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予的我军十位开国大将,都是功勋卓著的开国元勋、军队的早期创建者之一。不过在这些大将里面,有三个人的存在感相对比较低,如果不是历史爱好者,一些朋友对他们甚至都不怎么熟悉。是哪3个低调的大将带来了这样的错觉呢?

首先不可能是排在大将第一位的粟总。粟总几乎是超越大将的存在,他的战功连元帅都没有几个人能够相比,即使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也没有多少人会有意见;这里面当然也不包括徐海东大将,徐海东是红25军的领导人,除三大方面军外的另一重要力量,而且他本人对中央的贡献巨大,资助过困难时期的中央红军,是主席都十分敬重的人。他在大将里面高居第二,当然不能说没有存在感。

黄克诚大将堪称最为耿直的一位开国将领,人生中“九上九下”,并且越级向中央提出了快速占领东北的早期战略方针,与中央不谋而合。黄大将以战略眼光准确、政治敏锐著称,这位大将的名气也很大,存在感很强。接下来的陈赓更不用说了,是我军当中少有的集战功战绩、政工、特情工作贡献于一身的传奇将领,排在大将的第四位实至名归。

萧劲光大将是东北野战军最早的两个兵团司令(另一个是程子华)之一,抗战时是八路军留守兵团司令,这两个职务的地位都很高,再加上建国后当了三十年的海军司令员,不知道萧劲光的人可谓是孤陋寡闻,他的存在感是很强的;罗瑞卿大将虽然没有多少实际的军功,但从井冈山开始就是主席的嫡系将领,曾经负责过主席的护卫工作,建国后出任副总理等副国级干部,在开国大将中十分突出。

排在大将最后一位的许光达,存在感反而很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方面他的资历略低于其他大将,被认为授衔偏高,有争议反而使他显得突出,另外许光达其实是一位战将,在一野的时候担任兵团司令,是一位有战功的一线将领;最后则是许光达多次主动请求让衔的表现,深得中央首长好评,给他加分不少。

真正在大将里面存在感较弱的三位,是谭政、张云逸和王树声。谭政是大将当中唯一一位纯粹的政工干部,如果不是军迷,或者对战争历史不熟悉的朋友,可能对他确实不太了解。谭政从红军时期开始,长期从事各级部队政治部主任工作,建国后出任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为人十分低调,政治性强且文采斐然,是我军第一“笔杆子”。这样一位政工干部,知名度的确不是特别高。

张云逸和王树声的情况比较类似。张云逸大将在革命初期领导过广西百色起义,因此是早期军队的创建者之一,凭这一项功绩只要坚持到革命胜利,基本就是大将的资历。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张云逸不以军事指挥见长,战争后期表现比较低调,在各个战区当中都不担任军事主官,也没有指挥过多少著名的战役,所以存在感不太强。但是张大将的资历确实非常老,1955年被授予了大将军衔。

王树声1927年参与领导了黄麻起义,红军时期当过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辅佐过徐帅。所以论资历没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种水平。由于军事生涯后期实际指挥战例不多,所以王树声看似名气不大。结合早期资历,评为大将军衔却是板上钉钉的。客观存在感不强,不代表功劳不大,开国大将们都是值得后辈尊敬和纪念的。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