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有多少人看过《铁齿铜牙纪晓岚》里的经典“拆字”情节:纪晓岚装疯,装作不认识乾隆与和珅,和珅便献计让他测字儿,试探他是否真疯了。乾隆大笔一挥写下个“因”字,纪晓岚看后大惊:“原来您是皇上呀,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下,乾隆与和珅都疑惑不解了。

乾隆问道:“怎么朕写个‘因’字,就是朕呢?”纪晓岚神秘一笑:“‘因’字,国字框,里面的‘大’字拆开就是‘一人’,国中一人,那不就是皇上吗!”乾隆听完哈哈大笑,不得不佩服纪晓岚的文采和临场解释能力。从这个情节里,可以窥见中国古文化的“拆字”之妙趣。 汉字是世界上持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比起用字母拼出来的词语,它更具有可研究性。所谓“拆字”,是指以汉字加减笔画、拆开偏旁、打乱字体结构进行推断的过程,它应用的范围很广,古人会以测字的方式算卦占卜,或者写诗、填词、作联、撰隐语、制谜、行酒令等。

日常生活中,“拆字”更多地被应用为文字游戏。历史上很多“拆字”典故都十分有趣,比如我们今天要说的“虫二”。“虫二”两个字咋一看平平无奇,可能给人的感觉就是:两只虫子!但实际上,“虫二”是被拆开的“风月”,不明白这里头的意思,可算不上懂中国古文化。 “虫二”作为题字,在两个地方有出现。一是杭州西湖湖心亭的石碑,二是泰山一处摩崖石刻,相传是乾隆帝和才子刘十二分别留下的。这两个字本身没有多余的意思,但“风月”两个字的意思就比较丰富了,既可以指清风明月,美景无双,也可以指声色场所、男女风情。

因此,不管是乾隆帝还是刘十二,都不好直接把“风月”两个字题出来的。但只要把外框去掉,就无伤大雅了,只会让游人费些心思去猜。“风”的繁体字是“風”,但汉字里并没有“虫字上头加一撇”这个字,所以人们直接说成了“虫”。 如果“风月”少了边框,不就是“风月无边”吗?它表达一种风光美妙、身心舒畅自在的感觉,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试想一下,如果是外国人初学汉语,看到这样的题字肯定觉得很古怪,哪儿能明白里头的弯弯绕绕呢!当然,也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 小部分人认为,“虫二”虽然是拆开的“风月”,但不应该表示“风月无边”,应该表示“无关风月”。这一层意思也含几分道理,大家见仁见智,各有理解。只是“风月”也能被拆字拆成毫不相关的“虫二”,不得不佩服古人的幽默。最后,再来看一个经典拆字故事: 相传两宋时期,因为秦桧权倾朝野、残害忠良,人人敢怒不敢言。偶然一天,宋高宗出宫微服私访,遇见一个叫谢石的人在那摆摊拆字。宋高宗就写了个“春”字令他拆来看看,谢石看后摇头:“‘秦’头太重,压日无光啊!”宋高宗心知对方有所暗示,默默无言,直接走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