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先生不仅是一位蜚声国际的大数学家,更是一位坚定的爱国者。在他的内心深处,爱国爱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逐渐由爱国爱民发展为向往真正为国为民谋利益的中国共产党,他自己也终于在古稀之年光荣地入了党。

华罗庚华罗庚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在小学毕业后,金坛中学学习,从此喜欢上了数学,并表现出在数学方面的非凡才能,但在初中毕业后,因为交不起学费,不得不辍学回家,他一面帮着父亲干活,一面刻苦进行自学。 18岁时,华罗庚染上伤寒,病愈后留下左腿关节变形的终身残疾,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数学的研究,他19岁时写出了名为《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的论文,轰动了学术界,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深感他是个人才,于是邀请他到清华大学任数学系助理员。

熊庆来华罗庚到了清华以后,一面工作一面继续学习,他在23岁时被破格提升为助教,25岁时被提升为讲师,这时他已经成为蜚声国际的青年学者。 在1936年的“一二九”学生爱国运动中,华罗庚也积极参加,他拄着拐杖,迈着一条残腿,走在队伍的前列。国民党军警大搜捕时,他还把一位地下党员的学生领袖藏在自己宿舍里,躲过了搜查。从这时起,他开始成为党生死与共的同志。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略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与南开大学于1938年迁到昆明,合并为“西南联合大学”。这一年,华罗庚由美国回国,担任西南联合大学的数学教授。 华罗庚还和著名的爱国诗人闻一多成为了邻居,他们一同度过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艰苦生活,并积极参加到当时如火如荼的抗日民主爱国运动中去。

闻一多在那最艰难的几年里,昆明的条件非常差,华罗庚虽然是教授,但也经常吃不饱,那时候有句话叫“教授教授,越教越瘦”,如果乞丐知道要饭的对象是教授,那他也会转身走掉,因为他知道,教授是没有钱的。 但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下,华罗庚每天点着油灯,从1940年到1942年,花费了2年的时间,完成了自己的著作《堆垒素数论》。

《堆垒素数论》1946年春,华罗庚应邀访问了苏联,加深了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运动的认识,他在回国后写下了文章《访苏三月记》,表达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对社会主义的向往。 同年,国民政府想研究原子弹,于是选派华罗庚和吴大猷、曾昭抡一起赴美考察,华罗庚在出国前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有那么一天,我们的梦想实现了,中国真正开始和平建设,我想科学绝不是太次要的问题,我们绝不能等待着真正需要科学的时候,再开始研究科学。” 华罗庚到达美国后,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担任访问教授,后又被伊利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年薪高达2万美元。

但华罗庚却始终思念着祖国,1947年圣诞节,他对美国各大学工作的中国教授们表示:“我希望回国和苦难兄弟们在一起,把祖国建设好。”1949年,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华罗庚听说国民党正把一些社会名流的家属弄到台湾,他马上花费了数千元,把家人都接到了美国。 新中国成立后,华罗庚再也坐不住了,他说:“新生的祖国对我这个赤子产生了极大的引力,优越的物质条件再也牵不住我似箭的归心。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是有国界的!”他毅然放弃了伊利诺伊大学终身教授的职务,并带领全家登上邮轮,于1950年2月动身回国。

华罗庚和家人途经香港时,华罗庚给留美的中国留学生写了一封公开信,动员大家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信中写道: 受了同胞们的血汗栽培,成为人材之后,不为他们服务,这如何可以谓之公平?如何可以谓之合理?为了选择真理,我们应当回去;为了国家民族,我们应当回去;为了为人民服务,我们也应当回去;就是为了个人出路,也应当早日回去,建立我们工作的基础,为我们伟大的祖国的建设和发展而奋斗。 当年3月,新华社向全世界播发了这封公开信。3月16日,华罗庚到达北京,又回到了清华大学担任教授。 1950年下半年,华罗庚被指定筹建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但在1950—1951年这个学年,他仍然在清华大学讲授广义矩阵论,他一面讲课,一面带学生作研究;学生既学了知识,又学会了作研究,收获很大。1958年,他被任命为中国科技大学副校长兼数学系主任。

华罗庚和学生们同年夏天,华罗庚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的要求。他说:“我立志要做一个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做到又红又专,要以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争取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他的请求没有得到批准。 此后华罗庚又先后三次向所在单位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还说:“忆苦思甜,闻香识臭,使我自己知所奋发,使我自己更坚定地听党的话,更坚定地跟着毛主席走,永远和青年人共同提高,为社会主义鞠躬尽瘁,学到老,干到老,一息尚存,矢志不渝。” 但遗憾的是,华罗庚每次的请求不是被否定了就是石沉大海。尽管历经挫折,但华罗庚入党的信念却坚定不移。 1958年,华罗庚访问了一些工厂和农村,发现这些地方的管理工作极其落后,于是他研究出了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优选法”和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的“统筹法”,并带着学生积极向基层推广。

华罗庚推广“优选法”但在推广的过程中,有个别人说:“华罗庚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他是来沽名钓誉、哗众取宠的,不要跟他学!”华罗庚听到以后,决定给毛主席写信,信中讲明了在生产实际中推广应用优选法和统筹法的益处,他还表明了自己要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决心。 毛主席很快给华罗庚回了信,肯定了他的做法,这让他更有动力,最后“优选法”和“统筹法”终于得到了推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不久后,华罗庚接到西南铁路建设指挥部的邀请信,请他参加成昆铁路建设,他欣然答应,并在西南工作了8个月之久,这期间,他乘坐的吉普车曾几次在险峻的山路上悬空、翻车,但他早已将个人安危置之度外。1965年,他主持进行的“铁路统筹和汽车节油”实验,荣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一等奖。 因为华罗庚的突出贡献,毛主席称赞他“壮志凌云,可喜可贺”、“奋发有为,不为个人而为人民服务”,叶剑英也称赞他:“一个科学家,团结知识分子到工农中去,对生产起这样大的作用,我替人民感谢你。”

毛主席接见华罗庚1975年,华罗庚在大兴安岭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时,因积劳成疾,患上了心肌梗塞。粉碎“四人帮”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1979年,他还当选为民盟中央副主席。 1979年3月25日,华罗庚在准备去英国讲学前夕,再次向组织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写道:“虽然现在蒲柳先衰,心颤、眼花、手抖、头发白,但决心下定,活一天就为党工作一天,活一小时就为党工作一小时。” 这次的申请,终于有了结果。6月13日,70岁的华罗庚实现了他21年的夙愿,被吸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元旦,邓颖超以“老同志,新党员”的题词勉励华罗庚,华罗庚非常感动,他对周围的人讲:“这六个字是对我一生最好的总结。”他还专门写了一首《破阵子——奉答邓大姐》对邓颖超表示感谢:五十年来心愿,三万里外佳音。沧海不捐一滴水,烘炉陶冶沙成金,四化作尖兵。 老同志,深愧怍,新党员,幸勉称。横刀哪顾头颅白,跃马紧傍青壮人,不负党员名。 后来《北京支部生活》杂志社记者把这首词转交给了邓颖超,邓颖超很感动,她说:“他的诗,使人读了很受教育,很受鼓舞。科学家的态度,雄心壮志的誓言,跃然于诗句中。”

邓颖超华罗庚在入党以后,不顾年老体弱多病,重新追忆写出了“文革”中遗失的《计划经济大范围最优化的数学理论》,他还利用出国访问的机会,激励海外华人为祖国四化建设和实现国共第三次合作,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出力。 1985年6月12日下午4时,华罗庚在东京大学数理学部讲演厅向日本数学界作讲演,讲题是《理论数学及其应用》,演讲十分成功。 下午5时15分,他在讲演结束接受献花的那一刹那,他因突发心肌梗塞,身体突然往后一仰,倒在讲坛上。晚上10时9分,他因抢救无效而逝世,享年75岁。

华罗庚生前曾写过这么一首词:只管心力竭尽,那顾水平高低。 人民利益为前提,个人成败羞计。 学龄已过六十,何必重辟新蹊。 贾藏、乘桴、翼天齐,奢望岂我所宜。 沙场暴骨得所,马革裹尸难期。 滴水入洋浩无际,六合满布兄弟。 祖国中兴宏伟,死生甘愿同依。 可以说,华罗庚用自己的一生实践了自己“不负党员名”的愿望,真正做到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华老不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