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个白大褂,假装是医生!警惕网络“伪科普”伤人
半月谈记者 梁姊 闵尊涛 杨稳玺 陈柱佐
“每两个人里就有一个带有幽门螺旋杆菌”“孩子用嘴呼吸是腺样体肥大,一定要早治疗”“尿酸高?看看这些后果……”在社交平台上,类似的医疗科普屡见不鲜。极具冲击力的视频和渲染性极强的文案,常让人感到自己仿佛已经“病入膏肓”。
半月谈记者调查发现,一些社交媒体账号打着医疗科普的幌子,夸大病情骗点赞,精准营销卖产品。互联网医疗科普本是技术普惠的高效路径,却成了传播焦虑以博取眼球的“流量密码”。
令人胆战心惊的医疗科普
“起初只是胳膊疼,网上搜了搜症状,现在我确信自己是得了癌症。”一个在网络上广泛流传的段子,揭示了部分互联网医疗账号夸大科普、传播焦虑的现状。
江西的欧先生患肠胃疾病多年,前不久,他在短视频平台刷到一位平台认证为北京三甲医院消化内科医生的科普视频。“本来我的肠胃功能就脆弱,刷到说每两个人就有一个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的视频内容,立马就引起了我的关注。”他说。
“本以为受过高等教育的我能够用互联网成为带娃高手,没想到越看越焦虑,越看越害怕。”陕西省西安市宝妈赵女士说,自己生育后,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上关注、搜索了不少育儿视频,结果一些视频让她“看了就睡不好觉”。“比如好多个账户说孩子睡觉用嘴呼吸就是腺样体肥大,要手术,我就看自己孩子在用嘴呼吸,当时就很担心,直到找医生看过说没有什么问题,才不担惊受怕。”
“伪科学”内容也屡见不鲜。来自北京的年轻妈妈王女士说,她在短视频网站关注了许多育儿账号,后来慢慢发现这些育儿账号主体身份混乱。有的育儿自媒体账号名叫“某某育儿经”,账号认证主体不具有任何医疗教育背景,却经常发布一些所谓的育儿知识,例如“多吃葡萄能让宝宝的眼睛又大又亮”“喂糖水退黄疸”,王女士半信半疑。
“这些自媒体动辄就有十几万浏览量,把我们都搞糊涂了。”王女士说,有的育儿自媒体甚至热衷于拍摄各类短剧,为了增加可信度,套个白大褂就装作是医生,自导自演一些就诊情景,严重误导家长。
医疗科普套路多
在欧先生浏览的视频左下角,有一个名为“幽门螺旋杆菌专病中心”的链接,点击该链接后,跳转到一家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欧先生说:“我不清楚在视频上附链接是平台行为还是医生行为,总之页面显示的内容跟那位医生毫无关系,也不是医生所在医院的网址。”
半月谈记者在欧先生提供的短视频平台上搜索相关医疗科普内容发现,经常会在视频左下角出现其他平台的跳转链接。里面除了针对相关疾病的知识科普,还带有在线问诊功能,根据图文、视频、电话等问诊方式和医生资质的不同,收费从几元到上百元不等。
快手相关负责人介绍,医疗“伪科普”都带有非常显著的动机,通过塑造专业身份,冒充医生,抓住人性弱点,诱导用户花钱咨询或高价买药。
来自上海的谢先生2023年初在搜索平台浏览口腔相关内容时,页面不时弹出“权威专家在线问诊”提示。“当时牙疼得厉害我就点开了。”谢先生说,系统首先要求将性别、年龄、病情等基本信息录入,然后他花费30元选了一位自称是三甲医院的医生。
令他没想到的是,进入咨询页面后,只能向医生提问几个问题,若想进一步咨询,就要加医生的微信。“本来我都已经付了钱,但加医生微信后,还让我转账10元才能继续咨询。”他说,微信问诊结束后,医生给他开了药,并让他回到最初的问诊平台,通过该平台提供的链接去购药。
伪科普危害大,整治须加强
近年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迅速,有效整合了医疗资源,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我国短视频用户数超9亿,越来越多患者通过短视频获取健康知识。然而,“伪科普”阴影下,患者上当的代价不仅是金钱损失,更有人付出了健康的代价。
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周松告诉半月谈记者,去年一位年轻病人父母找到他,说患者听信一位自称是名老专家的话,吃了半年网上宣传的“祖传秘方”中成药,不仅没有治好原来一侧股骨头坏死症,甚至引发了双侧股骨头坏死。
“有些药品,特别是网上卖的一些中成药,既没有国家统一批号,又没有生产厂家等详细信息,属于三无产品。”周松说,一些医生并不只是科普,可能还带有推销产品、药品或是招揽病人等目的。
此外,有些机构会跟医院或医生建立合作关系,帮助他们打造网络人设、运营个人账号。
从事互联网营销策划多年的赵强说,这些账号在积累到一定粉丝后,会走一条“涨粉—带货—变现”的商业路径。“简单来说就是先将账号塑造成专家、过来人,通过图文视频吸引流量,之后通过私信免费赠送治疗方法、加入粉丝群等手段,实现带货变现。”
多位受访社交平台医疗板块负责人表示,对于流量的迫切需求,会使这些“伪科普”持续与平台监管策略对抗。“比如有账号用循环背景素材直播,并通过评论、贴图等方式非正规导流,平台识别难度较高。”
对抗“伪科普”伤人,患者也需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去医院官网对医生进行身份验证,以及通过互联网医院接受正规的线上诊疗服务。此外,对于患者“投诉无门”的尴尬处境,应明确相关责任主体部门,建立权责清晰的市场监管机制,维护患者的合法权益。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