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军事家施琅,为了成功收复台湾,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

电视剧《天下长河》提到清朝收复台湾事宜时,因为不是主题,所以只是一带而过:台澎金马大捷,刘国轩之子拱手而降,全体官员百姓迎接施琅凯旋。今天来为大家回顾一下,清朝收复台湾的历史真相,主题是:明末清初军事家施琅,为了成功收复台湾,做了哪些准备工作呢?一.立志复

贪官贪了四万七千两军费,康熙听了莞尔一笑:念其劳苦,免于追缴

公元1661年,24岁的顺治病逝,临终前指派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人为辅政大臣,将皇位传给年仅6岁的康熙,便撒手人寰,然而四大辅政辅政大臣并不把年幼的康熙放在眼里,尤其是鳌拜,在掌握实权后,逐渐露出专权的野心,尤其是在首辅索尼死后,更是居功自傲,嚣张跋扈

历史上不可结为夫妻的五对姓氏,世仇还是误解?有没有你的姓氏?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接近万年的传承中,每个姓氏都有自己绵长的历史。当然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恩怨,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很多姓氏之间就形成了无法化解的恩怨。这些恩怨随着社会的发展慢慢变成了姓氏或者家族之间的禁忌,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近代以来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开放,这

大阿哥胤褆打败仗,萨木尔承担责任,康熙要求魏东亭筹措军费

书接上回,胤褆不顾萨木尔的反对,坚持与施琅海战,根本没有做好准备就仓促出战,结果被施琅打了个大败而归,上岸后的胤褆这才意识到因为自己的鲁莽酿下大错,可即便是如此萨木尔也拿胤褆无能为力,就在萨木尔想着如何为胤褆圆场的时候,明珠派人给他送来给他送来了一尊玉如意

元、清两朝均为异族王朝,金庸为什么对两个王朝的态度完全相反?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金庸的武侠可以说是当代中国人当中影响力最大的武侠小说。金庸的小说一般都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他以笔为刀,嬉笑怒骂中表达自己对历史人物的爱憎,也将自己对历史看法融进自己的武侠中。但是通读过金庸小说的人都会发现一个事实,那就是他对

​施琅:反复倒戈,真君子还是伪小人?他的人生境遇比小人难受万倍

在福建晋江的施琅纪念馆中,有一副对联格外引人注目,上联是:平台千古,复台千古;下联是郑氏一人,施氏一人。郑成功与施琅都做了同样一件事:收复台湾,尽管各为其主,但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他们都凭借此功载入史册。不过相比郑成功,施琅的争议比较多,他三度改易门庭,两

施琅被雪藏30年后,康熙为何打算用他收复台湾?至少3位重臣力荐

清顺治三年,26岁的施琅,跟着郑芝龙一起投降了清朝。可是清顺治六年,29岁的施琅,又背叛了清廷,选择归顺郑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说,清廷应该已经将施琅给除名了,一叛再叛,这样的人有什么可以重用的价值呢?让人想不到的是:到了顺治八年,31岁的施琅又一次投入了清朝的

周培公给康熙画了中国地图?姚启圣为何比不上施琅?李光地最聪明

一、真实的周培公。三藩之乱的时候,康熙最头疼的不是南方的三藩,而是西北的王辅臣。王辅臣这家伙曾经是吴三桂的部下,现在打算割据西北响应吴三桂的叛乱。如果王辅臣挥军东进的话,那杀伤力比吴三桂在南方要强得多了。因此要想平定三藩之乱,首先要解决的,就是王辅臣的叛

姚启圣:康熙时期收复台湾最大的功臣却被贬斥

纵观康熙一朝,出现了太多的名臣,比如索额图、明珠、李光地、佟国维、张廷玉等。其中,姚启圣就是不得不提的一位。姚启圣(1624年——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绍兴人,官至福建总督加兵部尚书衔、太子太保等职务。他是康熙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理论家和军事家,还是大

康熙不信任此人,李光地说了8个字,从此中国多了位英雄

清圣祖康熙在位61年,平三藩、收台湾、征噶尔丹,功勋卓著,是清朝最有作为的帝王。因为康熙身为满族统治者,对汉族武将没有充分的信任,在“平三藩”和“征噶尔丹”时,都是以满族将领为主,唯有在“收台湾”时,重用一位汉族武将,此人就是后来被封为靖海侯的施琅。施琅身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