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统治时期,武氏家族显赫一时,权势甚至超过了当时的李唐皇室。可是在神龙政变后,武氏家族走向衰落,不仅丢掉了官职、爵位,还卷入了政治纷争,地位一落千丈。不过,武氏家族并未彻底退出历史舞台,在唐朝中期出现一位贤臣,他辅佐唐宪宗中兴,但却被刺客杀害。那么,这位武则天的后辈到底是谁呢?

一、宰相之才

此人名叫武元衡,字伯苍,是武载德的曾孙。在武周时期,武载德被封为颍川王,《旧唐书》上说他是“天后从父弟”,结合相关墓志的情况来看,其实这个记载是错误的。因为他的祖父是武士逸(武则天的三伯父),父亲名叫武仁范,所以说武载德是武则天的堂侄。再说武元衡,他在少年时期就显露出了非凡的才华,尤善诗文。

建中四年(783年),武元衡考中进士,之后一直在节度使的幕府任职。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后,武元衡出任华原县令。可是,当地的镇军督将“恃恩矜功”,侵害地方的百姓。武元衡气愤不过,“称病去官”。武元衡早就引起了唐德宗的注意,于是唐德宗任命他为比部员外郎,后升任御史中丞。有一次,唐德宗望着武元衡的背影说道:“元衡真宰相器也。”

二、辅佐宪宗

唐顺宗在位期间,武元衡因得罪刘禹锡,一度被贬为右庶子。唐宪宗即位后,武元衡恢复了御史中丞的职务,他因“持平无私,纲条悉举”,受到了唐宪宗的器重。元和二年(公元807年),武元衡被封为宰相,兼管户部事务。当时,浙西节度使李锜假称入朝,但又装病不往。唐宪宗与宰相们商议此事,“郑絪请如锜奏”,但武元衡却不以为然。

唐宪宗采纳了武元衡的建议,并挫败了李锜的叛乱。与此同时,蜀地出现了新的情况,在平定刘辟的叛乱后,大将高崇文不懂得治理州县,于是唐宪宗任命武元衡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武元衡到任后,“庶事节约,务以便人”,仅用三年的时间,他将蜀地治理的井井有条,还提拔、奖掖了人才,比如后来的一代名相裴度。

三、被刺而死

元和八年(813年),武元衡被召回京,行至骆谷时,他就接到了出任宰相的旨意。当时,朝中的两位宰相李吉甫、李绛关系很差,经常在皇帝面前争论。武元衡居中调和,被人们称为长者。在李吉甫死后,武元衡承担起了讨伐藩镇的任务,他坚持以武力平定淮西的叛乱,重塑唐朝朝廷在天下的权威。

然而,武元衡却因此得罪了支持吴元济的淄青节度使李师道。元和十年(815年)六月初三,武元衡在上朝的路上被刺杀。唐宪宗闻讯,“惋恸者久之,为之再不食”。之后,下旨“册赠司徒,赠赙布帛五百匹、粟四百硕,辍朝五日,谥曰忠愍”。武元衡死后,他的好友裴度继承了他的遗志,平定了淮西的叛乱。元和十三年(818年),唐宪宗派兵讨伐李师道。众叛亲离的李师道被部下杀死。

参考资料:1.《旧唐书》;2.《资治通鉴》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