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好的状态,
就是专注自我。
作者:洞见leyla
1982年,作家陈忠实40岁。
在这不惑的年纪,他却活得异常不安。
因为那一年,他在报纸上看到,路遥的《人生》已经发表,并且获奖。
当他连夜读完那部13万字的小说,“一下子身体瘫软,从自信中跌入到自卑。”
他意识到,这个比他还年轻7岁的后生,已经把他们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远。
此后的几年里,陈忠实总是关心路遥新书的进展。
发现路遥新作不断,他就越发痛苦。
他不断告诉自己:“如果我只能写写那些中短篇,到死时肯定连一本可以当枕头的书也没有。”
但是越这样想,反而什么也写不出来。
后来的陈忠实终于发现:如果自己总是盯着路遥的进度,就什么都做不好。
于是,他决定屏蔽一切消息,带着行李回到老家灞桥,潜心写好自己的书。
在灞桥,村子里的信号相当闭塞,反而使他能够沉下心来创作。
终于,积淀了6年后,《白鹿原》成功问世,陈忠实的写作生涯也迎来了人生巅峰。
作家马德说过:“有时候,在乎这个世界越多,存在感就越少;在乎别人越多,活出自己就越难。”
人生中很多的烦恼,就来源于对别人的过分在乎。
当你习惯将目光过度聚焦于他人,那么比较的痛苦便会如影随形。
1
心理学上有个“巴纳姆效应”。
指的是我们常常会受到周围信息的干扰而迷失自我,并把他人的言行作为自己行动的参照。
比如,你本来活得很开心,但当你看到某某00后博主月入上千万,你就感到异常焦虑;
你本来活得很幸福,但突然听说有个亲戚混得比你好时,你就陷入深深的挫败感;
你本来活得很舒服,但发现曾经不如你的老同学,如今已经住进了豪华别墅,你就开始不平衡……
其实说到底,痛苦的根源,不在于我们自己过得不好,而是因为我们过分关注了别人的生活。
英国作家史密斯写过一个律师的故事。
这位律师生活非常痛苦,因为他总在意周围人活得好不好,并将他们作为参照物进行比较。
当看到别人的物质条件优于自己时,他内心充满了自卑感。
于是他疯狂加班,渴望在财富上超越别人。
一旦得知别人家的孩子学习成绩超过了自己的孩子,他便会烦躁到睡不着觉。
于是他为孩子制定苛刻的学习计划,力求赶上他人。
在一次聚会上,他偶遇了一位老同学。
他惊讶地发现对方如今不仅事业有成,家庭美满,连头发都比自己多。
这深深刺激了他:“为何他小时候处处不如我,现在却过得如此风生水起?”
这种对外界的过分关注,让他焦虑到整夜整夜睡不着,甚至需要靠药物来缓解内心的煎熬。
作家章岩说过:
太在意别人,就不能按照自己的内心来活。
长此以往,生活就会失去方向,就像激流中的小船,总在漩涡里打转,迟早会葬身水底。
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注意力是稀缺的。
如果你总是习惯看别人过得好不好,自己就很难过好。
因为当你看到别人不如自己时,你会得意忘形;
当你看到自己不如别人,你会黯然神伤。
过度窥视别人的生活,那么你的喜怒哀乐都会由别人牵制。
久而久之,生活就会迷失了方向,人生悲剧也将悄然降临。
2
在一次采访中,有人问白岩松:“在当下浮躁的社会中该如何生存?”
白岩松笑道:“既然你知道当下社会很浮躁,就要给自己开药方。
我不想在手机上浪费很多时间,我希望能自由掌握自己的时间。不然,手机就变成了手铐。”
其实不仅仅是手机。
任何消耗你的人和事,多看一眼都是在浪费精力。
作家宽宽,年轻时混迹于北京的各大圈子。
每当她打开朋友圈,看到朋友们过着光鲜亮丽的的生活,她就感到极度的焦虑。
有段时间,她看到曾经的好友买了一套位于“黄金地段”的房产,心里很是羡慕。
为了也买一套这样的大房子,她没日没夜地工作,每天仅靠三四个小时的睡眠支撑。
然而,过度的劳累终使她病倒,住进了医院。
醒来之后,她终于开始反思:
自己所追求的一切,真的是自己想要的吗?
还是因为看见别人拥有,自己才苦苦追求?
想明白之后,她痛下决心,不再过分关注他人的生活轨迹。
于是她毅然辞去了原本的工作,与丈夫一同移居到了大理。
在这个远离都市喧嚣的地方,她摆脱了无处不在的比较和竞争。
她不再关心别人有没有买房买车,也不在乎人家是不是过得比自己好。
每天,她只是悠闲地在街头漫步,然后欣赏太阳缓缓落山时的美丽光影。
渐渐地,她终于找回了自己内心的平静,也明确了自己的真实需求。
后来,她还与丈夫共同开了一家咖啡馆,在平凡的日子里,享受着宁静而充实的生活
韩寒说过:“生活不是攀爬高山,也不是深浅海沟,他只是在一张标配的床上睡出你的身形。”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我们总是习惯于关注别人的生活。
在凝视的过程中,你就会不自觉羡慕别人拥有的财富、地位和名利。
然而,这种过度关注,只会让你自己陷入无尽的烦恼和失落中。
因为别人的生活是好是坏,其实都与你无关。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
无法重来的一生,最重要的永远是自己。
当你将注意力真正归回到自身,你才能逃离痛苦的桎梏,活出生活应有的美好。
3
余秋雨曾在《开讲啦》节目中分享过一段经历。
他曾有几年的时间,全身心投入在世界古文明遗址的寻访之中。
因此几乎与世隔绝,无法接触到报纸和电视上的新闻。
考古结束后,他向朋友询问:“这几年,世界上都发生了些什么?”
朋友只用了十分钟的时间,就简明扼要地概述了这几年全球发生的大事。
紧接着,又用了五分钟,概括了中国发生的重要事件。
听完朋友的讲述,余秋雨不禁感慨道:“这几年与世隔绝,看来我并没有损失什么啊。”
大街上人来人往,其中99%的人都与我们无关;
朋友圈里热闹非凡,我们只是不相干的看客。
所以啊,与其费尽心力去关注别人的生活,不如全神贯注过好自己的人生。
作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康德一向是世人眼中的“怪老头”。
他一生都没有走出过哥尼斯堡,对外界的世界也鲜少关心。
他没有妻子,没有儿女,也不在乎外界的外界的是非喧扰。
看似孤寂的时光里,他却能沉浸在自己的领域,写出了举世瞩目的《纯理性批判》。
尽管康德的一生中,没有浮华和喧嚣,但是他却活得格外平静和充实。
周国平说过一句话:“唯有内心富有充盈,方能从容抵抗世间所有的不安与躁动。”
那些足够通透的人,不会一味向外追索,而是向内生长。
无需活在自己的烦恼里,去仰望他人的快乐;
也不必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去欣赏他人的风景。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将自己的日子经营好,才是最好的生存之道。
▽
曾经,有位记者访问世界最大的连锁旅游总裁:
“你14岁就辍学,在酒店里洗碟子收餐具,却一步一步走到今天这个地位。
而过去和你一起工作的人,可能还在小饭店里做同样的工作。
当时你会想到和他们差距这么大吗?”
总裁微笑到:“在我前进的路上,我没有看到其他人。”
人生旅途中,每个人的命运都不一样。
你要做的,不是把目光投向他人,更不是费尽心力去与他们一争高下。
而是在自己的节奏里,过好这一生。
当你不再把眼光放在别处,而是将精力都集中在自身成长,你终将邂逅自己想要的幸福。
点个赞吧 ,和朋友们共勉。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