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发动关税风暴将满一个月,国际社会从最初的惊愕不已到现在逐渐稳下了阵脚,至今还没听说哪个经济体与特朗普政府谈成了协议,倒是美国国内已经乱成了一锅粥。梳理近一个月以来的脉络轨迹,特朗普关税风暴的动机何在?这场搅乱全球的风暴最终会走向何方?
Part.1
2025年1月20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第二任期后,其主导的全球关税政策持续升级。美东时间4月2日下午,特朗普在白宫玫瑰园召开特别发布会,宣布美国进入“国家紧急状态”,并绕过国会90天法定审议程序,对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征收10%的“基准关税”,对部分贸易伙伴加征高额的所谓“对等关税”,4月9日正式生效。
本次“对等关税”主要集中在制造业、电子产品、汽车及零部件、钢铁、农产品等领域,在对等关税豁免条款中,墨西哥和加拿大符合《美墨加贸易协定》的商品可以豁免,特定战略物资以及美国国内短缺的能源和矿物亦可得到豁免。
在税率方面,最高的税率来自非洲的小国莱索托,被征税50%,其次是柬埔寨49%,老挝48%,对中国加征34%关税,对欧盟、英国、日本、印度、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等60余个贸易伙伴征收了高低不等的关税。
在特朗普的这份全球关税名单中,甚至包括南极附近的无人岛群赫德岛与麦克唐纳群岛,只有海豹、企鹅栖息的自然保护区也被纳入征税。而俄罗斯、白俄罗斯、古巴和朝鲜四国没有在名单中出现。
“对等关税”政策公布后,全球金融市场瞬间陷入震荡。
4月3日,美国三大股指遭遇“血洗”:标普500指数暴跌4.85%,创2020年6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狂泻5.99%;道琼斯工业指数下跌3.98%。美国股市两日累计跌幅仅次于大萧条、2008年金融危机及新冠疫情引发的市场崩塌。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关税政策使全球股市市值在三天内蒸发了约9.5万亿美元。
在这场风暴中,众多富豪的个人财富急剧缩水,马斯克去年2.9亿美元的政治献金,换得的是今年1500亿美元身家的蒸发。
“关税风暴”席卷之下,全球市场弥漫着震惊、慌乱的紧张氛围,出人意料的是,在4月9日“对等关税”生效的这天,情况出现戏剧性变化,当天中午,特朗普突然宣布对75个未采取报复行动的国家暂停“对等关税”90天,税率统一降至10%。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一天前,共和党筹款活动中,特朗普还强硬表态“绝不妥协”,甚至在宣布关税暂缓令几小时前,他还向幕僚强调坚持原计划,此刻却突然急转直下按下了政策暂停键。
复旦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孙立坚:
他之所以回归10%,给了90天的空间,是因为现在所发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他需要时间来调整。
暂停“对等关税”声明发布后,美股隔夜暴涨,标普500指数创2008年以来最大单日涨幅,纳斯达克指数飙升近12%。
值得玩味的是,政策公布前4小时,特朗普在个人平台发布全大写推文:“这是买入的大好时机!DJT”,DJT既是他姓名缩写,也代表他持股53%的特朗普媒体科技集团。当日该公司股价暴涨22%,据估算,特朗普家族财富单日增值超过了4亿美元。
当全球仍在消化这场“关税过山车”带来的冲击时,特朗普将国家政策与个人资产增值无缝衔接的投机操作,再次引发多名美国会议员的质疑。
内达华州民主党议员 霍斯福特:
如果不是操纵市场,那是什么,谁从中获利,哪个亿万富翁又变得更富了?
Part.2
也就是在9日对部分国家暂停征收“对等关税”的同时,因此前中国对美关税实施反制措施,特朗普宣布对坚决采取反制措施的中国累计加征关税至145%。
剑拔弩张之际,形势再次反转,4月11日,美国海关与边境保护局宣布联邦政府同意对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电子产品免除所谓“对等关税”,这是政策出台一周内的第二次重大调整。然而时隔两天后,4月13日,特朗普再次改口,否定了自己的决定,他声称“只是调整关税分类”,仍维持20%的基础税率并威胁重新评估电子产品供应链。这种自相矛盾的决策,让全球市场再次目睹了一场荒诞的“关税数字游戏”。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 汪昌云:
中国输美商品中,手机、半导体及电脑类产品占比超20%,对应规模逾千亿美元,其产业链关联效应已成为美国科技巨头的重要关切。此番政策调整实为双重动因驱动:其一,核心科技产业承压显著,产业链波动直接冲击美企核心竞争力;其二,需平衡“MAGA"的政治诉求与经济现实,避免短期阵痛超出企业与民众的承受阈值。本质上可视为政策转向的缓冲策略。
特朗普在关税政策上反复横跳,朝令夕改,震惊世界。4月16日,白宫宣称将再次对中国部分商品加征245%关税,这一数字创下了国际贸易史纪录,但在4月22日,特朗普却公开表示,将“大幅下调”对华的高额关税。
从月初疯狂加税到突然“刹车转向,改弦更张”,一而再再而三,特朗普这位已经78岁的耄耋老人做事反复无常,作为大国元首,三番五次的出尔反尔。《华尔街日报》指出,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让全球市场陷入“特朗普不确定性”的漩涡,正如某脱口秀主持人调侃:“在关税政策的走向问题上,特朗普与我们唯一的共识,就是大家都不知道下一步要干什么。”
特朗普将税率变成了一场荒诞而随意的“数字游戏”,也就是在对华征收245%的离谱关税后,特朗普再度宣布对来自东南亚国家的太阳能制造商征收高额关税,这次更是到了夸张而荒唐的地步:对越南为395.5%,泰国为375.2%,马来西亚为34.4%。而柬埔寨被征收到了3521%的关税。这场前所未有,混乱而近乎疯狂的关税风暴政策首先引发了学界与媒体对其税率算法的质疑。经济学家指出,将复杂全球贸易简化为小学单一算术公式的做法,完全忽视了汇率波动、产业结构差异、供应链布局等核心变量。
随着“关税风暴”政策引发的全球震荡持续升级,特朗普背后的核心操盘手逐渐进入了舆论的聚光灯下。4月5日,在关税冲击中已损失超千亿美元的政府效率部主管、商界巨头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公开炮轰:“拥有哈佛经济学博士头衔有时反而是件坏事。”这条推文下,他直指白宫国家贸易委员会主任、首席贸易顾问纳瓦罗。作为特朗普最坚定的支持者和鹰派幕僚,纳瓦罗以激进保护主义和强硬反华立场著称,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后,他成为新一届内阁的白宫贸易与制造业高级顾问,也是特朗普最为亲密的经济“军师”。
更令人震惊的是,多家媒体调查显示,纳瓦罗在其反华著作中频繁引述的"资深经济学家Ron Vara"实为虚构人物,所谓"权威观点"实为自导自演的学术戏法。这起精心设计的学术造假丑闻,让外界对关税政策背后的专业论证产生根本性质疑。
Part.3
若追溯这场关税风暴的根源,不难在特朗普的商业哲学中找到注脚。在他1987年出版的畅销书《交易的艺术》中,阐述的核心策略就是通过极限施压制造危机氛围,迫使对手在恐慌中接受有利于己的交易条件。特朗普的这套理论完整地投射到了此次关税战政策中,先以“国家紧急状态”发动全面关税攻势,市场崩溃、盟友恐慌之际,再以“暂停”展现“谈判灵活性”,本质上是将商业谈判中的“边缘政策”移植到国际治理领域。
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 周密:
利用对手焦虑在谈判关键节点精准施压以达成目标,这样的一种交易艺术并不能算是一种艺术。
在美国经济面临衰退,美债风险日益高企的背景下,特朗普发动“关税风暴”,经济层面的原因是形势不佳,刺激国内生产就业,推动制造业回流等因素,简单的说就是美国政府“缺钱”,发起“关税战”更像是一场面向全球的“圈钱”运动。但也有媒体分析,政治算计或许才是核心引擎,在特朗普“美国优先”的叙事下,部分选民对全球化红利分配不均积怨已久,保护主义政策成为凝聚民粹情绪的抓手。特朗普政府显然希望通过重塑制造业,争取中西部“铁锈带”关键选票,为2026年中期选举铺路。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 汪昌云:
特朗普想通过多征点关税,解决财政问题,他很在意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他认为资本市场的表现是他政绩的风向标。
在这场毫不讲理的“关税风暴”中,国际社会的反应呈现鲜明分化:面对46%的高额关税,越南率先妥协,承诺降低对美关税并扩大进口;新加坡总理黄循财宣布“暂不采取报复措施”。但更多经济体表达了不满,有的还选择了对抗、反制。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斥其为“对全球经济的蓄意破坏”,宣布启动反制程序;法国总统马克龙呼吁欧洲企业冻结在美投资;德国总理朔尔茨直言政策“存在根本性错误”。中国于4月4日率先反制,宣布对美进口商品加征34%附加关税,面对特朗普的极限施压,11日,中国将对美关税提升至125%;加拿大紧随其后,4月8日宣布自9日起对美产汽车征收25%对等关税。
Part.4
特朗普对世界的藐视在关税动荡中随处可见,对于多国的不满与反制,特朗普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4月7日,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特朗普在白宫会面,而谈判的结果是美国继续征收以色列17%的关税,以色列则保证消除与美国的贸易逆差。
4月16日,日本派出经济再生担当大臣赤泽亮正,赴美展开会谈,日本首相石破茂在谈判后明确表示,日本不会为达成关税协议而全盘接受美国的要求,他坚决排除了“以降低对日本农产品保护水平换取汽车关税豁免”的可能性。
在欧洲方面,4月17日,意大利总理梅洛尼到访白宫与特朗普举行会谈,她希望成为美欧之间的桥梁,推动达成某种形式的贸易协议,但从谈判结果来看,显然双方的贸易分歧巨大。
越南是最早被美国总统特朗普点名、愿意就关税问题展开谈判的国家之一。4月2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强调与美谈判应确保与越南现在的国际承诺保持一致,防止“对其他市场产生负面影响”。同一天,泰国总理佩通坦表示,泰国将推迟原计划于4月23日与美国的关税谈判。
有分析认为,全球经济体在面对美国关税霸凌时,将更注重自身利益的维护,不会对美迅速妥协。特朗普反复无常的“关税战”没有让其他国家快速低头,却让美国自身陷入困境。连日来,大规模抗议活动席卷全美50个州的数十座城市,抗议者们要求美国政府停止将关税武器化。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警示通胀风险加剧,前财长耶伦则直言这是“自我伤害的经济政策”。奥巴马、拜登、克林顿三位前总统更是罕见地打破惯例,公开谴责现任政府及关税政策。
中国社科院美国问题专家 张国庆:
特朗普推行的全球性无差别关税政策,本质是经济霸权主义的极端呈现。这种以高压手段迫使各国妥协的强权逻辑,与二战时期某些国家快速溃败的投降逻辑形成历史映照,当绝对实力差距悬殊时,弱国往往被迫接受城下之盟。特朗普确实是一个经济上的大独裁者,美国人对他也是非常失望和愤慨。
特朗普将“交易艺术”凌驾于国际准则规则之上,任性颠覆了全球经贸秩序,随之而来的反噬则是国内外的抵制与上任来创下新低的支持率。4月27日,最新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特朗普的执政百日支持率为39%,创下过去80年来美国历任总统执政百日支持率最低值。
一场荒唐的关税风暴,背后是“美国优先”的幌子下,特朗普政府对供应链复杂性的漠视、对多边机制的轻蔑,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拆解。眼下,美国在不断反复中,有一个目标始终没变,那就是将矛头对准中国,大国博弈下,一个新的国际秩序或许正在重生。
制片人:何冀宁
编导:张萌
编辑:王津捷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