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汉中谁最聪明?表面上看起来似乎应该是军师吴用。因为他在梁山壮大的过程中发挥了很大作用,无论是“计赚”好汉上山,还是促使梁山向朝廷招安,吴用都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可是从吴用的结局来看,他更像是梁山上最傻的那一个,他最后的结局只能说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吴用原本只是一个村塾的教书先生,这份工作表面上看起来受村民尊敬,实际上却是相当苦闷。尤其是对于心高气傲的读书人来说,要是不走投无路的话,恐怕没有人愿意当私塾先生。例如与吴用同一时期的奸臣秦桧,他未发迹之前和吴用一样也是村里的私塾先生,因为学生太过顽劣,所以发出了“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的感慨。
       吴用和秦桧都是读书人,而且都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让他们整日与顽童为伴,确实是一件令人苦恼的事情。然而在个人学识上,吴用肯定是比不过秦桧的,因为秦桧在25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后来还成为了大宋宰相(虽然是个奸臣)。而吴用却始终连个秀才都没有考上,可能他自己也认为此生科举无望,所以只能走落草为寇的路子。


       吴用通晓文韬武略,而且又足智多谋,为什么说他连个秀才都没考上呢?因为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早有交代。例如同为读书人出身的“白衣秀士”王伦,施耐庵直接称他是落第秀才,而在写到吴用时,只说吴用是“作秀才装扮”,意思是吴用是个读书人,但是却没有功名在身。由此可见,吴用确实连秀才都不是,在科举之路是毫无寸进。
       当然,也并非是说考不中功名就没有才学,只能说吴用虽然“足智多谋”,但是与历史上那些同样是读书人出身的谋士相比的话,他还差得太多。例如辅佐刘邦成就帝业的张良,辅佐刘备三分天下的诸葛亮等等,吴用虽然也是谋士出身,但显然与这些人物差距甚远。至少在大局观上,吴用是远远不如的。


       吴用在梁山前期的发展过程中确实出了不少力,梁山的壮大吴用居功甚伟。但是,当梁山发展到一定程度,在即将面对新的抉择时,吴用却错误地站在了宋江一边,他原本应该提醒宋江招安的种种风险,可是他却没有看穿这一点,而是支持宋江向朝廷招安。
       宋江为何要这么做?究其原因,除了吴用自身大局观不够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就是他认为此举是他能够跻身仕途的唯一机会了。因为科举之路他走通,只能通过招安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只不过令吴用没有想到的是,招安也是死路一条,还连累了众多梁山好汉。


       不过,吴用虽然不够聪明,可他最后的结局证明他确实是一条好汉。吴用最后选择在宋江坟前自缢而死,他做出如此选择,恐怕也是为了给战死的梁山众多弟兄一个交代。
       在梁山好汉中,吴用不过是个假聪明,真正聪明的人其实应该是公孙胜。在这一点上,看看公孙胜和吴用的结局就知道,他比公孙胜实在是差太多了。吴用机关算尽,最后却落得一个自尽而亡。而公孙胜却选择急流勇退,借口回乡探母一去不返,既保全了性命,也没有因此与昔日兄弟撕破脸皮,从此在山野之间逍遥快活,这才是最好的选择。


       也许吴用的才能是有的,可他与宋江一样,都是太看重功名利禄了,又缺乏方腊那种反抗到底的决心。在梁山前期的发展中,反抗朝廷的精神是梁山得以发展壮大的根本之所在,可后来在宋江和吴用的谋划下,梁山失去了这种精神,最后只能暗淡收场。倘若吴用眼界能够再大一些,辅佐宋江效仿方腊建国称帝,也许梁山最终会走上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