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元旦,也就是新中国刚刚成立两个月后,国家决定收回在京的外国兵营。这个决定对于所有中国人来说,都是扬眉吐气的一件事情,可是在收回外国兵营的过程中,美、法、荷兰等国却不配合。那么,最后的结果如何呢?


       1860年,清朝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与英、法、美、俄签订了《天津条约》,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次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可是因为清朝当时的国力衰落,虽然明知道这个条约对中国不利,但是却没有丝毫反抗的余地。就这样,根据条约中的内容,这几个国家的公使堂而皇之地搬进了东交民巷。
       从1861年3月开始,英国公使第一个搬进了东交民巷的醇亲王府,紧随其后的是法国公使,他们占据了安郡王府。不久后,美国公使也搬了进来,入住在当地的一所美国人的私宅,之后俄国公使则搬进了当地的东正教教堂。


       这四个国家入驻东交民巷仅仅是开头,不久后其他西方列强看到有利可图,也都纷纷逼迫清朝签订条约,允许他们国家也派驻公使入驻东交民巷。就这样,原本属于中国人的地盘随即被这些外国公使所霸占,他们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领地,在各个入口都设置了栅栏,其他国家的人都能随便进,身为主人的中国人却反而不让进,俨然一副“国中之国”的模样。
       而且,这些国家的公使入驻东交民巷只是第一步,随后他们以保护公使安全为名,在附近修建了几座大型兵营。而且,这些兵营的建设完全没有理会清朝,全都是他们自己按照自己的要求修建的。事情到了这一步,清朝继续显露出自己无能的一面,为了给这些外国人修建兵营腾地盘,清朝干脆将这一块区域划为了使馆区,原本位于此地的朝廷衙门也大多数都搬了出来。


       民国政府成立后,这些国家的公使虽然跟着迁往了南京,但是东交民巷的使馆区并未被取消,只是改为了降级成领事馆,兵营也依然存在。无论是对于清朝还是民国来说,这些西方列强所谓的“驻兵权”,都属于赤裸裸的羞辱。可是由于国力衰落,即便是想反对也无力反对,只能任由其存在。
       抗战胜利后,作为战败国,日本和意大利的兵营被收了回来,但是其余各国的兵营仍然存在,而且尤其以美国所占据的地盘最大。虽然当时有关方面也与这些国家进行了交涉,但是却被对方一句话给堵了回来,他们认为自己与清朝已经签订了条约,自己有权力继续在这驻兵。总之一句话,想把兵营要回去,门都没有。


       新中国成立后,自然不会容许这些不平等条约的存在。根据《共同纲领》中的要求,一切帝国主义施加给中国人民的不平等条约都要被无条件解除,其中就包括东交民巷的那些各国兵营。此时尚存在的兵营主要是一些实力比较强的国家,分别是苏联、英国、美国、法国和荷兰等几个国家。
       由于苏联是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国家,而且同属共产主义阵营,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主动提出要将兵营移交出来。而英国也在不久之后表示要与我国建交,所以兵营自然也就顺理地移交过来了。这样一来,剩下的就只有美、法、荷兰等国的兵营存在。


       1950年1月6日,北京军管会将限期腾空兵营的布告张贴在了美、法、荷兰三国兵营前。第二天,这三个国家的领事都亲自接到了军管会的正式通知,要求他们在一个星期内清空兵营移交给中方。据当时参与兵营移交事务的李正修先生回忆,法国和荷兰虽然对此事十分不情愿,但是慑于我国的严厉态度,最后全都乖乖地搬了出去,只有美国兵营一直不见动静。
       当时美国兵营的负责人叫柯乐博,他起先妄想通过威胁负责移交工作的中方工作人员来抗拒此事,被我方人员严厉驳斥后,又妄图通过上级来反对此事,结果毫无疑问又碰了一鼻子灰。最后拖到移交期限到期仍然无法赖掉此事,只好又祈求我方宽限一周时间搬移,最终于1月16日顺利移交。


       如今的东交民巷,已经成为了一处著名的历史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1992年的时候,这里还被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警示着人们警钟长鸣,勿忘国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