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书院起源于唐代民间,经过五代十国的发展,到宋代大为兴盛。四大书院在教学中指导学生研读儒家经典,涵盖理学教育,倡导经世致用,培养致用人才。四大书院显示出注重德育教育、名师讲学交流和师生互动交流的教学特征。
一、学规所透视的教学内涵
目前四大书院流传于世的学规,主要是朱熹为白鹿洞书院精心制定的《白鹿洞书院揭示》,别称《白鹿洞书院学规》。宋代岳麓书院现存学规也是朱熹的《白鹿洞书院学规》,后改称《朱子书院教条》。应天府书院虽有范仲淹的《南京书院题名记》留存于世,但不属于学规的范畴。
《新纂白鹿洞书院志》记载:“白鹿洞书院在五老峰下,三山环抱,曰后屏、卓尔、左翼;一水贯之,曰贯道溪。”
《白鹿洞书院学规》包含五教之目、为学之序、修身之要、处事之要、接物之要等教规,成为白鹿洞书院教育学生的基本内容。“五教”原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后来演变为父子、君臣、夫妇、长幼。
“博学之”即人通过广泛的学习,以增加知识积累,程颐也强调博学的重要性,懂得多了,便容易明白天下之理,博学是学规确定为学之序的第一个学习阶段,书院学生要广泛阅读,开阔视野。
在广博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问。审讯首先要有怀疑的精神。“学者首先必须持怀疑态度。”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有不理解的地方,要认真质疑,通过深入探索实现怀疑。此外,“问”中“考”的含义是谨慎的,校规也强调学生要认真询问,鼓励提问,但不能完全依靠提问。
谨慎地审问过后,就需要“慎思之”了。为学不思考,则是白费工夫,思考的越周密,学到的越多。学规指出学生在发疑询问后,要进行细致地思考,“思之不慎,便有枉用工夫处”,进行分析、比较,最终消除疑问,获得真学。
“明辨之”是“为学之序”的第四个学习阶段。明辨即明确地辨别,学规劝导学生学习时要注意辨别所学知识的真伪,也要明白何者可为、何者不可为。学习要分清是非,不可走歪,一旦信奉邪说,对社会也会造成负面影响。
“笃行之”是学习的最后阶段,勤奋练习意味着实地练习,并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学习、问、思、辨是获取知识的四个渐进过程。在获得了一些东西之后,必须为现实服务。只有实现了这五个过程,人才能真正学到东西。
二、儒家经典研读
南宋时朱熹兴复白鹿洞书院,书院逐渐扬名四海。朱熹曾向孝宗皇帝请求赐书于白鹿洞书院,遭遇艰辛,朝廷中许多大臣,“朝野喧传,相与讥笑,以为怪事”。但朱熹坚持不懈,终于换来宋孝宗的支持。
透过朱熹请求朝廷赐书的过程,可知《疏》、《论语》、《孟子》等九经,以及先皇帝御书的《石经》等也是南宋时白鹿洞书院学生学习的内容。朱熹也阐述了阅读儒家经典的顺序,《白鹿洞书院揭示》本身就是儒家古代圣贤语录的汇合,蕴含着丰富的儒家教育理念。《白鹿洞书院揭示》中提及“圣贤所以教人之法具存于经”,并鼓励学生精研儒家经典。
学习儒家经典的目的之一是教育学生遵守三纲五常。朱熹着力向朝廷讲明佛、道在庐山地区兴盛之势远迈沐化世道人心的儒学,白鹿洞书院将教授三纲五常之学作为要务。应天府书院以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教育学生研读儒家经典。
范仲淹曾执教于应天府书院,在其主教时书院达到鼎盛。范仲淹在《南京书院题名记》里,提到了应天府书院(南京书院)具体的教学内容,文中谈到书院教学的两大内容,一是“经”,一是“文”。“经”是指儒家经典,“文”是指文学,这表明学生在应天府书院需要学习儒家经典和文学,以实现对儒家著作表达的道理的理解。
应天府书院的教学科目包含有《易》、《诗》、《春秋》,教学内容还涵盖国家礼乐制度、尧舜等贤君的著作和百家诸子的学说。六经在书院教学内容之中。“博涉九流百家之说者”体现了应天府书院注重开阔学生视野,鼓励学生扩大知识面和多加涉猎各领域的知识。
《岳麓书院志》记载:“祥符八年,天子使使召见便殿,拜国子监簿,诏留讲诸王宫,固辞不应,诏赐对衣鞍马,使归教授,颁岳麓书院敕额,增给中秘书。”
北宋岳麓书院的前身是岳麓山书院,主要教授儒家经典。宋真宗咸平二年,李允任潭州太守。在他任职期间,他请求并收到了宋朝的一封信,让学生学习。由此可见,北宋岳麓书院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儒家经典,还包括历史知识。南宋时期岳麓书院的学术规范被称为“诸子书院”,包含儒家教育内容,也包括儒家经典。
宋代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以传授儒家经典“九经”为主,儒家经典是书院学生研读的主要教材。嵩阳书院原名太乙书院,至道二年,宋太宗改登封太乙书院为太室书院,并赐其“印本九经书疏”诸书,供书院学生学习,印本九经即是儒家经典。同样,大中祥符三年,宋真宗也增赐太室书院九经,供学生学习。
儒家经典是是宋代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北宋初期,宋朝廷无力恢复官学,但为了招揽治世人才,故扶植民间发展起来的书院。北宋朝廷视书院为取士之所,深度介入书院办学。北宋时四大书院教学内容,深受北宋朝廷取士政策的影响,围绕科举考试展开教学,教育学生精心研读儒家经典,以服务于统治阶级取士所需。
三、经世致用和理学教育
南宋时期,白鹿洞书院的教学内容包含了实践性教育。在通过学习、质疑、思考和辨别获得知识之后,一个人必须服务于现实,应用他们所学到的,并勤奋地实践它。这体现在强调自我修养,学会与人交往,与人交往。总之,学习最终要通过实践和实际应用来实现。
《南京书院题名记》记载:“若夫廊庙其器,有忧天下之心。”
应天府书院在教学内容中以培养经世致用人才为中心,书院学生拥有治世之才,同时以天下为忧,则鼓励他们积极进取,参加科举考试,争取成为国之干才;如果书院学生学识广博,信奉古代先贤的道义,则支持其在地方教书育人。应天府书院注重学生的入世教育,积极倡导经世致用教育。
南宋岳麓书院教育主旨是“传道授业”,其教学内容包括实践教育。乾道元年,湖南平定使臣刘公重建岳麓书院,开启了南宋岳麓书院的教学历史。刘公还聘请新儒家学者张石为岳麓书院主教。
张适教育理念的核心是强调自然法则的保存和义利观的区分。他在《岳麓书院》中提出,教学应注重培养能够传授知识、造福人民、并将其应用于世界的人才。他主张书院教育不应以科研和利益为导向。
宋神宗时王安石变法,程颢、程颐、司马光等与其政见不同,先后被派到登封提举嵩山崇福宫,二程、司马光等经常到邻近的嵩阳书院讲学。二程为学之宗是“天理”,二程的理学思想也曾成为嵩阳书院的教学内容。
结语
宋代四大书院师生之间没有官学中严格的尊卑之分,更多的是老师爱护学生,学生爱戴老师。在这样温馨的氛围下,书院师生之间充分地自由问答、互动交流。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书院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书院学生学业往往优异,书院中多能培养出品行端正、学识广博和济世经邦的杰出人才。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