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上幼儿园了
宝宝在幼儿园的一举一动都牵挂着家长的心
尤其是宝宝在幼儿园吃饭这件事儿
吃饱了没有,吃的好不好
是每个家长都关心的
也有的家长更愁了
孩子刚上幼儿园
每天都在幼儿园吃得很少怎么办?
今天我们就分享一些这方面的经验
帮助爸爸妈妈们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
▽▽▽
如果孩子本来就存在吃饭问题,我们还是建议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尽快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关于这方面的内容,家长可以查看下面这篇文章获得更多的帮助:
上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当心孩子营养不良(上)
上幼儿园就“万事大吉”?当心孩子营养不良(下)
一般孩子刚上幼儿园,年龄大概是3岁左右,这个阶段正是孩子身体形态开始趋于稳定,即将开启“学习敏感期”的阶段。孩子到了3岁时,80%的大脑发育完成。每一餐中,超过75%的营养将用于建造儿童的大脑。而这个阶段正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敏感期、空间探索敏感期、书写和阅读的敏感期。可以说学龄前整个大脑神经元的发育都处于高速进展的状态,因此这段时间良好的营养是直接辅助了孩子认知的发展。
因此3~6岁绝不是像家长所认为的“小学前终于可以轻松的一段时间”,反而要更加关注孩子的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尽快在这个阶段解决孩子的各类吃饭问题,避免上小学后生活节奏加快,学习时间需求增加,再去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往往效果不好。
如果孩子在进入幼儿园后吃饭不好,家长要从哪里入手呢?
首先可以问问老师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情况,同时请老师发一份幼儿园一周食谱(大部分幼儿园都会有)
比如下面这份就是小盒上幼儿园时幼儿园提供的一周食谱
老师大概率会告诉家长孩子吃得不多,或者吃得很慢,或者只吃饭不吃菜这些非常笼统的内容。所以了解孩子每天在幼儿园吃些什么就非常重要了,食谱是尽量能有就有。
其次问问老师幼儿园加点孩子吃了没有,吃完了没有。
不同地区幼儿园的加点不一样,有的是上下午各一次,有的是只有一次,根据餐费标准不同提供的加点也不一样,有的可能是水果、零食,有的可能是酸奶、牛奶,有的可能是小面包、点心,还有的可能是小馄饨、汤粥等等。
孩子在幼儿园有可能不吃饭,不好好吃饭,但绝大多数孩子不会排斥加点,因为加点还是零食居多。
如果加点能吃完,那么孩子不好好吃饭跟幼儿园的环境、老师和同学的影响关系不大。
最后可以试着问问孩子,在幼儿园为什么不吃饭。
3岁的孩子具备了一些语言能力,大致能说出一些自己在幼儿园不吃饭的原因,比如不好吃,勺子不会用、咬不动、难吃、不会吃(不知道如何处理某类食物)等等。
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怎么分析呢?
一般刚上幼儿园的孩子不愿在幼儿园吃饭有下面几种原因:
1、咀嚼能力差
这是最普遍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由老人长期照顾的孩子,可能问题更加严重。
由于家长在辅食添加初期采取了一些错误的方法,可能会让孩子更习惯吞咽,咀嚼差。比如给孩子长期吃软烂的食物,例如粥、面条、烩饭等等。或者吃饭时孩子习惯喝水喝汤,靠汤水把食物“顺”下去,也会影响咀嚼能力。老人由于身体机能退化,做饭时容易偏软烂,炖煮的菜品多,虽然看起来也是有肉有蔬菜,但孩子吃这些炖煮软烂的饭菜咀嚼能力也得不到提高。
幼儿园属于集体供餐,是无法照顾到每个小朋友的个性化需求的。同样的饭菜,幼儿园不会因为小班小朋友咀嚼能力和咬合力都不如大班小朋友,就把小班的饭菜单独切得更碎煮得更久。
所以孩子如果存在吞咽多咀嚼差的问题,面对幼儿园集体供餐就会因为食物太大,咬不断、嚼不烂不吃,或者吃一会儿就累了不想吃,又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大块食物所以不吃。
2、不会使用餐具
如果孩子在家是家长长期喂饭,到了幼儿园就可能出现因为不会用餐具或者餐具使用不熟练的问题。
比如有的家长给孩子提供的是异形勺,比如下面这种:
使用这种异形勺舀取食物和普通的直柄勺子发力和角度不同,孩子在幼儿园使用普通勺子时就可能出现不适应、不会用,用的不熟练无法舀取食物的问题。大多数幼儿园使用的勺子是这种:
3、幼儿园集体供餐的食物种类和烹饪方式更多,孩子没尝过,不会吃或者吃不好。
家庭烹饪是受到平常做饭的家庭成员的烹饪技术、饮食习惯影响的。谁做饭谁买菜,家中吃什么谁说了算。所以一些食材可能因为饮食习惯不吃所以也不买,一些烹饪的方式由于不会做,不熟练所以也很少做。
幼儿园集体供餐则是受到地域饮食习惯、成本控制、饮食卫生与安全等角度来考虑。例如北方的幼儿园很少出现鱼、贝类,南方幼儿园面食多数算作点心这样的地区差异。再不如多数幼儿园很少很少或者不使用洋葱、芹菜、蒜薹这些气味大容易引起孩子反感的食材,四季豆这种烹饪时不注意容易引起食物中毒的食材也尽量少用或者不用等等。
幼儿园大火大灶,煎炒炸溜炖煮,都可以做,但家庭烹饪有时出于健康考虑一些烹饪方式就很少用,例如油炸食品可能就很少让孩子吃,而幼儿园则可能会出现。
家庭和幼儿园烹饪方式和食材的选择不同,就可能让孩子不适应。因为没见过、没吃过或者不会吃因而需要更长的适应时间。
4、味觉偏差的影响。
一般来说,如果家长比较注意的话,幼儿园集体供餐的味道是比家中制作的饭菜味道重,孩子更喜欢吃幼儿园味道重的饭菜。
但如果日常家中做饭就习惯重口,或者孩子已经养成了喜欢甜味或厚重味的习惯,饭菜味道不够重不吃,不香甜不吃,或者存在挑食、偏食等问题,那么到了幼儿园就会因为饭菜味道太淡,不够甜而不吃饭。
5、在家中习惯逗喂、哄喂,吃饭慢,自主进餐能力差
这也是常见的问题。孩子在家里养成了看动画片吃饭、边吃边玩玩具、家长追喂、哄喂等习惯,如果让孩子自己吃就吃得很慢。
幼儿园老师是无法精心照顾到每一个孩子的,更不会提供玩具或动画片让孩子们边吃边玩,而且幼儿园里吃饭有时间限制,吃饭时间结束了就要撤掉饭菜。所以孩子到了幼儿园就可能出现不适应拒绝吃饭,或者因为没人喂饭,自己动手能力又不好,吃得慢,吃得少的情况发生。
6、在幼儿园时间短,靠加点补充维持不饿,等放学后吃饱
这是一个容易让家长忽略的问题。
不少家长在孩子上幼儿园前,因为不能及时提供早餐,习惯性地让孩子起床后先喝奶“垫垫”。这就造成孩子即使上了幼儿园,睡醒后也要喝奶或者喝水。奶和水快速让胃充盈提供了饱腹感,于是孩子到幼儿园后吃不下早饭,或者只是选一些自己喜欢吃,能吃的吃饱。
早饭后不久有一次上午加点,孩子又得到了补充能量的机会。
午餐时孩子依旧是选择一些自己能吃的食物吃几口,维持不饿的状态。
下午加点补充能量。
重点在于放学后,家长听老师说孩子在幼儿园吃得少,或者孩子在放学后见到家长,回到自己熟悉的家中喊饿,家长没有选择毫不限制地给孩子提供各种水果、奶和零食,让孩子吃饱。
这就让孩子为了等放学吃到更好吃的,自己喜欢吃的食物,更排斥在幼儿园吃饭。
所以家长在拿到幼儿园食谱后可以连续观察三五天,和老师多沟通,记录每天孩子在幼儿园吃了什么,哪些饭菜没有吃,对照上面常见的这几个原因逐一分析,找出孩子不在幼儿园吃饭的原因。
找出原因后要有针对性地去解决。
我们工作中遇到的多数在幼儿园阶段出现吃饭问题的孩子,多数是3岁前就存在各种吃饭问题,家长不重视或者无力解决,赌一把等着让孩子去幼儿园让老师帮忙改善,比如“孩子在家不好好吃饭,等上幼儿园就好了”,有这种想法的家长不在少数。
实际上,孩子在幼儿园吃饭的次数是有限的,一周21餐,孩子在幼儿园也只是吃15餐,还有周末两天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家吃的。另外加上假期,孩子基本上有一半的时间在家中吃饭。即使在幼儿园,老师在有限的吃饭时间内又要分发餐具、回应孩子的需求、保证孩子进食时安全,能分到照顾每一个孩子吃饭情况甚至帮忙喂饭的精力有多少呢?更别提每位老师的营养素养水平不同,对待孩子吃饭这件事儿的认识不同,对待吃饭差的孩子采取的方法不同,家长又怎么能保证老师能用正确恰当的方法帮助自己的孩子改善吃饭问题?
所以家长才是解决孩子吃饭问题的第一责任人,家庭是解决孩子吃饭问题的重要阵地,而不是幼儿园和老师。
家长可以参考上面的方法找出影响孩子吃饭的原因,每天安排孩子在家中吃早餐或者晚餐,增加孩子在家中多吃一餐的机会,利用好每周11次在家中吃饭的时间帮助孩子调整和提高各种吃饭的技巧,养成良好的自主进餐习惯。在家中吃饭时要注意软硬搭配、荤素搭配,这不仅是解决孩子的吃饭问题,也能更好的完成家庭与幼儿园饮食互补,满足孩子的个性化需求,让孩子得到更充足的营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