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诗难么?难亦不难。作劣诗易,作好诗难。想作好诗词,自然要学习前辈。然而,元好问却说:

鸳鸯绣了从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论诗绝句》

韩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元好问啥意思呀,难道不知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吗?

诗论家叶燮则认为,学诗太难了,讲不清楚呀:

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妙,其寄托在可言可不言之间,其指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原诗内篇》

但是清朝狂人金圣叹对这种说法极为不满,他说只要听我的,我教你们方法去“绣遍天下鸳鸯。然而,其他人却笑话金圣叹是“腰斩唐诗”。

一、何谓腰斩唐诗

清朝的金圣叹对元好问等人的观点表示反对,他说道:

从来云:‘任看鸳鸯,金针不度。’吾今偏欲只度金针,不看鸳鸯。何则?子弟但得金针入手,便自能绣遍天下鸳鸯去也。《小题才子书》

他在解读唐诗的时候,将八句的律诗分为前解、后解,被人戏称“腰斩唐诗”:

金圣叹所著《解唐诗五七言律》,无论义理,必划然中分,上四句为前解,下四句为后解,穿凿乖谬,当时人戏称为“腰斩唐诗”..........

坐诽谤,腰斩于市。咸以为中分唐诗,盖其谶云。清·张景运编《秋坪新语》

金圣叹后来因哭庙案被斩,这个玩笑开的有点残酷。

明朝人制文,讲究破题、承题、起讲、收缴,即八股文的起、承、转、合,金圣叹点评《水《西厢记》时说这本书:

有此许多起承转合。《读第六才子书西厢记法》

解诗也是如此,金圣叹借鉴了八股文批评方法,其前解、后解,就是在剖析诗歌起、承、转、合之法。

通过他的解读,我们学习作诗,特别是律诗的创作,正可从中学习到一些关键的技法。

二、金圣叹解诗

1、题目

科举作诗、作文,首先就是破题。

解诗,也要看题目。但是有的作品“截诗为题”,例如杜甫《龙门》,李商隐《锦瑟》,这类诗可以看作无题,不可牵强附会。

今天先看看那些有题目的诗歌,金圣叹是如何解读的。如宋之问《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江雨朝飞浥细尘,阳桥花柳不胜春。

金鞍白马来从赵,玉面红妆本姓秦。

妒女犹怜镜中发,侍儿堪感路傍人。

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

金圣叹将题目分为“桥、佳人”和“遇”两部分,并称之为作律诗的定式:

前解只写桥,只写佳人,却留“遇”字,独与后解写,遂为后来作律诗一定之式。

题目中的“和”,是唱和的意思,金圣叹不需要解释。

2、先说前解,即前四句。其中首联写桥:

一、二,写桥,看他桥下添一“江”字,江上添一“雨”字,雨上带一“朝”字,朝上带一“春”字,春上平添“花柳”等字。

一二句,写桥,其实是比较复杂的,首先有时间:春天的早晨(朝、春)。还有雨、有花、有柳、有江、有风(飞、尘),桥这一个意象,用很多意象来修饰。

在修饰这个桥的同时,也展现出了景色、时间、地点。

题外话,首句(江雨朝飞浥细尘)让我们想到,后来盛唐诗人王维的:渭城朝雨浥轻尘,应该是从宋之问这句诗中化用而来。

颔联写佳人:

三、四写佳人,亦平添出“金鞍白马”,总是不欲一笔实写。

上联写的不是佳人(金鞍白马来从赵),金鞍白马常常代表豪门公子,是指跟随赵员外的一帮人,所以说“”平添出金鞍白马”。

下联写的佳人:玉面红妆本姓秦。秦女,指神话传说的秦穆公女儿弄玉,泛指美女。

从《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这个题目来分析,赵员外、桂阳桥、佳人,都出现了。

3、再说后解。

宋之问把“遇”的情形以及大家的反应,留给了后解。

【后解】此解,独写“遇”字也。夫所遇者,佳人也;遇之者,我也。

今写佳人,则只写发(妒女犹怜镜中发),只写侍儿(侍儿堪感路傍人);

写我,则轻轻避过,亦只写妒女,只写路旁人。

如此,便令“遇”字已成镜花水月之事。

于是七、八(荡舟为乐非吾事,自叹空闺梦寐频。)始得直结之云:此非吾事,而但自述频梦故内。

五六句桥上相遇,遇到“玉面红妆”佳人以后,嫉妒之女应该会自怜年华不再,

为前后解分别承题,前解写桥和佳人,其中一二句用江雨和春花春柳等意象烘托桥上环境,

三四句则描绘佳人形象。后解独写遇,五六句桥上相遇,七八句梦中相逢,金圣叹认为这种

写法,“遂为后来作律诗一定之式” 。

结束语

金圣叹是个争议比较大的文人,他自己说过:

“罪我之人,谓之本是一首诗,何以分作二解;知我者,谓分解圣叹,解分而诗合。”《金圣叹选批杜诗》

作为初窥门径的诗词爱好者,金圣叹的解法为大家提供了一条比较清楚的门径。我们不妨放下那些争议,三人行必有师,多学多练,自有收获。

@老街味道 #古代诗词格律的本质是什么?#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