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时的康熙确实称得上是一位英明的君主,而这一切的开端都要从他智擒鳌拜开始说起。 这个故事甚至还被金庸放在了小说里,最后搬上了荧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故事。 而在故事中,少年君主深谋远虑,为了扳倒权臣鳌拜,装作爱好玩乐,选了几个少年一起练习“布库”。

布库就是摔跤,在满族中就是一种角力游戏。所以,鳌拜就认为少年君主还是个小孩子,从而放松了警惕。然后某天少年君主在他单独觐见时,让少年们一拥而上,将其擒住。 自囚禁了鳌拜之后,康熙就开始掌握皇帝权柄,开始了他波澜壮阔的一生。 在《鹿鼎记》中,鳌拜勇力无双,康熙找的一群少年都拿不下他。这时候韦小宝挺身而出,使用阴招擒获了鳌拜。因为擒获鳌拜的功劳,康熙一直对韦小宝钟爱有加,最后不仅封他做了爵爷,还将亲妹妹嫁给了他。 那么,在真正的历史上,帮助康熙擒获鳌拜的那些少年又怎么样了呢? 历史上的智擒鳌拜 历史上关于智擒鳌拜的记载是这样的: “康熙八年五月乙未,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于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擒获鳌拜的过程并没有小说和电视剧中描述的那么精彩。

事实上,这整个过程还有点枯燥。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是康熙的示敌以弱,让鳌拜放松了警惕,从而才能够依靠一群少年来一举拿获。 那些个少年靠的是人多势众,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出众的勇武之力。所以对于他们也没有太多的封赏,但也专门为他们成立了善扑营,这些少年就成了康熙身边的近身侍卫。 真假难辨的少年们 对于这些帮助康熙揭开了康乾盛世的少年们,许多人都很好奇。 但正史上没有明确记载,人们对他们也知之甚少。甚至,许多人当真就把二月河在小说中虚构的六个少年,当成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了。

其实,魏东亭、武丹、孙殿臣、赵逢春、狼谭、穆子煦这六人就是当初智擒鳌拜的少年。 虽然这些人很多人都很耳熟,但他们确确实实都是虚构的人物。 还有一种说法,虽然大部分少年在正史上都没有留下姓名。但有五个人因为后来的事迹突出,却有了记载。 他们分别是:爱新觉罗·赤哈,齐佳·明图珠,佟佳·扬古泰,黄顺昌,魏保全。 爱新觉罗·赤哈看名字就知道是皇族中人,即是皇室又立了功,自然前程似锦,只可惜英年早逝。

齐佳·明图珠据说也是出身名门,立功封官后因为要侍奉母亲而辞官。最后,却去经商当了首富。 佟佳·扬古泰是康熙母族的子弟,后来一直是康熙身边的近身侍卫,而且活到八十岁。 黄顺昌是汉人,康熙一直对他比较宠信。虽然大错小错不断,最后还是能够辞官归乡养老去了。 魏保全据说是韦小宝的原型,也是汉人,而且还是平民。据说,擒拿鳌拜时他年纪最小,只有12岁,但也很是勇猛,据说他也是善始善终的。

虽然言说凿凿,但基本上都查不到他们的具体生卒日,就该知道他们在历史上没有痕迹。 少年的归宿——善扑营 善扑营的建立,就是为了安顿这群练习摔跤的少年。 在编制上,它是一支独立的、直接听命于皇帝的宫廷近卫力量。既不隶属由兵部所指挥的满、蒙、汉八旗,也不属于地方州郡的绿营兵勇。 说到善扑营的职责,主要有三种: 一是巡幸扈从则备宿卫,也就是近身侍卫,负责保护康熙的人身安全。 二是康熙比较注重武功,这个善扑营负责康熙的摔跤、射箭、马术等军事技能的培训演练。 三是宴蒙古藩部则令承应献技,就是相当于现如今接待外宾的那种军事表演类的。 相较而言,善扑营在性质上就类似于现代的特殊军种。所以相对于其他的兵卫,善扑营就是一支短小精悍的队伍,人员组成就300人。 因为在封建社会中,皇帝安危实在是重于一切。 专门护卫皇帝安全的善扑营在人员的选拔上也是十分挑剔的。 一般而言,仅从满族八旗里挑选兵源,且出身要求更加严格。基本上是由皇帝的父亲,母戚,妻戚三族中王室子弟所组成的。

这些人能够保证绝对的忠诚,避免因内部人员而造成对皇帝的安全威胁。 虽然这些少年或许是因为出身或许是因为其他,而没有成为能够在青史上留下姓名的重臣。但根据当时社会的具体情况而言,他们能够在皇帝身边当值,也都属于帝王心腹了。 只可惜追寻这段历史的我们,还在为这段记载而深感无趣。 但事实就是如此,历史没有小说戏剧那么精彩,当时轰轰烈烈智擒鳌拜的那些少年,在那场大戏之下只不过是一群背景板,他们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