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间,流传着很多有意思的俗语,这些话初听觉得没什么意思,甚至还以为是迷信,但仔细想一想,这些话另有深意。

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句俗语:“一人不进庙,二人不看井,三人不抱树,四人不回头”,你知道为什么吗?

一人不进庙

古代人遇到事情,最喜欢求神拜佛,只不过那时候,人们常常结伴去寺庙,但从不一个人去,这种行为在现在看来,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呢?

其实,人们之所以不一个人进庙,是有原因的。

第一个原因:安全原因

古代的时候,寺庙大多修建在深山老林,那时候社会治安不是很好,深山老林里除了野兽出没外,还有很多落草为寇的坏人,如果一个人进庙,路上很容易遇到危险。

在古代,寺庙作为宗教场所,承载着人们的信仰与希望,人们会供奉钱财给寺庙,所以寺庙常常成为盗贼的目标。

考虑到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去寺庙拜佛的人又是女性,她们经常会在庙里住宿一晚,第二天天亮再回去,如果一个人住在寺庙,容易被盗贼伤害。

所以,一个人进庙,很容易发生危险,出于对自己安全的考虑,一个人不要去寺庙。

如果非要自己去,可以去闹市里的寺庙,这里人多,安全性要高一些。

第二个原因:心理原因

寺庙里除了佛祖的雕塑外,还有罗汉的雕塑,四大天王的雕塑,他们的造型非常可怕,尤其是眼睛,看上去凶神恶煞的。

一般人看到这些雕塑,就会心生恐惧,哪怕是没有做过坏事的人,也会产生畏惧,有一些人甚至还会产生幻觉,所以千万别一个人进庙。

进庙的时候,如果能有个结伴同行的,就可以壮胆,消除内心的恐惧,从而更好的求佛。

第三个原因:为自己证明

在古代,大多数人的生活条件相对艰苦,贫富差距悬殊。

而寺庙作为宗教场所,却往往汇聚了大量的香火钱,这些香火钱来自于信徒们的捐赠,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祈求神灵的庇佑和保佑。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一个人进入寺庙,又恰好碰上寺庙丢东西,那就会成为嫌疑人。

古代办案的官员,如果找不到真的盗窃者,很容易将你治罪,以平息寺庙中高僧的怒气。

为了避免这种不必要的误会和牢狱之灾,古代人进入寺庙时往往格外小心谨慎,他们可能会选择在人多的时候进入,或者结伴同行。

二人不看井

相传,元代时有一对好朋友,分别是李四和王五,他们从小玩到大,关系非常好。

有一年,王五因为做生意赔了钱,家里没钱买粮食了,他就跟好友李四借了点钱。

李四拿出二十两给王五,助他度过了难关。

很多年过去了,王五不再是过去的穷小子,是十里八乡的有钱人。

再看李四,因为和王五关系好,一直没好意思跟他催债。

有一年,李四的父亲突然得了重病,需要请一位德高望重的郎中看病,因为出诊费太贵,李四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只好跟王五要当初借给他的二十两银子。

王五看到要债的李四,虽然口头上答应给他钱,可是打心里却不想还钱,于是他想了个办法。

王五告诉李四,自己有钱,因为担心钱放在家里被小偷惦记,所以把钱藏在了后面的枯井里,等到明天中午,咱们去取出来,我就可以还你钱了。

到了第二天,李四跟着王五去了枯井,王五说,钱就在井下面,我把你送下去,你拿到钱后,我再把你拉上来。

李四答应了,他趴在井边看了看情况,哪曾想,突然背后有人推了他一下,李四就掉进去了,只能“趴”的一声,井下再没有一点声音。

原来,王五之所以邀李四去枯井边,就是打算将他推到井下,不还钱。

而中午,村里的人都在家里休息,井边没人,方便王五行凶。

可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王五万万没想到在不远处的大树后,有一个村民正在那里小憩,早就把他们的一举一动听了进去。

后来,村民看李四被推进井里,害怕的报了官,这才将王五绳之以法。

这件事,也让所有的村民都心生恐惧,再也不敢和别人一块去井边,就怕发生同样的事情。

二人不看井的故事,也告诉人们,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和同伴外出,一定要多个心眼,否则祸患无穷。

一来,是担心对方加害自己,就像《西游记》中乌鸡国的国王,不就是被国师推下井的吗?如果不是孙悟空相救,恐怕他就死了。

二来,是担心对方发生意外,自己撇不清关系。

要知道,井边比较湿滑,古代失足落井的人非常多,如果两个人同行在井边,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掉下去,你不就背上人命官司了吗

古代可没有监控为你证明清白,所以,切忌不要两个人去井边。

三人不抱树

这里的“抱”并不是抱的动作,而是“抬”的动作,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三个人不应该一起去抬一棵树。

或许很多人会好奇,大树那么沉,三个人一起抬,岂不是更省力?为什么还不能这么做?

这时候,就不得不想一下“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了。

三个和尚之所以没水喝,就是谁都指望着另外两个人去打水,最终大家都没有水喝。

所以,三个人一块抬树,同样会出现这种情况。

如果其中一个人想偷懒,这就意味着另外两个人需要出更多的力,但如果三个人都有这种心思,这大树只能砸在三个人身上,从而导致三人受伤。

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当三个人或更多人共同面对一个问题时,难免会出现意见分歧。

此时,如果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很容易引发矛盾和冲突。

同时,这句话也提醒我们,在与多人交往时,要注意保住自己的权益。

团队合作,要明确分工,这样才能避免自己受伤。

另外,这句话也是在提醒生意人,在与他人合作的时候,一定要小心。

举个例子,假如三个人合作开公司,每个人33%的股份,一旦另外两个人联合起来,自己很容易被踢出局。

“三人不抱树”这句俗语虽然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人际交往之道。

四人不回头

据说,诸葛亮临终之前,命人将自己的兵书装进自己的棺材里,让它们陪自己安葬在地下。

诸葛亮担心自己死后埋于地下,会被别人盗墓,所以他下了个命令,“四人抬棺不回头,绳断之后就地掩埋”的遗命。

刘禅虽然无能,但是非常尊敬诸葛亮,预示按照他的遗命安葬诸葛亮。

刘禅选了四名体魄强壮的士兵,让他们抬着诸葛亮的棺木,从定军山南下,途中严禁回头观望,直至绳索自然磨损断裂,就可以把诸葛亮安葬在那里。

随后,这四个人就按照命令前去安葬,当时棺材用的上好的木材打造,很沉,里面还装了不少兵书,就更沉重了。

这四个人抬了三天三夜,绳子也不见断裂,于是他们想了个办法,把绳子剪断,埋了诸葛亮,就回去复命了。

刘禅看绳子的断裂处很平整,知道是他们偷懒,非常生气,就把他们砍了。

这四人死后,刘禅才想起来忘记问埋在哪里了。

从此之后,诸葛亮的墓地到底在哪,没人知道。

有人都不知道,这就是诸葛亮的计谋,他生前得罪的人太多了,为了让自己死后不被打扰,才想出这个办法。

“四人不回头”,短短五个字,却蕴含着为人处事的智慧。

从字面上看,它似乎描述的是四个人抬棺埋葬诸葛亮的事情,但实际也是在告诉所有人,既然决定一件事,就不能回头,哪怕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不能放弃,否则会有不幸的事情发生。

也有人认为,这个俗语是告诉人们,如果大家共同决定了一件事,自己千万别当那个提反对意见的人,不仅阻碍大家前进,还容易被团队放弃,让自己陷入尴尬的境地。

写在最后

从上面的内容来看,“一人不进庙”是让人们要有安全意识,“二人不看井”是让人们要有危机意识,“三人不抱树和四人不回头”是让人们要有团队意识。

这句古老的俗语,历经上千年,直到现在依然历久弥新。

它是在告诉我们为人处事要谨慎,多一点警惕心,以免自己遭遇不测或者陷入不必要的麻烦中。

在现代社会中,这句俗语依然对我们有警示作用,人与人交往既要坦诚,也要做到谨慎。

就像老祖宗说的,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不能去伤害别人,但也不能让别人伤害我们。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