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写了六百多首诗词的辛弃疾,为何从来没写过抗金名将岳飞? 岳飞被害,是南宋统治集团上下默认的,并不是赵构和秦桧两个,因为南宋嘴里的北定中原,实际上是一个政治口号,也叫政治正确,没有一个人当真,岳飞当真的,所以他被整个统治阶级针对,而辛弃疾是山东历城人,当时的山东归金国占据,辛弃疾回到南宋,被视为归正人,被打入另册,得不到重用!

辛弃疾在政治上绝对不是一个激进者,是绝不敢放言评点朝廷的。这一点很像当年的高适。只是时运不济,没有得到朝廷的重用,没有机会施展渤海侯那样辉煌的武将人生。辛弃疾的身份比较特殊,作为北归人,大部分人都看不起,朝廷对他的也比较忌惮,不敢重用。再加上朝中主战和主和的两派互相攻击,辛弃疾加在中间,英雄无用武之地。岳飞虽然被平反,然而孝宗给他平反的措辞比较隐晦,辛弃疾当时应该不敢大张旗鼓吹捧岳飞,弄不好再落个岳飞的下场就不值得了。 并且当时岳飞虽然平反,但朝庭依然被投降派及主和派把持,而杀害岳飞的高宗也还在,他做为臣子是不可能明的夸岳飞的。但稼轩与岳飞之孙岳珂是好友,常聚饮、论诗,稼轩有很多诗句都从岳飞诗词中所化,而且稼轩在江陵知府任上写过一首词《满江红.汉水东流》看似写飞将军其实是写岳飞。

从历史角度和社会角度看我们得了解岳飞之死,包括当时主战的其他将领和文臣为什么不出面挽救他,以及当时岳家军行事风格就可以看出来,制度的至深腐朽和社会的极度败坏对于他及岳家军的超前作风与意识是个尖锐的矛盾啊。还有就是自战国起文和武之间的立场和利益已经有了分化,汉晋世族文人对武人开始有了压制性优势,及南北朝乱世和隋一统,唐代文武并举,以出将入相为荣,一些文人颇崇武风。柴荣和赵胖加强中央集权,分解武将和地方大员权力 宋和明均以文抑武,文人自觉是以智立身,在武将面前各种优越感,并不把武将放在眼里,除朝堂需要嘉勉武将外,也不会花心思去鼓吹武将功绩。辛弃疾虽然有奔袭之举,但在当时的环境下,只会选择文的立场,人永远会选择对自己更加有益的立场。

岳飞的战绩太值得怀疑,想同道人,后来的辛怎么可能不提前辈,就像现在一提起对外就想到霍去病一样,辛弃疾能想起去病却想不到岳,着实奇怪。但是我们崇尚岳飞主要是为了激扬一种不屈的民族精神。至于战绩,因为那段历史是根据岳飞的直系后人写的传纪来编写的,很多事件和金编写的史书对不上,现在来看确实比较可疑。草原民族的强悍战斗力主要体现在机动灵活性上,没有见过他们自己记载过折腾过什么铁浮图和拐子马之类。 至于辛弃疾,两宋的外交政策基本上是愚蠢至极,联金灭辽,北宋终为金亡,联蒙灭金,终为蒙灭。辛弃疾断言金国只有一百年的国运,它灭亡之后,南宋的厄运最终会到来,虽然他无法精确预言蒙古的迅速崛起和天下无敌,但是能预测到最大的灾难来自北方,完全准确。可以比肩西晋的郭璞了(他预测八王之乱后将天下糜乱不可言,南北分治三百年,当有圣人一天下,复见太平盛世年。预测准确)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