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基辛格重评朝鲜战争,作为美国重要人物,他引起国内外震动。

2011年,距离朝鲜战争结束已经过去了58年。基辛格在他的著作《论中国》里,再次提到了这场享誉中外的战争,同时他还对毛主席做出了评价。

那么,基辛格有什么资格这么做?国内外又为何震动呢?

说起基辛格,想必很多人都对他不陌生。在中美关系的转折时期,他曾经秘密访问中国,成为中美友好关系的一座桥梁。

当时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十分微妙,摆在双方的有三座大山,它们分别是苏联、蒋介石和越南。

从苏联上看,美国想要联合中国一起对付苏联,却又担心中国崛起,还会和苏联一起打压中国,甚至在国际上围剿中国。

从台湾方面来看,美国把台湾省作为一个战略要点,扩张自己在远东方面的势力。

从越南方面来看,扶持亲美的越南势力,可以有效加大美国在越南的砝码。同时,越南作为中国的邻国,控制越南可以压缩中国的国际空间。

因此,由于这三座大山,美国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中美关系。

在尼克松政府的设想里,它们想要解决地缘政治问题,甚至是实现在远东的野望,就不得不考虑利用中国。

因此,美国决定让步中方部分利益。

首先是越南。

作为我国的邻居,越南是否安全对我国的安全影响很大。而美国肆意发动越南战争,已经持续了很多年,整个亚洲地区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而在与基辛格会谈之后,中美双方在很多问题上都达成了相互理解,这也使得双方在地缘战略有了进一步的进展。

其次是台湾方面。

当时的台湾方面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挑衅,主要是因为美国的支持。如果美国不再支援台湾,蒋介石的其他想法就只能暂歇下去了。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会巧妙地把蒋介石也拉了进来。

毛主席表示,我们共同的老朋友蒋委员长对这件事就不赞成了。

这句话十分幽默,但其中又蕴含着独特的意味。美国和中国大陆交好之后,对蒋介石是个巨大的压力,他不得不考虑统一的问题。

这件事客观上促进了蒋介石统一的决心,1975年,蒋介石就曾经秘密让人邀请毛主席来台湾。虽然由于各种原因,此事没有成功,但是中美关系对台湾问题的解决无疑有重要作用。

当年这段风起云涌的时期,基辛格基本都全面参与了。

可以说,基辛格是中国的老朋友,他对于中美关系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

在朝鲜战争爆发时候,不过他对中国英明领袖毛主席有自己的评价,对朝鲜战争也有自己的见解。

那么,他是怎么评价毛主席的?对于朝鲜战争,他又有什么见解呢?

2.

2011年基辛格重评朝鲜战争,这位中国的老朋友,这样评价毛主席。

作为经历过一个时代的人物,基辛格几乎成为一个符号,象征着20世纪的许多故事。2011年,他出版了英文版的《论中国》。

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他的许多政治观念。

他认为,两国代表了两种独特的价值观。美国认为自己有义务向全世界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中国却不愿意插手他国事务。

他的看法有一定的道理,两国的价值差异,也是导致朝鲜战争爆发的原因之一。

20世纪50年代,美国想要扩大自己的远东的势力,同时在朝鲜半岛传递自己的价值观,于是开始扶持亲美的李承晚势力。

但是美国恰恰忽视了,这是属于朝鲜半岛的家务事,他作为一个大洋彼岸的国家,根本没有插手的道理。

基辛格也在他的书籍中提到了朝鲜战争,不过作为美国人,他关于战争的起因阐述地比较模糊,尤其是对于美方地行为,他却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

他认为,朝鲜战争的爆发苏联占主要原因。

斯大林瞒着中国,鼓动北朝鲜领导人金日成冒险,从而导致中美双方误判了对方的战略意图,最终导致战争的爆发。

在中美参战的原因上,基辛格十分巧妙地使用了“误判”这样的词语。

一方面,基辛格真的认为这一切是斯大林的蛮横导致的,美国在最初也并未想过多插手此事,只是杜鲁门出于战略考虑,不小心把对朝鲜半岛的控制转变成了和中国的对抗;

另一方面,这是由于基辛格的政治倾向导致,他更倾向于中美合作,因此需要双方保持一种友好关系。

事实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之所以跨过鸭绿江,是出于对美国战争手段的反应,更是为了捍卫国家主权完整。

然而,基辛格并没有提到这一点。

这体现了他作为一个现实主义政治家的立场,不过不管他对朝鲜战争的看法如何,他对于毛主席的评价都十分高。

他认为,中国决定卷入战争,是因为中国领导人对战争走势的细心评估。早在仁川登录前几周,中国就已经预料到了朝鲜战争失败的可能姓很大。

因此,毛主席评价他的高瞻远瞩,提前进行了军事布置。

在这本书里,基辛格关于毛主席的用词都十分中肯,通过这种侧面描述,我们可以从中看出毛主席的英明伟大之处。

面对朝鲜战争,毛主席看得更远,甚至看到了背后巨大的历史意义。

基辛格称这是一次“浪漫”的目的,借着朝鲜战争,“新中国”可以历经战火的考验,颠覆中国以往软弱的国际形象。同时,他还秀了一把肌肉,展示了中国的武装力量。

最重要的是,这体现了毛主席坚强的意志,敢于藐视世界强权。

不得不说,基辛格这些观点,反映了他认为“最大赢家是中国”。同时,还有其他证据表面,这场战争中,最大的输家是苏联。

那么,为什么说最大输家是苏联呢?

3.

2011年,基辛格重评朝鲜战争:最大赢家只有中国,最大输家是苏联。

基辛格虽然对苏联的批评有点言过其实,但是客观上来讲,朝鲜战争的爆发的确有赖于苏联的鼓动。

当时的朝鲜半岛被美苏两个国家争夺,战争一触即发。而斯大林是最着急的那一个,他让出了旅顺和大连,失去了不冻港,如今只能借助朝鲜半岛上在远东寻找新的不冻港。

但是斯大林却不愿意出动更多兵力,于是朝鲜战争成了中国改变国际形象的重要一环。

历史学家普遍认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成就,也付出了非常高的代价。光是中美双方的战俘和战死人数,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反观苏联呢?

他并没有出动大批兵马,仅仅是出动了一些空军。同时,他还贷款给了中国大量的军火武器,这些贷款还有利息。

这番操作,不由让人会想起美国借由战争发财的故事。

从短期来看,中国付出了很多,苏联似乎没有损失;但是从长期来看,中国建立了不坠的军事威望,在其后几十年里,都无人敢真正进犯中国。

反观苏联,这无疑是他的战略失误。

在朝鲜战争之后,中苏两国的关系发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尤其是斯大林下台之后,赫鲁晓夫希望中国帮着苏联的心情更加急切了。

赫鲁晓夫对国际局势有着一种天真的想法,他认为中国就应该天然站在苏联这一边,这其中中国让出一些军事权也是值得的,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对付更大的敌人。

但是国家主权是不容侵犯的,苏联的没有边界给造成了中苏两国关系的冷淡。

从现在来看,苏联从朝鲜战争开始就做错了。他急切地想要扩张领土,攫取更大地利益,甚至不惜在好友中国面前暴露自己真正地目的。

这时一种鼠目寸光的表现,虽然在这场战争中美国失去了很多,但是无疑苏联也失去了很多。只有中国,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也完全遵循了内心的想法。

因此,说朝鲜战争,中国赢、苏联输,也有一定的道理。

值得一提的是,基辛格文字所反映出来的倾向,一切都是基于他的政治立场。同时,中美建交也改变了基辛格对中国的印象。

在深入了解中国之后,他才看懂当年毛主席在朝鲜战争中的决定。

21世纪,世界局势发现巨大的变化,中美关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中国的老朋友,基辛格表达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中国对未来的影响更加积极,美国需要接受中国的文化。

2023年11月29日,基辛格去世了。

这位中国老朋友度过了一个世纪,他的离开标志着一个时代的远离。也有很多人担忧,基辛格已经不可能推动他想要实现的中美关系了。

中美两国未来的走向,被各方面影响,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

参考资料:

①中美关系: 半个世纪的启示.陶文钊

②基辛格心中的中国(上)

③基辛格心中的中国(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