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寂寞的红酒 1673年春,康熙帝决定撤销三藩,收回三藩的权力。康熙的决定触怒了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人,三藩因此叛乱造反。同年11月,吴三桂在云南起兵,广东的尚可喜、福建的耿精忠以及广西的孙延龄、陕西的王辅臣纷纷起兵。台湾的明郑以及其他反清势力以及察哈尔蒙古的布尔尼、青海的墨尔根台吉等少数民族势力也都卷进来。由于三藩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而且蓄谋已久,因此叛乱迅速席卷全国,三藩的兵峰疯狂向北推进。吴三桂的兵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占领了四川、湖南等地,兵峰直抵甘肃和河南,尚可喜和耿精忠也将势力扩张到江西、浙江等地,一时间清政府陷入了严重的被动。面对来势汹汹、势如破竹的三藩军队,清王朝一筹莫展,硬着头皮和三藩及其他反叛势力打了下去。这场叛乱一直持续了八年,最终以清政府的胜利而结束。很多人不禁感到奇怪,三藩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又有各地的反叛势力响应,为何还是输给了清王朝?

首先,三藩虽然实力雄厚,但清王朝也不弱。当时清王朝已经基本统一了中国,经过多年的休养生息,中国大部分地区已经恢复了经济,清王朝掌握了充足的钱粮等物资。相比而言,三藩虽然富庶,但毕竟地盘有限,总体实力还是比不上清朝。虽然三藩的军事力量很强,但当时清军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还没有完全退化,仍然非常有战斗力,加上大量的仆从部队,实力其实是要强于三藩的,只是要防守的面积太大,叛乱的地方太多,一时间难以应付而已。只要清王朝稳定住局面,在长期的消耗中,三藩必败。三藩就像二战时的德意日,除非在短时间把对手拿下,否则就没有机会了,最终只能输掉战争。

其次,虽然三藩结成了同盟,但三藩并非一条心,各有各的打算。吴三桂起兵叛乱后,各方势力其实一直在观望,比如和吴三桂结成同盟的靖南王耿精忠,直到叛乱一年后看到吴三桂打得清军节节败退他才起兵。尚之信(尚之信长子)的起兵时间比耿精忠还要晚。而其他各路反叛势力也都是各自为政,台湾的郑家一直把三藩视为叛逆,蒙古等势力也都不过是趁火打劫而已。如果这些势力整合到一起,大家齐心协力,搞不好这次叛乱就成功了,汉人就夺回了江山。但问题是这些势力根本形不成合力,因为他们都有各自的打算。如果吴三桂不死,或许情况要好一些,毕竟吴三桂实力雄厚威望又高,还能压住局面,但吴三桂死后,三藩很快就开始内讧,没多久就分化瓦解。实际上,三藩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三藩的内讧。

最后,三藩皆为明朝降将,明朝的灭亡和他们有很大关系,特别是吴三桂,竟然杀了永历帝,这是汉人不能接受的。他们在汉人的眼中就是乱臣贼子。虽然吴三桂打出了“兴明讨虏”的旗号,但老百姓根本不买账,特别是那些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他们甚至表示极力反对。除了军队对他们进行支持以外,百姓很少支持他们。没有群众基础,凭借蛮力硬干,三藩想要成功自然非常困难。即使吴三桂凭借军事手段取得了一时的胜利,最终的结果仍然是失败。得民心者得天下,三藩失了民心,成功的可能性自然不大。 参考资料:《三藩之乱》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