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闻名的王府井
城市的地名,带着岁月沉淀的烙印,常能让人通过寥寥几字,探寻到时光掩埋下曾发生的故事,好比北京大名鼎鼎的王府井。
无论是资深老北京人,亦或是慕名前来赏玩的游客,对于这个地名都会十分好奇,到底是哪个王爷的王府跟井呢,竟有这么大的派头,一度成为地名流传下来。
研究一通资料后,发现了一个问题:王府井虽然确实跟王爷府和井有直接关系,可又并未仅归某一位王爷所有。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就算是清朝的铁帽子王世袭制度下,也有各种各样的办法让该王爷的后裔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就剩个花架子,内里一度需典当撑门面。
就更别说明朝的王爷们了,当时的规矩为无故不能入京,只能在藩地待着以防跟大臣结党,所以他们在北京都没有专属的王府。
但王府井这一带仍是显赫富贵之地,具体是以何种形式存在的呢?且从王府井的始末发展一一讲起。
二、王府井初创
北京在历史上正式一跃而上成为政治核心,要属元朝开始,蒙古人入主中原后,浩浩荡荡大兴土木修建都城。
“王府井”的这块区域,并不像当下是一条东西朝向的大街,而是丁字街的格局,沿途落座的是各位大臣的府邸,与商贾百姓并不接壤,环境也相当清净。
元朝的王爷们则基本不在北京常驻,他们有自己的封国,权力就跟周王朝的分封诸侯制度差不多,所属地的刑法、课税、军政及人事都一肩挑,拥有一套部下班底,浑然就是个小一号的皇帝。
——这也跟元朝是游牧草原民族有关。
按其固有的传统,儿子成年后就会给牛羊及人马,让他们自行发育成长,待领袖征战四方后,也就顺势把打下的疆域跟人口都分封给儿子管理,所有元朝的王爷不需要在北京有王府。
这样做的优劣势都很突出,优势在于人多力量大,多面开花会让整个元朝的国力和面积都呈指数性上升。
劣势则是难以管理,十分吃君主的能力,一旦王室更迭威严无法服众,分分钟就会乱起来。
明朝总结元朝的经验,丁字街这一带就随着明成祖迁都改建成“十王府”,取自共有十位王爷和三位公主陆续在此安家的缘故。
不过这些王爷都是幼年时期在这里居住,成年后则前往藩地,无故不得入京,所以明朝的十王府,更像是大型的皇子公主宿舍般存在。
明朝王爷跟元朝的区别在于,虽然都有自己的封地,可前者的权力受到压制,就像“吉祥物”一样待在边境震慑外邦,数年回不了一次北京,自然就没有专属的王府。
三、清朝王府井
时间线转到清朝,王府井才切实的发挥了效用,因清廷既是游牧民族起家,也吸纳汉文化较早,所以八旗制度及王爷们的何去何从,就别有一番心得。
自努尔哈赤“十三副盔甲”起家,一路南征北战统一建州、海西及野人女真,建立后金政权,他就琢磨着如何要把麾下这一群人规模化,再不能是兄弟们有仗一起打,不分彼此、不分高低了。
努尔哈赤首先打算通过“嗣子”来制衡古出集团,也就是扶起太子一党来压制共同打天下的五大兄弟,但连立的两位太子都因各种事件被废......
——这个关口下,他创立了八旗制度,由八位和硕贝勒各领一旗,享有推举新汗、彼此监督、同座受拜跟八家均分等权力,多铎就是镶白旗的旗主,入关后府邸就在王府井。
当然,王府井也并不是只有多铎一位王爷,只是他的王府占地最广、各配套设施最全面,所以就成为代表。
目前协和医院的整个占地面积,都不过是多铎豫亲王府的一小部分,就连帅府园箭厂,也属于当年的操练场,可见规模之庞大。
当时的豫亲王府修的十分豪横,完全比照紫禁城的内外廷来建,向来被人称作“小紫禁城”,因此有了王府街这个地名。
四、王府井的后来
那么多铎为何能在一众王爷里脱颖而出,拥有敢比对紫禁城修王府的底气呢?
追根溯源的分析,不得不说多铎的命是真的好,属于妥妥的投胎小能手——他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生母是大妃乌拉纳喇氏阿巴亥,有同胞兄弟多尔衮和阿济格。
幼年时期,因母亲得宠备受努尔哈赤的喜爱,未满十岁分寸战功都没有的情况下,就成为旗主,地位仅次于四大贝勒之后。
盛京时的王府就跟兄弟们都不一样,离努尔哈赤最近的通天街东西王府里,两个哥哥住在东边,他独自一人在西面。
有努尔哈赤的恩赐比在前头,待入关后的多铎在王府街修出“小紫禁城”,大家也说不出半个不字,尤其此时权倾朝野的多尔衮视其为首要心腹,信任程度比阿济格还高几分。
——有亲哥哥罩着,豫亲王多铎无人敢与其争风。
但随着多尔衮时代的结束,多铎后人虽说依然是世袭铁帽子王,可被排挤出权力中枢,仅靠着亲王俸禄,支撑不起“小紫禁城”的花销,逐渐开始变卖房产,缩小王府范围。
此时一家独大的王府街,陆续有许多王爷搬进来遍地开花......
铁打的王府街,流水的王爷,百余年过去后,这块地方数不清煊赫起多少家王爷,又有多少人因朝代更迭落寞搬走,但总归这里只住王爷是没错的。
因而王府街的名字也一直没改,直到光绪十一年。
这一年,《京师坊巷志稿》记载北京共有1258口井——甜水井的占比凤毛麟角,大多都是苦水井。这些井泡茶做饭泛着苦涩味,洗漱都透着黏腻。
此时吃喝拉撒对于任何阶级的人来说都是头等大事,正巧王府街附近有一口十分甘甜的甜水井,就嵌入地名里,正式成为王府井。
五、总结
综上所述,王府井这个地名确实跟各朝王爷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明朝时是年幼王爷们的府邸,大家都在这里居住,清朝时更成为王爷建府的首选地。
但并没有独属哪位王爷所有,只能说一段时期内,谁的王府更煊赫、占地规模更大,成为王府里的领袖,就像最为有名的豫亲王多铎府邸,修的可比肩紫禁城,可也随着权力的削弱逐渐没落被其他王爷替代。
好比紫禁城里的各处宫院,每一朝都有不同的妃子搬进去住,也没说具体圈起来待其死后闭宫,可也不影响它是宫殿群的象征地位,王府井就类似这样的存在......
漫长的数百年时间里,住过一个手数不过来的王爷,演绎出比比皆是的故事,待一切尘埃落定留下片王府井大街,供大家畅想往昔的峥嵘繁盛。
而光绪朝的王府街跟甜水井相结合,更是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味道。在其中,将曾遥不可攀的贵族府邸跟接地气的水井连成一个名字,形成让人一听就好奇的所在之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