猎一场。 当时东吴分为两派,一派是以张昭为代表的投降派,一派是以周瑜、鲁肃为代表的主战派。

周瑜 孙权对于是否抗击曹操召开了会议,除了鲁肃与周瑜是坚定的支持者,其余大臣都惧怕曹操实力,主张投降。 周瑜是东吴军队总指挥,他对曹操情况也很熟悉,知道曹操并没有八十万军队。他从北方带来的军队不过十五六万人,而且还是疲乏之兵;他得到的刘表降兵,最多七八万人,而且对曹操并不信任。这样的军队人数虽多,却并不可怕。

而且北方并未完全平定,关西的马超和韩遂是曹操的后患;曹军放弃鞍马,使用舟船,又是舍长用短;现今时值隆冬,曹军即便想策马扬鞭,也缺乏饲马的草料;曹军远来南方,又不习水土,必生疾病。以上种种,都是曹操用兵的不利之处。 周瑜请求孙权给予他五万精兵,就足以制服曹操。当时五万精兵一时难以全部调集,周瑜只带了三万人,和老将程普为前军左、右主将,率军与刘备会合,鲁肃为军事参谋,协助筹划军事方略。 当时周瑜大军赶到樊口,刘备还嫌周瑜带的兵有点少。刘备的近两万水军也立即出发,一同西上迎击曹军。

也就是孙刘出的兵力旗鼓相当,他们都不够强大,单凭一己之力都对付不了曹操,只有联合才有胜算。而这其中,鲁肃、诸葛亮起到的作用不可小觑。 多说两句: 赤壁之战,以孙刘联军获得全胜而结束。这场大战,开创了三分鼎立的初始局面,在三国历史的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是,在赤壁大战当中,起决定作用的是谁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推出的是诸葛亮,但其描述多是文学家的夸张而非历史事实。 诸葛亮战前促成孙刘联盟有功,不过联盟能否实现,最后全凭孙权一句话。即使是鲁肃和周瑜,也只能建议,只能出力,而不能左右全局。真正起决定性作用者,非孙权莫属。 在这一年,年轻的孙权才二十七岁,诸葛亮二十八岁,周瑜三十四岁,鲁肃三十七岁,刘备四十八岁,曹操则已经五十四岁。可见这场大战,不仅是弱者打败强者,而且是小将打败老将。

“鏖兵赤壁传千载,自古英雄出少年”,也让曹操发出“生子当如孙仲谋”感慨。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