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我家那闺女2024》中,43岁的柳岩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广大网友的心。她和卢昱晓之间,打压式家庭教育和鼓励式家庭教育,产生幸福感的强烈对比,让人大呼“心疼柳岩”,“卢昱晓家简直是东亚科幻片”。 第三期节目中,柳岩又和好友范湉湉,聊起死亡和如何处理身后事的问题,在互联网上引发网友的热烈讨论。这一次,43岁的柳岩踩中了中国文化的隐形规则,给单身人士敲响警钟。

没有后代的单身人士,不再避讳生死 节目中,柳岩和范湉湉“埋在土里”做酵素浴养生,在物理意义上“半截身子入了土”。触景生情,两人聊着聊着,就聊到如何处理身后事的问题。 在从小被教育忌讳谈生死的中国人中,柳岩堪称一枝独秀,早早想好了自己应当如何处理后事。

柳岩和父亲感情深厚,每每谈起父亲,都不由泪湿眼眶。她带着父亲去迪拜游玩时,父亲对旅游表现出高度的不配得感,老泪纵横,时常觉得自己对不起女儿。 生活总是充满小意外,每天创作不易,辛辛苦苦写稿,只为了碎银几两,希望读者老爷们能够理解。文中加入5秒广告解锁,麻烦静静等待过后,点击关闭,就可以免费阅读全文,感谢大家的支持和认可。 作为父亲,他觉得自己没有让女儿享福,就不配享受女儿辛苦工作的劳动果实。出游不久后,柳岩的父亲就因病去世了。也许是父亲的死亡警醒了柳岩,也许是她对这段双向奔赴的父女之情,常怀遗憾之心。

柳岩早就决定要和父亲合葬,也提前准备好了墓地。相比之下,范湉湉则显得有些焦虑。 她坦言因为没有下一代,自己常常会忧虑死后,后事托付给谁处理,也不太清楚具体应该怎么做,就算托付给朋友,自己和朋友谁活得更长,届时朋友身体状况是否良好都未可知。

有意思的是,两人的讨论,逐渐走向墓地是否要装Wi-Fi、谁准备的墓地比较便宜?这种朴实而风趣、富有生活气息的话题,观察室中的长辈,却很不赞同两人在节目里说这些,直称“不吉利”。 事实上,相对年长的上一代仍讳谈生死,而相对年轻的单身人士,却在幽默中消解死亡,从中体现的是中国传统家庭观念的不断变迁。

人终有一死。长辈避讳谈论生死,是因为死亡对他们来说,是具有负面意义的终点,直到死亡真正来临前,没有做任何准备的老人,大有人在。 某种意义上,这也体现出“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传统观念。反正一切身后事,都会由孝顺的孩子们代为处理。

自己只需要想办法,活得更久一些。死后的人生,被这一代人坚决地分割出去,将这份责任自然而然地交给孩子。 同时,他们也自然而然地认定,处理后事十分重要,不是一件能轻松做完就丢在一边的事。老人可以没有留下任何嘱咐,但当儿女的太过懈怠,在中国传统文化语境中,就会显得不孝顺。

与之相对的,最近一代没有后代的单身人士既接受了传统家庭观念的浸润,认定人应当妥善处理身后事,死后无人问津,是一种孤独、和人丧失情感联结的表现:柳岩建议范湉湉一定要给墓地装上Wi-Fi,否则“没有网络大家不会来看你的”。

同时,他们又天然缺失传统家庭观念里,负责处理身后事的角色:一个属于自己的后代。两相比较之下,自我认知和现实生活的差异,演化为强烈的焦虑感,驱使其中一部分人如柳岩,开始着手早做准备。 “未婚未育、工作不错、经济独立”的生活在互联网上被神化,被网友认为是“神仙般的日子”,人们向往单身生活的舒适自由,不愿意担负养育后代可能出现的风险。

但今年已经43岁的柳岩,正是这种单身生活未来的一种写照。她用她的现实生活和真诚的态度,为向往单身生活的人敲响了警钟:如果你仍会担心如何处理老年生活和身后事,在享受自由的同时,最好也拥有长远的眼光。

持续累积的社会责任,谁来做“单身人士的顶梁柱”? 那么,要解决这个问题,除了养育自己的后代,还有哪些可以托付的对象? 朋友是其中一个选择。但必须指出的是,友谊长青,可朋友也会老去,人的死亡不可预料,届时总会有人,陷入无从托付的境地。

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活动精力会大幅下滑,做出约定时,双方都觉得这并不是什么难事,可年纪老迈时,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是无法计数的。 比起朋友,最终执行任务的,更可能是朋友或亲戚的孩子。网友热议柳岩和范湉湉之余,也有网友表达出自己向往单身生活,所以会将遗产和身后事,托付给生了两个孩子的闺蜜或者亲戚。

不过,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艰难段子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人越来越长寿,年轻人却在变少。渐渐地,一个年轻人要赡养四位乃至八位老人。 当然,国家放开三胎政策之后,这种情况必然有所改善,不过,当单身人士决定将自己的后事,托付给朋友或者是同辈朋友的后代,这份责任在一定范围内,向一定数量的后代集中,也是大家可以预见的。

节目中,柳岩也提出了另一种选择:交给律师。这是一种更加富有理性和商业化的选择,也并非什么全然陌生的探索。 欧美影视剧中经常出现这种桥段:一位富有的单身人士,终身未婚未育,于是提前立下遗嘱,交给律师,让律师全权负责葬礼,遗产分配等事务。

这么做的好处,是有了合同的约束和法律的监管,律师做起事来也干脆利落。但中国传统文化中,引以为傲的家庭观念和脉脉温情,也在流程中被一纸合同和委托费用消解。 死在中国人看来是件大事。责任之重,开销之大不必多说,每年清明等传统节日,生者祭祀死者,死者在世人的眼中得以延续,记忆和情感得到传承,由此生发出家文化绵延不绝的枝干。

将身后事交给律师,情感关系变成合同维系的商业关系,在这份商业关系中,能够建立起基本的信任,已经显得尤为可贵,自身记忆如何留存,或者如何让记忆消失得没那么快。 如何在这种快速的处理进程中,保留亲友之间情感和精神的传承,都是仍需探索的难题。更何况,律师可能收取的委托费用,和全过程中可能需要的监管责任,也并非所有人都能负担。

与之相关的工作量,最终落向何方,只能留待时间给我们答案。 柳岩在节目中强调,自己虽然过着网友口中“神仙般的日子”,生活中,她也会有极为孤独、想要拥有同伴的时刻。这种时刻只占她生活中极少的部分,可这种时刻到来时,她的情感会被无限放大,会变得沉重而难以承受。

人是群居动物,享受孤独,但也畏惧孤独。日语中甚至有“孤独死”这一词语,指独自生活的人在无人陪伴、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死亡,是全人类社会老龄化的突出表现之一。 随着年龄增长,孤独感带来的恐惧也会越发沉重,与其届时在恐惧中,做出不理智的决定,不如早做打算,认真规划自己的人生,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新路。

大众接受程度良好,“死了吗”APP市场广阔 对于柳岩和范湉湉的讨论,广大网友玩梗之余,也不吝表现出自己对这个话题的倾向性意见。 绝大多数网友并不觉得,两人的讨论是一件不吉利的事情。这和互联网声量的年轻化不无关系,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死亡对年轻一代虽然仍很严肃,但却并不难以接受。

有的网友觉得人死了就是死了,他们把死后和生前切割得更加彻底,不考虑死后的任何事情。有的网友签下遗体捐赠协议,在造福医疗事业的同时,也开玩笑要造福后人。 有的网友委婉地表达出,对老年生活的担忧,说听人说在养老院没有孩子会受人欺负。也有网友慷慨解囊,像柳岩一样,愿意向自己的互联网殡葬搭子们,分享自家准备好的家族墓地。

声量最大的意见无疑是觉得“死了吗”“埋在哪”APP市场格外广阔,单人殡葬行业或将成为未来的蓝海。诚然,希望国家出台成熟的帮扶管理机制是一条路。 但考虑到工作量的分配和财政收入的倾斜,这届网友更乐于想象,自己死亡后,仍然能够为他人创造出就业岗位和财富。

“死了吗”“埋在哪”APP需要的技术并非难以攀登,除却可能出现的财务纠纷和伦理问题,作为单身人士如何处理后事的探索,既不失风趣,也具备中国文化朴素大方的生机活力。 和一切事务都以“不给他人添麻烦”为优先的日本不同,中国人即使在面对老龄化的浪潮时,也能表现出令人振奋的乐观实用主义精神。在老龄化浪潮到来时,研究完如何养老,和处理身后事也是应有之义。

焦虑之余,范湉湉也会欣然考虑,柳岩推荐的墓地更加便宜。考虑死后有没有人打扫祭祀,考虑自己的老年生活,能否被科技发展加持,变得省心省力、自己的骨灰盒漂不漂亮,要不要加上喜欢的元素。

结语 方法各有优劣,人生各不相同。无论我们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结尾,柳岩身体力行地向我们证明了,早早开始,一定比在迷茫混沌中等候结局到来要好。谈论生死,只是为了更好的告别。 焦虑情绪不可避免,但也没有什么需要被指责。如果你向往单身生活,那么你需要听一听,柳岩走过丰富人生后,为你敲响的这声警钟。 如果你对未来无计可施,选不出任何适合自己的方案,也可以把答案交给未来和大众,静静等待最适合你的答案出现。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词条:孤独死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