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公元200年,25岁的孙策挂了,他死前曾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

俗话说的好,只有起错的名字,而没有叫错的外号,孙策之所以能赢得江东小霸王的外号,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和常年在长江以北打工的亲爹孙坚不同,人家孙策接受高手人指点,并通过头破血流的实践之后,终于在江东建立起了属于老孙家自己的产业;

第二,老孙家虽然也算南方人,但是根基很浅,可以说是根本没啥深厚的背景,因此孙策之所以能得到江东,不是靠请客吃饭,而是凭着枪杆子打出来的;

孙策虽然靠武力拿下了江东,但他深知,马上只能得江东,而不能治理江东,而且江东的世家大族,并不是真的服他。

所以他临终之前,把自己打下来的天下,没有传给自己还不能独当一面的儿子,而是传给;了更会笼络人心的弟弟孙权。

02

孙权接任家族企业的时候,才刚刚成年。

当时孙家的江东,内有世家大族伺机而动,外面又有刚刚扫平了中原的曹操虎视,可以说是内忧外患一个不缺。

当时不止孙权一个新继承人面临这样的问题,刘表的儿子刘琮当年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不过和后来孙权表面的不一样的是,当曹操大军压境的时候,刘琮直接就选择了投降。

而孙权面对得荆州而望江东的曹操时,却表现的可圈可点,连曹操都夸他,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但其实这句话只是一半,他还有另一半——刘景升(刘表)儿子(刘琮)豚犬耳!

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这就是三国时的实例!

03

因为受《三国演义》等书的影响,好像曹操当年败于赤壁,都是因为诸葛亮很会搞封建迷信,其实读过《三国志》等书的人都知道,曹操之所以会败在赤壁,主要是因为卫生和天气原因。

当年曹操进攻的总人数,虽然没有八十万,但是也足有二十几万,而当时刘备能拿得出手的,才只有两万人左右,而周瑜这边,本想把孙权手里的五万人都给拿出来。

但是孙权认为,如果周瑜把自己的五万人都拿走,那么自己就没法控制江东的世家大族了,所以最后只给了周瑜三万人,自己硬是留下了两万人保底。

当时曹操那边兵强马壮,又训练出了一部分精通水战的人,如果硬碰硬,那么孙刘联军基本没有希望。

后来是曹操军中有了疫情,而且在天气又出现了少见的变化,孙刘联军这才侥幸的赢了赤壁之战。

04

赤壁之战以前,不光有诸葛亮给刘备弄了一份企业战略规划,人家鲁肃也给孙权弄了一份内核十分相近的。

这两份“隆中对”最核心的部分,都是先拥有荆州,然后再勾连益州,再谋取中原。

刘备因为当时手里没家底,所以先是凭借赤壁之战的投资,从孙权手里分得了部分荆州,然后鲁肃又鉴于孙刘两家此时还要一致抗曹,所以又劝孙权再次借给了刘备南郡。

当时周瑜急于完成鲁肃当年的规划,于是主动出击益州,结果不幸中道崩殂,没有了周瑜这个鹰派的推进,益州最后被刘备拿走,且刘备此后迟迟不愿意归还曾经借来的底盘。

孙权对此非常不满意,以前我小孙只要担心内部的世家大族,和外面的曹操,现在又多了你一个大眼贼,这日子怎么越过越往回走了?!

05

就在孙权一脑门的官司时,刘备那边出现了纰漏。

刘备拿到益州之后,又和曹操抢夺汉中,结果侥幸取胜,但汉中之战把刘备的资源抽了个七七八八,后来二爷在荆州作战的时候,就没了后援。

此时孙权那边的鸽派党魁鲁肃又挂了,一些鹰派趁机劝说孙权和曹操联手,结果二爷就“大意失荆州”了。

关羽死了之后,孙权这边的鹰派更是变本加厉,他们竟然叫嚣着要继续打刘备,刘备忍无可忍,于是发动了讨吴的战争,虽然此战以刘备命陨白帝城告终,但是孙权这边为了应付刘备,也不得不继续启用江东曾经被孙家打压过的大族(陆逊家和孙家算是世仇)。

因此等到刘备败走之后,东吴这边的世家大族,再次有了失控的倾向。

06

按照攘外必先安内的国际惯例,孙权决定和诸葛亮握手言和,然后对内部实行白色恐怖。

为了达到预期目的,他甚至抛出了太子当饵,结果在一系列的政治斗争中,江东的世家大族只是象征意义上的被打压,孙权却把原本准备好的继承人给搭了进去。

而此时的国际环境也发生了重大变化,蜀汉在丞相的领导下,没有通过北伐走出一条活路,而曹魏那边却已经被司马家篡权。

司马家搞定蜀汉之后,转脸就要一统天下,年纪已经不低的孙权只好继续主持工作,直到去世,当时的孙权已经七十一岁,实控东吴的时间也已经超过了半个世纪。

孙权为什么当时不早点退休,享受快乐的太上皇生活,而要一届接一届的追求连任呢?

只是因为对权力的迷恋吗?

恐怕未必,最核心的因素,应该是外部形势太乱,而自己有没有合适的接班人。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