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雨水增加、天气湿热,蚊虫叮咬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困扰。随着消费者对防蚊产品随身且长效的需求增加,驱蚊手环、驱蚊贴等作为新型驱蚊产品备受青睐。但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这些宣称靠植物精油来驱蚊的产品不仅陷入了效果质疑中,还存在着缺乏资质的现象。

无毒、随身需求增加让驱蚊手环热销

根据灼识咨询数据,预计2024年中国驱蚊杀虫市场零售额达120.06亿元,过去4年该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28%。

在这一巨大的市场中,不少人有随身驱蚊的需求。一些母婴群体还对驱蚊产品有“无毒”的需求。这也就是导致了驱蚊手环、驱蚊贴这类产品的需求大增。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5月发布的《驱蚊产品消费观察》显示,驱蚊产品迎来消费旺季,婴童花露水/金水、驱蚊贴、婴儿驱蚊手环、驱蚊手环等产品成交额环比增长均超100%。

在电商平台上,驱蚊手环、驱蚊贴以“天然无毒”、“植物精油配方”等吸引眼球的标语销售火热,其中不少产品宣称以草本精油为成分,介绍中表示其能通过散发蚊虫厌恶的气味来实现驱蚊目的。这类手环大多是为儿童设计,有可爱的造型和色彩,有的还有IP联名。而成人款则大多带有时尚、运动等元素,售价更高,最贵的单只超过300元,便宜的也要几十元。

不论是儿童还是成人款,销售量都颇为可观,在部分电商平台有驱蚊手环累计销量破百万,也有的手环月销量就能突破6万单。

效果存疑 争议不断

在新型驱蚊产品热销的同时,效果也成了这类商品的最大争议点。

对于驱蚊手环的效果,消费者们的反馈可谓褒贬不一。有匿名买家在购买产品53天后追评:“味道很重,刺鼻,效果还很差,带着都被蚊子咬。”另一匿名买家在购买产品10天后追评并晒出被蚊虫叮咬的图片,表示产品无效。甚至有网友购买产品27天后说戴上手环后手臂发痒,起疹子。

不少购买者反映佩戴这些手环后,驱蚊效果不明显,“戴了手环依然被蚊子咬”,甚至被调侃为“智商税”。一些消费者还表示,在购买时被宣传语误导,以为手环具有绝对的防蚊效果,但实际使用后却发现并非如此。

无独有偶,此前包括“老爸测评”等多个测评类博主测试过新型驱蚊产品。结果显示,驱蚊手环和驱蚊贴类被测试的商品几乎没有驱蚊效果,甚至有蚊子直接趴在了产品上。而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驱蚊”产品的投诉约2000条,大多数是吐糟新型驱蚊产品无效的。

商品悄悄改名、介绍带上其他产品图什么?

在争议不断中,北青报记者却发现,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己被商家“误导”。而北青报记者发现,一些驱蚊手环或驱蚊贴类的商品在介绍中对驱蚊这一核心诉求的介绍不仅语焉不详,有的甚至还加入了其他商品的介绍,有的偷偷改了名,这到底是为什么?

在某电商平台号称“全网销量40万+”的一款驱蚊手环,虽然名称和商品页首图都展示为驱蚊手环,但是在商品详情页却突然出现一行“标题内驱蚊专指驱蚊液”的红字。而该商品标题为“润本叮叮植物精油香圈驱蚊液户外防蚊喷雾儿童学生手环手链”。不仅如此,在商品详情页,在介绍了一众手环后,突然加入了驱蚊液的介绍。

该商品页面下的购买链接中一共12款商品,11款为手环,1款为“定制喷雾套盒”。蹊跷的是,同样是润本品牌馆,该款驱蚊液的商品页面中不仅没有介绍其他商品,10余款链接也均为不同规格的驱蚊液商品,并没有手环或其他该品牌商品。

在手环详情页中,商家一方面用看不清送检内容、只给了报告编号的的检测报告,显示其商品“吸入无毒”“不含农药成分”。而又在该详情页的最后加上了一份驱蚊的检测效果报告,并打上了“严苛检测有效保护”字样。北青报记者发现,最后一份检测报告送检的样品是该品牌的驱蚊液,而该品牌驱蚊液中明确标注其含有“7%的驱蚊酯,微毒”。事实上,驱蚊酯本身就是一种农药。

而对于商家如此介绍商品,一些网友也表示,手环就是给孩子驱蚊用的,看到介绍说无毒有效,还有报告就放心了。至于页面展示的两个不同商品的报告,部分网友表示没有仔细看,“都在手环的介绍中,我以为都是手环的报告呢。”

为什么驱蚊液商品要出现在手环页面?北青报记者也咨询了该商品的客服。客服明确表示,手环不含驱蚊液,其所采用的是“植物成分调制的精油,靠的是精油散发出来的味道在人的周围形成一个保护圈”,“感觉不到人的气味,达到减少和赶走嗡嗡的烦扰声的效果”……

不仅如此,有网友向北青报记者反映,此前她在某品牌旗舰店购买的一直是“驱蚊贴”,而她发现同样的链接、同样的商品如今名字却换成了“精油贴”。她咨询客服,对方也表示只是包装升级,商品并没有换。

宣称防、驱蚊 须提供农药相关文件号

明明是奔着驱蚊商品买的,为什么商家却在遮遮掩掩?北青报记者了解到,农业农村部2021年发布的《关于防蚊驱蚊类产品认定的意见》予以明确,即“如果产品的标签、说明书标明该产品具有防蚊驱蚊功能,无论其有效成分是化学成分还是植物源性成分,该产品都属于农药范畴,依法应当按农药进行管理”。而根据《农药管理条例》中明确,农药产品则必须在包装上注明农药登记证号或者农药临时登记证号、农药生产许可证号或者农药生产批准文件号等。

这也就不难解释,那些宣称自己产品能驱蚊的商家却无法拿出相关批文号或许可证号,因此连客服的回答中都以“赶走嗡嗡”来代替“驱蚊”两字,以绕开监管。

多款新型驱蚊商品无资质

北青报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发现,多款暗示或明示为驱蚊手环、驱蚊贴的商品中,大部分都拿不出农药相关批文或许可证号,有的甚至表示其产品纯植物不是农药,不需要农药相关许可。也就是说,这些新型驱蚊产品大多没有资质。而有的产品虽然公示相关文件号了,却还存在货不对板的问题。

在月销量答题2万+、售价198元的锐舞手环的介绍页面中,出现了对比图表来展示其驱蚊效果比其他商品更优秀,且在页面中展示了其农药登记证号码。

北青报记者查询该号码发现,其持有人是福建神狮日化有限公司,有效成分为驱蚊酯7%,微毒。使用方式是涂抹或喷洒于身体。

但该店客服则表示其商品是纯植物精油,不含驱蚊酯、防蚊胺类的农药。当记者问及其商品成分与该农药登记证不符时,该客服称这一农药登记号来源于此前一款驱蚊液赠品,现在该赠品已经没有了。同时,其也表示,该手环产自广东并非福建。

此前,江苏省农药管理部门调研发现,市面上近八成新型防蚊驱蚊产品无农药登记证或农药生产许可证,一些进口产品没有中文标签,产品信息是厂家自行编写的,质量无法保证。

【版权声明】本文著作权(含信息网络传播权)归属北京青年报社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实习生/郭羲璇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编辑/田野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