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 21 届上海国际海事会展,各国代表齐聚一堂展示其新成果。

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和规模的海事专业会展,本届国际海事会展以“脱碳”作为其主题,各种采用新能源的轮船层出不穷。

若是说在开展第一天什么最吸引眼球,那自然莫过于江南造船发布的2.4万吨级核动力集装箱船。

对于这种颇为新鲜的核动力载具,自然是引发了一些军事爱好者的想入非非:

“既然我国已经尝试制造大型的核动力船只了,下一步是不是就意味着会有更多更强的核动力战舰?”

核动力民用船的过去

严格来说,核动力民用船只并不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其思想的诞生甚至在50年代,而且制造出了相当的产品。

例如:美国在1959年成功建造了世界首艘核动力客轮“萨瓦纳”号(排水量2.1万吨)。

不过其主要目的并非是出于正经的运输需求,而是为了让美国在那个“全面核动力化”的来临之际,有更多的平台好好试验与使用而建造。

同时,这艘被冠以“世界首艘核动力商船”美名的核动力运输舰,还承担着打消盟友对核武器的反感与“辟谣”的任务。

不过好景不长,1962年“萨瓦纳”号核动力商船建成后,其并没有第一时间就利用其长的核动力优势,在国际航线上一展拳脚,而是从1962到1965年期间,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沿岸的数十个城市之间来回穿梭,成为了美国的外交工具。

只是,由于核反应堆的潜在风险与国际上对民用核能源的态度,其作为外交工具也是颇受阻力——日本、澳大利亚与新西兰都在此期间拒绝“萨瓦特”进入港口,更遑论开展外交了。

直到1965年之后,“萨瓦纳”号核动力客轮才开始正式投入商业化与经营,但很快就因为性能上的不足而在商业领域一败涂地,并于1971年黯淡收场,草草退役。

作为商船而言,“萨瓦纳”号规模不足,且建造与运营成本较高,无法高效经济地运营。

但仅仅作为一艘2万5000吨级别的“核动力货船”,“萨瓦纳”号也确实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其运营时间不过9年(其中从1962-1965年期间还是用于对大西洋国家的友好访问活动),却航行了超过45万海里的成绩,核动力船只在续航上的优势可见一斑。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萨瓦纳”号核动力商船上使用的技术,也有部分继承到了不久之后下水装堆的“企业”号(CVN-65)核动力航母上。

装了民用船,就一定意味着核动力航母来了吗?

这个答案毫无疑问,也是否定的。

这个经验来自于冷战时期“两极格局”的另一极——苏联。

1957年,苏联成功建造了1.9万吨的“列宁”号核动力破冰船。

该船是世界上首艘采用核动力推进系统的水面舰船与民用舰船,主要用于执行北冰洋地区的考察、救援任务,以及运输船舶的破冰引导任务,同时也被视作“和平利用核能”的典范。

服役期间,“列宁”号破冰船航行超过85万海里,其中破冰里程超过65万海里,共引导过3741艘货船的运输。

直到1989年,“列宁”号受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泄露事件的影响不得不暂时停运,并最终于2009年正式退役。

而苏联方面第一艘核动力航空母舰呢?

在根据1973年夏天提交给苏联中央委员会和国防部的报告中,建议国防部门应该设计的拥有自带导弹发射器外,并部署包括Su-27K多用途战斗机、MiG-23A战斗机和P-42反潜机在内的机队的“80000吨排水量的多用途核动力载机巡洋舰”计划外;(然而这一建议甚至没有提供任何设计方案)

再往后则只有苏联最著名的烂尾舰船项目——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重型航空母舰了。

烂在泊位里的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重型航空母舰

自20世纪60年代末苏联得知美国制造并服役了多艘“企业”级核动力航母后,就一直在进行与之类似的核动力航空母舰项目设计。

其中最详尽的莫过于2个被称为“鹰”的项目——1160型和1153型,前者还停留在初步设计阶段,后者甚至已经开始绘制施工图,预计在 1977-1978 年间铺设主舰。

1972年的1160型“鹰”航母方案构想

然而,对于苏联造船厂来说,建造此类大型核动力战舰的经验完全是个空白,需要花费巨大的资源和极长的时间。

因此,在20世纪70年代,苏联选择了规模较小、复杂程度较低的常规动力1143型载机巡洋舰进行建造,以积累相关经验。

在20世纪80年代初,已经有了充足建造经验的黑海造船厂在更新设备后,吸收 1160型“鹰”和 1153型“鹰”的许多设计发展成果,开始设计建造1143.5(在经历了大量风波后,成为了现在的“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1980年服役的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即“基洛夫”级或“海雕”级)的建造和服役,也为苏联在大型军用舰艇上使用核动力装置作为动力提供了基础与经验。

在如上的背景下,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苏联才得以具备将1143.5型重型航空母舰与1144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的特性合二为一的所有必要条件。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1143.7型“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重型航空母舰才有机会开始正式建造。

所以,我们也就能够理解:为什么苏联早在1957年就已开始设计制造1.9万吨排水量的“列宁”号破冰船。

却在1985年1月时,才刚刚开始设计苏联第一艘核动力重型航母——民用船舶的核动力装置与军用未必有那么大的相关性,商船与军用船舶的也是一样。

总结:

在2023年12月5日的第 21 届上海国际海事会展上,排水量为2.4万吨的熔盐堆核动力商船确实相当特别,但基于此就认为我国即将发展大型核动力航空母舰,恐怕略为激进偏颇。

毕竟,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核动力并非仅仅会局限于军用领域,而大型船舶的军用核动力装置也是一门颇为复杂的课题,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也许更为合适。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