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泊是长篇章回小说《水浒传》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关键词之一,也是作品中反复出现、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地理名称,梁山泊自然成为了引人注目的对象,那么,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它的真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豪士之地梁山泊是真是假?
梁山泊,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地方,而非小说虚构的一个地理名称。在山东地区,先
秦时便存在一个名为“大野”的地方,
夏书《禹贡》曰:“大野既豬,东原厎平。”
后来到了秦汉,“大野”发展为了“巨野”,清代胡渭《禹贡锥指》卷五曰:“《周礼》‘兖州泽薮曰大野’,秦汉之际称巨野泽,《史记》‘彭越渔于巨野泽中’。
后又称巨泽,
《水经注》‘济水东北出巨泽’,是皆大野矣。”
魏晋时期,此处被设巨野县,而在宋代,巨野县则属于济州。这一点是有明确记载的,如元初于钦《齐乘》卷二曰:
“巨野,今梁山泊也。”
上述文献均表明,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确有其地。
但是,今天我们再到山东巨野等地寻找这样一个大水泊,已无发现的可能。
学者李庆西根据谭其骧地图第六册(宋辽金时期)发现,“北宋末年的梁山泊是一个有八百平方公里的腰形湖泊……
到了元代,梁山泊就变成了一片面积不大的沼泽。
小说《水浒传》成书时,梁山泊这片水域干脆就不存在了。”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
梁山泊的实地地理属性在逐步消解,
这已成为一个历史事实。尽管现今仍有部分地方被称之为梁山泊,但都不再是历史上那个真实存在的大水泽,梁山泊在当今社会,已成为了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的地理名称。
那么,为何时至今日梁山泊仍是一个近乎家喻户晓的地理名称?答案很简单,
因为小说《水浒传》的存在。
《水浒传》成就了梁山泊,使梁山泊成为了一个独特的文学景观。
由于《水浒传》的书写,梁山泊和文学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增添了新的文学色彩,赋予了深厚的文学内涵,由最初简单且已消逝的自然景观,发展为具有蓬勃生命力的文学景观,就存在形态而言,
梁山泊既是一种虚拟性文学景观,又是一种实体性文学景观。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存在于文学作品之中,是小说人物可观察到的,故而又是一种虚拟景观。上文谈到梁山泊在历史上曾经真实存在过,
那么它也具备实体性。
即使今日消失了,也至少说明它具备一段时期的实体性。
准确地来说,梁山泊最早是一个实体景观,随着它逐渐干涸,到《水浒传》产生时,又变成一个虚拟景观,再到天各地人工修建梁山泊旅游景区,它又变成一个实体景观,
经历了由“实体——虚体——实体”的变化过程。
此外,我们也应该注意到,梁山泊进入文学、成为《水浒传》书写的文学景观,
是经历了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的。
宋元时期的梁山泊是一显著的地理景观,亦成为诸多文学家描写之文学景观。
比如,北宋韩琦著有《过梁山泊》一诗,苏辙《栾城集》收录了两首吟咏梁山泊的诗歌。在宋人的笔记中,
如《闻见后录》、《孙公谈圃》等也记载了梁山泊相关的信息。
南宋以来,梁山泊好汉的故事广为流传,民间出现了大量的水浒戏,
如《李逵负荆》、《双献功》、《燕青博鱼》等,
参考文献
【1】孔颖达.尚书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0:148.
【2】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第67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361.
【3】永瑢,纪昀,等.四库全书:第491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721.
【4】李庆西.梁山泊的双重寓意:外一篇[J].山花,2021(1):84-98.
【5】曾大兴.文学地理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233.
【6】施耐庵.水浒传[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75.
【7】施耐庵.水浒全传[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3:674.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