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跃的网络,喜欢怼天怼地怼空气的贾跃亭,这次终于是被别人怼了,而怼他的人便是极越CEO夏一平。
这件事还要从前不久的2024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聊起,在本次论坛上,贾跃亭提到:中国汽车产业将在接下来的十年里实现由内部竞争到国际拓展的重大转变,中国汽车应由内卷变为向全球高价值市场的“外展”,向外部拓展,占领蓝海,共创共赢,让内卷的果实释放出全球化的最大价值。
同时贾跃亭也没有忘记继续向大众推销自己创立的法拉第未来(FF),他表示:FF作为一家由中国人创立的美国公司,愿意在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外展战略中扮演桥梁角色,确保美国用户也能享受到与中国用户相同的卓越价值体验。
实话实说,老贾所言无异于是“废话”,如今自主企业正在加速开拓海外市场,“大航海时代”或将来临,这件事用不着他来提醒。这次老贾又创造了一个新词“外展”,即向外部拓展,不得不说,造概念词这事没几个人可以超过贾跃亭,而讲故事没有几个人能超越贾跃亭。有关于法拉利未来以及该品牌的首款车型FF91贾跃亭已经吹了10年,什么FF不仅是车企,还是AI公司,EV公司等等,只不过如今这款车型才交付了12台,他吹着牛,造的新概念词,图个乐听听就好了。
只不过当下国内车圈的风向早已改变,诸多大佬纷纷下场营销,一时之间口水仗根本停不下来。竟然老贾敢露头,就别怪别人跟上来蹭一蹭。这不,极越CEO夏一平便出手了。
6月26日,夏一平于某平台发布了一则视频,其中便有着对于此事的评价。他提到:上个时代,贾跃亭在美国定义了一款不错的产品,但现在他对于产品的定义已经落后,除了造出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产品名称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大的创新。在未来的3~5年里,没有智能化,没有智驾这个核心的能力,你的产品将会被时代所淘汰,甚至会被丢进时代的垃圾堆里。
夏一平意思表达的很明白,与其说贾跃亭是造车大师,还不如说是造词大师,同时他暗讽没有智能化和智驾等核心能力的FF91在未来会被淘汰。个人认为,夏一平对于贾跃亭的评价还是非常中肯的,说的也是事实,但是夏一平真没啥必要搭理贾跃亭,且看老贾自己表演就好。当然从营销的角度考量,夏一平此举可谓是赢麻了,既说出了许多网友的心里话,又可以借着这波流量带一下自己的极越。
可是夏一平不知适可而止这一道理,在当天夏一平还发布了一则视频,其中副驾驶的“捧哏”提到:都说小米倒是快,其实你们更快。对此夏一平表示认可,“其实我们可能更快”。同一天,同时碰瓷贾跃亭和雷军这两大“流量王”,夏一平真是懂营销的,然而在舆论场拼杀的夏一平真的能带领他的极越闯出一片天地吗?
事实上,夏一平并不是第一次碰瓷雷军和他的小米,比如说在前不久的北京车展上,极越便将自己的展台设立在小米的对面,俨然一副面对面打擂台的姿态。此外,在之前的一场直播活动中,当夏一平被问及如何看待小米SU7时也表示,极越01的空间会更大一些,智能化方面在行业中也是遥遥领先,比如说语音、智驾等,潜台词便是小米SU7赶不上极越01。
然而真实销量数据会打脸每一个嘴硬的人,当小米SU7正在冲击12万年销量时,极越01还深陷于泥潭无法自拔,从去年上市到今年5月份,该车累计销量堪堪突破3000台。除此之外,早已亮相的极越07至今还未上市,一直“难产”的它让车友们渐渐失去了耐心。由此来看,嘴上功夫了得的贾一平日子也并不好过。
销量上不去只是极越的问题之一,这家车企所闹出的幺蛾子可并不少,比如说强制买车等。
某网友都在试驾时,在毫无预警的情况下,居然将试驾变成了购车,随后就退单问题双方展开了几轮拉锯,店方给出的解释是系统自动锁单,最终的结果还是不能退,要么损失押金,要么提车。关键的是在锁单之前,极越APP并未给出任何提示,用户的手机上也没收到任何短信提醒。这说明极越的做派有够豪横的,而且相关服务有待提升。
按理说,背后有两位富爸爸的极越混得这么惨,吉利给他它SEA浩瀚架构,百度给它Apollo智驾,两大强企伺候这么一个人,可惜极越却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造成极越现状的原因有很多,而且也是有迹可循的。
当初因资质问题,临时将原先的集度改成了现在的极越,一时之间让很多老粉丝感到陌生,让该品牌的前期宣传付之一炬。
新车发布会现场,夏一平亲自演示极越01主打的汽车语音功能,然而多次呼叫语音助手却未得到反应。原以为夏一平要秀一把,没想到拉了个大的,这么关键的场合,新车的实操效果如此拉胯,消费者原本期待的心,瞬间凉了半截。
面对销量困境,夏一平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降价,随后打着科技平权的幌子多次调整极越01的优惠策略,新车上市没多久便官降3万元的壮举更是前所未见。而接连的背刺,也让极越把自己的老客户给得罪光了。
如今的夏一平不改进自家的产品,调整发展策略,却将关注点放在了碰瓷抓流量上,这不就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吗?
总结
现如今,车企业高管互怼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次被怼的贾跃亭这次还不是经常怼别人,夏一平这次锐评贾跃平说的也是颇为在理,只是狐狸的尾巴没有藏住,最终还是将自家的产品搬了出来。只是车企高管们用嘴巴来对线,而消费者却是用钱包来投票,流量真的能转化成销量吗?我们每位看客心中都有答案。
说到底,车企能否获得更好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产品实力,唯有真才实学才能赢得口碑,才是长远之道。期待未来的车圈能少一些唇枪舌剑,多一点理性交流,大家以产品实力论高低,让中国汽车产业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