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发现:肿瘤细胞的“隐蔽”策略,借助“休眠”逃避化疗的攻击

小A忧心忡忡地表达了对爷爷癌症治疗的担忧。他提到,尽管经过手术和化疗,爷爷的病情一度得到控制,但很快癌症又变得耐药,化疗的效果也大不如前,令他非常担心。小A的朋友了一篇关于癌细胞如何通过“休眠”来躲避化疗的文章,这让他意识到癌症治疗的复杂性。

癌细胞的“狡诈”是癌症难以治愈的重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化疗还是靶向治疗,癌细胞都可能发展出耐受性,一旦产生耐受,它们就会向身体其他部位扩散,导致复发。医学界已经逐渐揭示了癌细胞背后的一个隐藏机制。

2018年,加拿大玛格丽特公主癌症中心的Catherine O'Brien博士在一次学术活动中了解到,某些哺乳动物的胚胎能在极端环境下暂停发育,环境好转后再继续发育。这启发她思考癌细胞是否也在利用类似的机制在恶劣条件下生存。她和Miguel Ramalho-Santos博士合作,通过体外培养结肠癌癌细胞并用化疗药物处理,发现癌细胞的基因表达与滞育小鼠胚胎惊人相似,且所有癌细胞都具备这种能力。

Catherine O'Brien博士指出,癌细胞为了节省能量和提高生存率,会降低分裂速度,类似于动物的“冬眠”。研究人员还发现,癌细胞在缓慢分裂状态下需要激活“自噬”过程,以循环使用自身蛋白质或其他细胞成分,从而在恶劣环境中存活。因此,干扰癌细胞的自噬能力可能有助于降低其生存能力,使其更容易被药物消灭。

除了癌细胞的“冬眠”机制,其他因素也会影响癌细胞的耐药性。例如,肠道细菌可能影响抗癌药物的疗效,而压力可能导致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并加速癌症发展。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和患者的不同体质也会导致耐药性的差异。

面对耐药性问题,医学界有两种主要观点:一种是采取激进治疗,尽可能消灭癌细胞;另一种是采取缓进方式,控制癌细胞,使其与人体和谐共存。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全面评估,灵活选择最合适的方法。

癌症治疗中的耐药现象需要在各个阶段进行全面评估,并采取不同策略以避免耐药,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