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四大家族中,正黄旗赫舍里氏一直被称为后起之秀,这个原本担任文职的家族,弃文从武,于清朝初年出现了一位领军人物,他就是康熙四大辅政之首的索尼,后又因赫舍里氏入主中宫与二阿哥胤礽被立为太子,使得赫舍里氏走向极盛……

大清皇后的庶出之妹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在紫禁城内廷坤宁宫中,皇后赫舍里氏诞下第二位嫡子,取名为保成(后改名为胤礽)。令人没想到的是,仅过了两个时辰,皇后赫舍里氏便溘然长逝,年仅21岁。 康熙与原配赫舍里氏感情深厚,对此悲痛万分,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丧礼。第二年,康熙决定立赫舍里氏所生之子胤礽为皇太子,从而打破了清朝立国以来不册太子的祖制。与此同时,康熙还不断提拔赫舍里氏的叔叔索额图,任命其为保和殿大学士,可以说是位极人臣。 不过,此时赫舍里家族需要在大清后宫重新树立一面旗帜,这个人便是本文我们要讲的平妃。 平妃赫舍里氏,议政大臣兼领侍卫内大臣噶布喇之女,康熙孝诚仁皇后之庶妹。 话说,这赫舍里氏家族自从成为满洲一等世家后,就不断与皇室结亲。 比如孝诚仁皇后有一个姑姑,即噶布喇之妹,参加顺治十七年选秀成为记名秀女,因顺治帝病故,便嫁给了安亲王岳乐为三继福晋,这位赫舍里氏在22年里,竟然给岳乐生了13个儿女,绝对是名副其实的生育机器。 孝诚仁皇后还有一个姑姑(赫舍里氏)嫁给了豫亲王多铎第四子察尼,有一个妹妹(也是平妃之妹)嫁给了遏必隆第三子法喀,这位法喀便是孝昭仁皇后的亲弟弟。此外,孝诚仁皇后还有一个侄女(佐领常海之女)嫁给康熙第十子胤为继福晋。

从待年宫中到入列五妃 清朝顺治与康熙年间,大清后宫出现了一种奇特的现象,称为宫中待年。 所谓的宫中待年,指的是那些还未到选秀年龄的女子,先被接到宫中抚养,等到了年龄再进行册封,比如说顺治朝的悼妃、康熙早期的慧妃都是属于这种情况。 话说,孝诚仁皇后去世之际(康熙十三年),平妃赫舍里氏只不过是一个几岁的幼女,还远不到入宫的年纪,于是康熙便等了几年。在此期间,康熙在办完孝诚仁皇后丧礼,丧期过后,册立遏必隆之女钮祜禄氏为中宫皇后。 与此同时,一些比较得宠的妃子,也在后宫崛起,成为后宫不可忽视的牵制力量,比如说惠宜德荣四妃。 康熙十九年,噶布喇之庶女赫舍里氏(平妃)被接到宫中抚养,此时的赫舍里氏年龄也就只有十岁左右。赫舍里氏入宫后,康熙将其安排在储秀宫居住,称储秀宫格格。 康熙二十年,赫舍里氏的父亲噶布喇去世,这一年,康熙大封六宫,先后册封了四位妃子,分别是惠宜德荣四妃。她们是当时大清后宫,除了皇贵妃佟佳氏(孝懿仁皇后)与贵妃(温僖贵妃)钮祜禄氏,地位最高的妃子。 不过,这赫舍里氏毕竟是康熙原配的妹妹,出身又高,康熙二十三年,赫舍里氏已经到了册封的年龄,这一年,康熙将其诏封为妃,虽然没有正是册封,但级别与享受到的待遇与康熙四妃没有什么不同,就这样,赫舍里氏入列五妃,称储秀宫妃。 康熙二十六年,早些年入宫的康熙表妹博尔济吉特氏被诏封为妃,这样,便形成了六妃格局(惠妃、宜妃、德妃、荣妃、储秀宫妃、咸福宫妃),这位被诏封为妃的,居住在咸福宫的便是后来的宣妃。

红颜薄命的大清皇妃 虽然赫舍里氏是康熙原配的妹妹,即康熙的小姨子,但很明显,她在康熙后宫的存在感是比较低的,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赫舍里氏在家里属于庶出地位,当然不能与尊贵的孝诚仁皇后相提并论,而且,孝诚仁皇后属于康熙的发妻,与康熙度过了艰苦的铲除鳌拜的岁月。 第二,康熙中后期,位极人臣的赫舍里氏的叔父索额图参与党争,并教唆太子胤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康熙的不满,对赫舍里家族当然也不再那么倚重了。 第三,无论从年龄或是资历来讲,赫舍里氏都不能与四妃相提并论,四妃为康熙生下了好多儿女,而赫舍里氏只给康熙生下一个皇子。 康熙三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赫舍里氏在储秀宫生下皇子,取名为胤禨,可惜的是,这位小皇子只活了一个多月便夭折了,赫舍里氏也因这次生育,而每况愈下,身体渐渐出现问题。 康熙三十五年六月二十日,在与病魔抗争了五年之后,赫舍里氏还是离开了人世,年龄估计也就二十多岁。随后,康熙便向礼部发了一道诏谕: “原任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噶布喇之女何舍里氏,选入宫中,未经册封、倐以疾逝,良用轸恻,今追封为平妃。应行礼仪、尔部察例议奏。” 值得一提的是,赫舍里氏并不是在宫内去世的,而是在景山,去世后直接到朝阳门外园内安厝,举办了丧礼。而且,康熙也没有亲自到场,只是在畅春园将其追封为平妃。

子辰说: 平妃在康熙后宫属于与康熙四妃同级别的妃嫔,但她的存在感却与四妃相差甚远,唯一的儿子胤禨生下不久便夭折,这些都与她的出身极不相符。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康熙其他两个小姨子的地位和待遇,孝昭仁皇后的妹妹温僖贵妃曾统领大清后宫五年,并成为清朝唯一享有谥号的贵妃,孝懿仁皇后的妹妹悫惠皇贵妃统领大清后宫长达22年,也是被康熙封为贵妃,又因抚养皇孙弘历(乾隆)而被尊封为皇贵妃,与这两人相比,身为康熙原配之妹的平妃要差得多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圣祖实录》《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