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国内灾荒不断,社会混乱,阶级矛盾突出,农民起义陆续爆发。除此之外又有关外后金势力虎视眈眈盯着明朝疆土,这个时期的明朝可谓是危在旦夕。在如此内忧外患下,也曾涌现出很多力挽狂澜的名将。这些将领满腔热血、各自施展其能力,试图挽救明朝的覆灭,孙传庭便是一位曾经想力挽大厦之将倾的名将。可几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最后会被李自成打的全军覆没呢?具体缘由请听笔者娓娓道来。

孙传庭自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考中进士到明崇祯十六年(1643)兵败身亡的25年中,他从永城知县,逐步升至兵部尚书,统领七省军务,先后参与并主持了数十次对明末农民起义军的镇压活动,他一生的功绩,基本全在镇压农民起义军。不论是“四正六隅”的联合围剿,还是“汛守要隘”的单刀直入,他都以独有的聪明果断,使农民起义军多次涉险,他曾生擒第一任闯王高迎祥,后又与洪承畴一同击溃李自成,甚至几近全灭李自成的队伍,可惜的是因为崇祯皇帝草率调兵迎战皇太极,给了李自成机会,才有酿成后来的闯王入京。 明崇祯十六年(1643),孙传庭与李自成作战,潼关失守,孙传庭战死。那么几无败绩的孙传庭为什么会被李自成打得全军覆没呢?

孙传庭的性子还得罪了太监。因为他的手下部队的监军是大太监高起潜的“自己人”,按理来说,出来一趟应该会有“油水可捞”。可孙传庭治军严明,让这些太监们几乎一无所获,这就惹怒了高起潜。于是孙传庭的部队征战立功,朝廷却无赏赐,将士没有任何升迁,甚至阵亡将士的家属连抚恤金都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太监高起潜在“动了手脚”,理由就不言而喻了。

皇太极率军南下,崇祯皇帝命令洪承畴、孙传庭二人立刻回援京师,本打算让孙传庭接替已经殉国的卢象升。但杨嗣昌和高起潜联合黑了孙传庭。最后崇祯让孙传庭驻防在北京城外。可洪承畴到了北京,崇祯立刻派高起潜出城迎接,并让其立刻进宫面谈,待遇对比让无奈的孙传庭上表称两耳以聋,无法继续作战,请求还乡。但是崇祯不允,并宣他进宫,杨嗣昌等人用孙传庭称自己两耳以聋的借口诬陷孙传庭在欺君。崇祯大怒之下罢免孙传庭的职位,将其关入大牢,而这一关就是三年。 李自成抓住这三年的时间,不仅东山再起,而且规模和实力更盛。虽然崇祯最后被迫再次起用孙传庭,但这时李自成羽翼丰满,兵多将广,已经非常不好对付了。 当时李自成和孙传庭在陕西决战,而孙传庭手中已无精兵、有的只是老弱残兵和一群刚征上来的新兵蛋子。当时的孙传庭判定双方实力悬殊,不应该贸动,却因崇祯指挥轻率冒进,而强行和李自成决战,又因为军饷迟迟不到,加上当地的百姓大都支持李自成,导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