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儒家的气节观伴随着中国的仁人志士几千年,气节观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在秦汉以后,有了一定程度的变异,特别是到了宋代时期,封建化制度进一步加强。由于宋代政权不稳定,战火纷飞,“忠”君,“忠”国,“忠”民的思想,迅速在民众的意识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一、以理学思想为基础
儒学发展到了宋代,有了新的称呼,即新儒学、宋学,官方的称呼则是理学,理学是儒学的脱胎换骨后新的形式。
理学在此时受到统治者的重用,使得理学成为宋代官方的学术思想,此时的理学家们不同于先前的儒学家们,先前的儒学学者善于对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复述,侧重于章句,而研究理学的学者并不遵循这天道路,他们更加着重于对义理的理解和阐述。
在理学家们看来,所谓的“理”,并不是与自己无关的事物,而是合乎自己愿望的事物,可以具体的量化出来,是一种自然。宋代理学家对于“理”,进行了深入浅出的所探讨,对先秦儒家知识分子的优良思想,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具体的优良思想主要表现为天道、理气、心性之旨。
《宋史·范仲淹传》记载:“每感激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一时士大夫矫厉尚风节,自仲淹倡之。”
理学家们不光学习这些传统的优良思想,更加重要的是,他们打算灵活运用这些理论,使得之前的价值可以结合当下的时代,赋予灵魂,辅佐帝王治本安邦、巩固天下,使得政权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教育发展,人民生活安居乐业。
围绕这些理论,理学家们在学习和实践上都身体力行,对这些理论结合当下社会的发展进行全面的阐述,对这些理论都有着深刻的理解,从这个这个过程之中,可以深刻的看出理学家们的理论深度,对“理”的研究的透彻。
在儒学的不断运动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吸收别家优秀思想和自身传统,发展到了后面的理学,理学则是集百家之所长,是一种思潮,也是一种运动。思潮表现为哲学思潮,运动表现为儒学复兴运动,不同于汉代时期儒学,宋代的理学所强调的是一种义理之学,重点并不是在政治哲学上,而是在伦理道德上。
伦理学与道德的核心内容有:人性——道德的基础;修身论——“以意消欲”或“以理消欲”的修身论;认识论——“物有格”或“心有格”的认识论;功能论——整顿与治理的功能论;以及新儒家的本体论与境界论。
义理和宋代理学的核心内容,它所强调的义理,其实和传统儒学的伦理道德学说不一而同,有异曲同工之效,它包括纲常人伦,和其中的“所当然”和“所以然”的道理。
二、对儒家思想的整合与摄取
著名的历史学家蔡尚思先生,对佛学研究透彻深入,理学受到佛学的影响,他所提到的儒表佛理,传达出一个信息,即宋代理学的发展是在佛学思想精华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批判、吸收和借鉴,佛学思想给理学思想提供了基础,于是乎一种新的思想体系—理学被建立起来。
到了唐代后期,传统儒学的思辨性愈加不足,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和更好的将儒学与时代的发展结合起来,儒家知识分子对儒学的发展采取了新的方式,即以儒摄佛的方式,将佛家的一些思想和儒家思想融合起来,通过这种方式对传统儒学进行改造,使其生命力得到重生。
《正蒙·神化》记载:“精义入神,事豫吾内,求利吾外也;利用安身,素利吾外,致养吾内也。穷神知化,乃养盛自致,非思勉之能强,故崇德而外,君子来或致知也。”
韩愈、李翱二人面对传统儒学思想地位,日渐没落的现象率先做出表率,他们一方面对佛教提出质疑、出来其缺陷然后进行猛烈批判,另一方面在传统儒学的基础上提出新的思想主张。
刘禹锡和柳宗元和韩愈、李翱不同,他们采取另外一种较为迂回曲折的方式,即“统合儒释”,经过这一系列的动作,儒学思想重回大众视野,但是此时的佛学思想在宋代已经蔚然成风,儒学和佛学的思想交合的部分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社会之中对儒佛交融的呼声也愈来愈高。
佛儒二教的学者开始互相学习,受到彼此的影响,于是出现阴禅阳儒,儒士参禅的现象。例如二程与其及门弟子,在学习理学的同时都受到了佛风了影响,在研究儒学的同时对禅学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且成果显著,朱熹在评价二程门徒,创立了上蔡学派的谢良佐思想之时,就说道“分明是禅”,由此可见崇禅之风可谓盛矣!
三、对道家思想的借鉴与发扬
道教在中国的传播可以追溯到古代。道教是中国古代的一个学派。这一学派有无神论的倾向,崇尚道教,与自然和谐相处,无为而治。道家学者通常用“道”来探讨个体与生命、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永恒的,无所不能。
在春秋时期,中国道家创始人老子,对先前零散的道家思想进行总结,提取其中的精华部分,集古代圣贤的大智慧,在老子的努力之下,道家完整的系统理论得以浮现,《老子》一书也成功出世,标志着道家思想正式成型,再此之后的道家思想多数是对老子的继承,或者是小篇幅的改动。
道家思想对后世的影响众多,对儒家思想的影响也是其中之一,在宋代新儒学的形成之中,除了前面谈到的传统儒家思想的影响和佛学对新儒家的影响之外,道家的思想,也同样扮演者不可或缺的角色,对新儒家思想的形成起到了催化作用。
北宋时期,儒学家对道家的本体思维模式学习吸收,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传统的儒学赋予了新的含义,将传统儒学发展为新儒学,理学这一新的儒学形态得以出生。
《二程集》记载:“所以谓万物一体者,皆有此理,只为从哪里来……皆完此理。”
南宋时期,道家的本体思维依旧很很多儒学大师所借鉴,比如理学大师朱熹也是如此,集理学之大成的朱熹,对古代的原始儒学、北宋的新儒学,吸收总结其他学派的思想之后进行综合提升;本体性特征和本体思维深深的被刻录在道家思想的思维方式之中。
朱熹思考问题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由本体推衍到现象,二是将现象继续返回本体,可以换句话说一是由天道推衍人道,二是将人道继续复归天道。这种思维模式深深影响着当时社会之中其他的思想学派,宋代儒学家也同样不可避免的被影响,而且影响的较深,于是本体思维成为了理学体系的方法论之一。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