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被加拿大扣上反倾销帽子的信义玻璃,取得最终胜利。

这场保卫战的胜利,让信义玻璃在海外销量猛涨,同时也抑制其他国家的如法炮制。

经此一事,信义玻璃创始人李信义一战成名。

今年,李贤义则以300亿的财富,雄踞香港福建籍企业家榜首,身价远超玻璃大王曹德旺。

而在此前,他的名字极少出现在大众视野,这位深藏不露的玻璃大亨背后,有着怎样不为人知的故事呢?

李贤义祖籍福建,1952年出生泉州石狮。由于家境贫寒,15岁退学后就开始打工赚钱。

凭借机灵肯干的劲儿,他在泉州一家工厂开上了拖拉机。

工作5年后,有了一定基础的李贤义,开始谋划自己搞创业。

由于资金不足,他在同村找来9个志趣相投的合伙人,凑够了5部车,组建一支运输车队,开始帮人拉货。

那个年代,货车司机是个稀缺职业,虽然很辛苦,但却能赚钱,跑上几年就能把车钱赚回来。

转眼到了80年代,香港经济发展如日中天,李贤义跟车队提出到香港发展。

由于多年积累下来的维修经验,李贤义开始在香港成立一家小型汽配维修店,主要做汽车零配件的生意。

网图

渐渐的生意越做越大,维修店变成汽车综合服务公司,但是汽车玻璃厂,始终需要从台湾或是日本购入。

李贤义转念一想,既然有需求,不如开家属于自己的汽车玻璃生产公司。

当时,国内经济开始复苏,深圳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开发特区,出台了众多扶持政,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前往深圳兴建企业。

1988年,李贤义瞅准机会,与9个合伙人凑够启动资金,在深圳成立了信义玻璃控股有限公司。

由于刚开始没有经验,加工设备都需要从台湾购入。

为了节省资金,李顺义和员工吃住都在高温酷热的厂房里,每天工作超过12个小时,条件异常艰苦。

随着公司慢慢发展壮大,玻璃生产设备逐渐增多,李贤义开始从芬兰、美国、日本购入更多高端加工设备。

不过,创业过程中,突发状况与无法预见的难题,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

当时李贤义面临最大的困境,就是产品销售问题。初创时,资金本就不够充足,加上人生地不熟,寻求合作商便成了一大难题。

为了打开销路,李贤义一口气在马路边做了200-300个广告牌。

那时,信义玻璃在深圳是第一家生产汽车玻璃的公司,广告一经打出,吸引不少经销商前来谈合作。

然而,刚开始产品种类不足,常常会碰到做不了的订单。

为了不让订单流失,李贤义开始积极培养自己的技术人才,提升玻璃技术。

他指派人员到国外学习,培训回来后,就开始自己搞研究,来突破传统技术。

网图

比如普通玻璃在太阳直射下,热度会穿透进来,信义研发的玻璃能大幅减少热量传递,实现降噪、隔热、防紫外线的功能。

随着企业逐步发展,信义开始着手研发属于自己的玻璃生产设备,一改从前生产设备必须仰赖进口的做法。

2005年,信义第一台自己研发的玻璃生产设备诞生了。这个过程,信义玻璃不论是产量,还是种类都在稳步增长。

李贤义开始在香港大量投放广告,通过广告,加上秉承“重质量、讲信誉”的核心理念,信义玻璃吸引来了大量的国外商家,产品开始从深圳卖到全国,卖到全世界。

当时通信不发达,香港成为总公司负责接单,再通过深圳生产加工后,源源不断的发往世界各地。

2001年,信义玻璃在全球市场大显身手,汽车玻璃出口高达70%以上,产品在加拿大、澳大利亚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全球汽车玻璃的神经。

信义玻璃品质高,价格低,即便加上运费,价格依然低于美国、加拿大15%以上。

美方认为信义玻璃有反倾销行为,发起反倾销调查,提出加征124%的关税。也就意味着原本卖1元的玻璃,加征税后要卖到2.2元。

如此一来,因价格缘故,信义玻璃将完全丧失海外市场竞争力,其一部分收入,在将来可能成为泡影。

当时,美国市场占据信义玻璃20%的比例,李贤义不想放弃,更不想退缩。

虽然他没有反倾销案的应诉经验,但在他看来不应诉,等于主动放弃!

只是让李贤义始料未及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应对美国反倾销案几个月后,中国正式加入了WTO没多久,又接到加拿大反倾销案调查。

网图

李贤义迅速成立应诉小组,组建专业团队进行全面应诉。

信义玻璃前往加拿大应诉过程,查阅资料重达100公斤,应诉资料厚达40厘米。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细致而繁重的审查,历时8个月,信义玻璃终于等来了加拿大终审裁定:信义玻璃对加拿大国内玻璃工业没有造成任何损害与威胁,征收的加权平均税率为0。

至此,信义取得了中国入世后第一宗“反倾销案”的胜利。

这个过程,美方派出几十个人的调查小组,进驻信义玻璃,从创建初始查起,彻查一周的结果是:信义玻璃管理规范,账目清楚有序,每年利润达到12%~15%。

最终问题没有查到,美方代表反而给予高度评价,认可信义玻璃的管理、产品质量、账目制度均符合国际标准。

历时7年,美方反倾销战以胜利告终。信义玻璃出口所有未缴纳反倾销税的汽车玻璃全部放行,征收的税款和保证金全部返还。

当时,李贤义还遭遇澳大利亚的两次应诉,最终以四战完胜的结果,结束了长达7年的反倾销之战。

李贤义一战成名,打开了更多通向欧洲市场的新路径。

2005年,信义在香港联交所主板顺利上市,产业在全国覆盖面也越来越广,先后建立了11个大型生产基地,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李贤义与老乡曹德旺同样身为玻璃巨头,作为闽商,看似有众多交集的两人,在资本事业发展上,开辟的却完全是不相同的路径。

虽然同为汽车玻璃领域,但信义玻璃不同于福耀玻璃,不是将重心放在新车配置上,而是放在全球替换市场上,成为全球汽车玻璃、建筑玻璃专业制造商,以及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玻璃生产商之一。

两个玻璃巨头骨子里流着的血,让他们似乎有着天生的默契,秉承友商共存共赢策略,在全球发展进程中,隔空携手一致对外,合力争夺全球份额。

企业在不断壮大的同时,李贤义把重心放到了慈善公益事业上。

当年自己没有机会接受正规的高等教育,他希望能帮助更多的人完成学业。

网图

他投入大量资金,成立教育基金会,用于奖励勤教勤学的师生与特困生。

经过多年发展,基金会资金已高达8000多万元,通过基金会获得奖励的优秀师生人数,已超过50000多人次。

随着资助人数的增多,李贤义有时去地方办事,总会有人跟他说:“我读书时拿过您的奖教奖学金,我现在已经大学毕业在这里工作了。”

除了投资80多所希望学校教育兴学,李贤义还投资了上千万兴建公园,改变文体配套设施严重不足的问题,累计总投资超过25亿元

企业界有句话: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

李贤义认准这条路,一干就是50多年,他用自己的行动向全世界展示了闽商的独特魅力,把中国制造的精神与品质,传递到了世界每个角落。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