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夏天,军阀孙殿英以演习为名,聚众盗掘清东陵,先后炸开慈禧太后的定东陵和乾隆皇帝的裕陵,从中盗得大量稀世珍宝。消息传出后举国哗然,前清朝的遗老遗少对此更是激愤不已,多次到卫戍司令部要求严惩罪魁祸首。不过,因孙殿英事后以盗得的财宝疏通关系,最后不但孙殿英本人逍遥法外,连已被抓获的谭温江亦被释放。


       清朝前期国力雄厚,无论是关外三陵还是关内的东西二陵都修建得十分辉煌,明楼宝殿气派不输紫禁城。而慈禧太后时期虽然国力衰落,可慈禧一生奢侈无度,她的陵墓自然也修建得异常豪华。正所谓“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清朝皇陵中埋葬的大量珍宝,自然也就引起了盗墓贼的觊觎。


       古代的王朝为了防止皇陵被盗,通常都会在陵墓周围安排一支守陵队伍,清朝也不例外。根据清朝史料记载,清朝因为出身于关外游牧民族,加之信奉风水龙脉之说,对皇陵的保护尤其重视。为了有效保护皇陵,清朝在六部之外特设“三陵总理事务衙门”,其级别与六部平级。除此之外,东西二陵也分别设有“西陵承办事务衙门”和“东陵承办事务衙门”。


       “关外三陵”相当于清朝皇帝的祖坟,自然是备受历代皇帝重视,而东西二陵埋葬的则是入关之后的清朝皇帝,自然也是朝廷的重点保护对象。根据史料记载,东西二陵的管护工作由内务府直接负责,其最高长官为东(西)陵总管内务府大臣,也就是俗称的护陵大臣,通常由马兰镇总兵兼任。


       清朝护陵大臣的品秩相当高,虽然其职责主要只是负责皇陵管护工作,但其级别一般都为正三品。除了护陵大臣之外,每座皇陵都有单独的守陵总管,负责具体掌管陵墓的养护、守卫等工作。守陵总管之下又有主事、尚茶、尚膳、内管领等人,负责每月小祭的工作,例如日常供茶、供膳等工作。


       清朝皇陵的守卫力量在不同时期有很明显的变化,主要与清朝当时的国力有关。例如清朝中期以前,国力雄浑,朝廷会专门派驻一营兵马作为护陵人员,负责保护皇陵安全。到了清朝后期,随着朝廷国力衰弱,也就不再派专人对陵墓进行守卫,而是把守护陵墓的责任交给了当地百姓兼任。


       这些护陵人大多都是以前朝廷派驻的护陵人员的后代,他们的祖先在陵墓周围安家后,世世代代都生活在这里,对守护陵墓还是有很深的责任感的。而且这些人大多都是八旗子弟后裔,朝廷让他们兼任护陵人,每月都会给他们发放俸禄,也算是给了他们一个铁饭碗。而且,他们在担任护陵人之后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用再承担朝廷派发的其他差役和赋税了。


       清朝后期国力衰落到什么程度?从对皇陵的保护工作中就可以看得出来。随着朝廷财政越发困难,连正常的护陵人员都无法安排,只能由当地山民兼任。虽然这样一来可以节省大量开支,但是因为这些兼职的护陵人没有受过专门的培训,护陵机构也名存实亡,加之缺乏维护经费,导致陵墓连最基本的养护都无法做到。


       从这组清朝末期拍摄的照片可以看出,虽然陵墓地表上的明楼宝殿依旧气势宏伟,但是陵园内部却杂草丛生。例如嘉庆皇帝的昌陵,虽然神道前的石像生威武雄壮,但地上的野草却蔓延开来,显然是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得到清理。这些帝王陵寝的落魄景象,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清朝末期的衰落,连自身都难以为继,又哪有余力修缮皇陵。
       不过,相对于皇陵的荒凉落魄,照片中的守陵人却显得格外精神,满脸煞气身形彪悍。这也许是因为要拍照的缘故,所以他们才摆出了自认为完美的姿势,还拿出了并没有多大用处的冷兵器。这些照片呈现的景象令人唏嘘感叹,荒草丛中掩映的金碧辉煌,就好似日暮西山的大清帝国,在落日的余晖中透着一丝丝苍凉。


       总的来说,这些守陵人还是比较尽责的,在清朝灭亡后的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在守护皇陵。虽然《清室优待条件》中将清皇陵的管护责任移交给了民国,但民国并未真正落实这个问题,清皇陵的守护依旧由这些居住在陵墓周边的山民兼任。这些守陵人缺乏必要的武器和组织,最多只能阻挡一下小蟊贼骚扰皇陵,面对孙殿英这样的军阀盗墓他们根本无力阻挡。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