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人生,从离开张幼仪那一刻起,就开始变得艰难。 从他写给张幼仪的第一封信中可以窥见一斑。 说来好笑,婚姻七年,离婚四年,徐志摩才提笔给张幼仪写下第一封信。 这封信写作的日期,还是在他和陆小曼新婚两个月之后。 才气过人、天性浪漫多情的徐志摩,居然从未主动给张幼仪写过信。 而看完这封信后,张幼仪二话不说,以公公的名义,给徐志摩送去了一笔钱。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 徐志摩和张幼仪的婚姻是一场新旧思想碰撞的悲剧。十八岁那年,徐志摩与门当户对的张幼仪结了婚。 张幼仪其实也并非目不识丁,也是接受过新式教育的富家千金,还没有裹脚,按理说,徐志摩不至于看不上。 但是感情就是这么没有道理,辍学嫁入徐家的张幼仪,根本入不了接受过新思想熏陶的徐志摩的眼睛。在徐志摩的心里,他的妻子一定是和他一样有才气,懂艺术,了解新思想的现代女性。 对于徐志摩而言,他娶张幼仪,仅仅是为了传宗接代而已。因此,在长子徐积锴出生后,他便如同脱缰野马一样,奔来了他的自由地。
为了逃避自己不爱的妻子选择出国留学,和李叔同如出一辙,可能那时候有文化的渣男都流行留学吧。 很快的,徐志摩认识了林徽因,此时林徽因只有十七岁,长相秀丽,举止优雅,最重要的是,通文墨,有才情。
这完全符合徐志摩对妻子的所有幻想。 而这时因为张幼仪二哥孜孜不倦地写信,劝说徐志摩把妹妹接到英国一起生活,徐志摩没辙只能照办。当张幼仪忍受了晕船之苦抵达码头时,迎接她的,是一张不情愿、毫无欣喜的脸。 张幼仪隐隐约约知道了怎么回事。但是出于教养,她还是把徐志摩的生活照顾得十分妥帖。很快地,她发现自己又怀孕了。 此时徐志摩的嘴脸恶劣至极,居然逼着张幼仪去打胎,还要跟他离婚。面对张幼仪的害怕,他丝毫不顾及,甚至说,坐火车都可能会死人呢,你可能因此不坐火车吗? 后来徐志摩还在家乡的报纸上公开宣布与张幼仪离婚,连登两天报,原文如下: “我们已经自动挣脱了黑暗的地狱,已经解散烦恼的绳结……欢欢喜喜地同时解除婚约……现在含笑来报告你们这可喜的消息……” 大开眼界,读过方知何为渣男。
何止讽刺。他与张幼仪的婚姻就是“黑暗的地狱”,离婚则是“解散烦恼的绳结”,是一件欢欢喜喜的好事,值得含笑报告天下人“这可喜的消息”。 是啊,徐志摩终于自由了,解脱了,但张幼仪呢,她却要面临独自一人在国外抚养两个幼子的窘境,甚至身无分文,全靠哥哥接济。 可惜离婚后,徐志摩也没有如愿得到自己心中自由的爱,林徽因看透了徐志摩,转而投向了梁思成的怀抱。 但是自由身徐志摩精彩不断,很快便爱上了兄弟的老婆-----陆小曼。 陆小曼是赫赫有名的名媛,十九岁嫁给了陆军上校王赓,本来是金童玉女的搭配,但是军人出身的王赓,不会写诗、不会浪漫,陆小曼是打从心里的嫌弃。 这跟徐志摩倒是很般配。 两个人借着出席各种场合的由头,很快纠缠在一起,无法自拔。
陆小曼不顾世俗和眼光和家人的反对,执意要和王赓离婚与徐志摩在一起,事情的结果也如她所愿。 1926年,徐志摩在饱受外人的非议中娶了陆小曼。 婚礼上,被胡适强行请来的梁启超,宣讲了有史以来“最坦诚”、“最直率”、“最另类”的证婚词: “我来是为了讲几句不中听的话,好让社会上知道这样的恶例不足取法,更不值得鼓励――― 徐志摩,你这个人性情浮躁,以至于学无所成,做学问不成,做人更是失败,你离婚再娶就是用情不专的证明! 陆小曼,你和徐志摩都是过来人,我希望从今以后你能恪遵妇道,检讨自己的个性和行为,离婚再婚都是你们性格的过失所造成的,希望你们不要一错再错自误误人。 不要以自私自利作为行事的准则,不要以荒唐和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目的,不要再把婚姻当作是儿戏,以为高兴可以结婚,不高兴可以离婚,让父母汗颜,让朋友不齿,让社会看笑话! 总之,我希望这是你们两个人这一辈子最后一次结婚!这就是我对你们的祝贺!―――我说完了!”
徐志摩的父母虽然更喜欢张幼仪,但对儿子的坚持也别无选择。结婚时,父母还是在老家给他准备了婚房,并且跟老人一起居住。 很快地,两代人的矛盾一触即发。陆小曼娇纵任性惯了,终日吃零食,正餐吃不下便要徐志摩吃自己的剩饭就算了,吃完饭还当着大家的面,要徐志摩抱自己上楼。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他们更加思念张幼仪的好。 忍无可忍之下,他们直接收拾行李,一路乘车到天津,去投奔在北平生活的张幼仪。
这边,张幼仪和徐志摩离婚后,她投奔二哥去了德国,学习了德语和幼儿教育,回国后带着儿子徐积锴在北京读书。 1926年11月,张幼仪接到天津的电报时,就惊呆了,竟然是徐志摩的父母要来投奔自己。 一问才知道其中的曲折。这时候张幼仪也犯了难,但是不忍心老人流落在外,还是将两位老人迎进门。 在父母离开后,徐志摩也失去了经济上的支持,而陆小曼的生活又十分奢侈,那时候,普通家庭花销不过三个大洋,但是陆小曼一个人,每个月就要花掉五百大洋。 果然,漂亮女人都是用钱堆出来的。此时,后悔明显已经来不及了。 为了养活生活奢靡的陆小曼,徐志摩不得不身兼数职,整日整日地劳累工作。 父母选择投奔张幼仪的举动,也让徐志摩感到万分难堪,生怕陆小曼胡思乱想。但陆小曼似乎对此无动于衷:没有了公婆更好呀,她再也不用顾忌别人的感受了。 此时,因为战火的波及,徐志摩不得不带着陆小曼逃到上海躲避。
在上海破旧的小旅馆里,陆小曼依旧任性散漫,整日无所事事躺在床上抽大烟,这景象让徐志摩也迷惑了,这边是自由的爱情,而父母是跟着自己看不上的“贤妻”,这真的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吗?徐志摩越想越憋屈。 在与陆小曼新婚2个月后,心中复杂的徐志摩提笔写下了一封信给他离婚四年的前妻张幼仪。
“爸爸来,知道你们都好,尤其是欢进步得很快、欣慰得很。你们那一家虽是新组织,听来倒是热闹而且有精神,我们避难人听了十分羡慕。幼仪,妈在你你那里各事都舒适,比在家里还好些。”
“我们在上海的生活是无可说的,第一是曼同母亲行后就病,直到今天还不见好,我也闷得慌,破客栈里困守着,还有什么生活可言。”
不愧是诗人,就连抱怨和哭穷,都写得如此哀愁别致。
张幼仪收到信后,心里一惊。毕竟这是徐志摩第一次给自己写信啊。看到信的内容后,又是好笑又是好气。
她急忙回信:解释了二老的投奔并非她挑唆,也对徐志摩眼下的生活表示了同情。
张幼仪还给徐志摩寄了钱,为了照顾徐志摩的自尊心,寄钱还是以徐申如的名义。
也是这封信,成了张幼仪“救济前夫”的开端。在徐志摩分身乏术,赚的钱远远不够养陆小曼的日子里,都是张幼仪以徐申如的名义在寄钱救济。
甚至,在徐志摩去世后,张幼仪也依旧给陆小曼打钱。
直到陆小曼委身于翁端午,翁端午亲自上门致谢,表示,不需要她再继续承担陆小曼的生活费后,才停止了这场略显圣母心的扶贫行动。
的确,张幼仪是个奇女子,格局之大,心怀之宽广,实属罕见。
后来梁实秋这样评价张幼仪:
“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令人尊重!”。
终究是徐志摩高攀了。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