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当刘强东身穿骑手服、拎着外卖出现在网友的家门口时,意味着这位京东集团的缔造者主动下场为京东外卖业务做营销,迎接“企业家网红化”时代潮流。

在“东哥”之前,雷军、董明珠、俞敏洪、周鸿祎都早已下场,主动走向台前做起个人IP,通过社交媒体、直播等渠道展示自己的个性、理念和价值观,成为备受关注的“网红”。

现代快报记者观察到,这些企业家将个人IP与企业深度捆绑,开启企业经营2.0时代——企业家的个人形象成为企业的“活招牌”,满足广大消费者情绪价值,为企业带来巨大流量。但也应看到,一旦“企业家网红化”,个人和企业成为共生体之后,稍有不慎者也会互为反噬——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企业家争当网红是流量还是品牌毒药

企业家下场做“网红”

今天的企业家,除了要会做产品、管团队,还需要会“拍短视频”。

企业家争当网红是流量还是品牌毒药

比如,通过拍卖迈巴赫、爬车顶当“车模”等事件营销的360创始人周鸿祎,走到哪里都是镜头捕捉的对象。他曾总结道:“8亿人只看短视频,想触达他们就必须会做短视频。”将个人流量转化为品牌的关注度,舆情峰值与品牌热度高度重合。

企业家争当网红是流量还是品牌毒药

用“Are You OK?”的塑料英语幽默出圈的小米创始人雷军,提出转型“董明珠健康家”,将企业家个人IP与品牌深度绑定的格力总裁董明珠,“略略略”微妙表情意外出圈,随即被安排打造高管IP矩阵的海尔总裁周云杰……

在互联网上,这些企业家不再隐居幕后,而是选择频频出圈,不仅重塑了商业传播的逻辑,更揭示了数字时代企业与消费者之间关系的质变。

这种转变不仅降低了企业的营销成本,更通过人格化叙事构建起情感共鸣——消费者购买的不再是冰冷的商品,而是认同企业家所代表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

企业经营2.0时代背后依然是“卖货”

老板们很忙,为何他们还要做“网红”?

当然是为了让企业卖出更多货。埃森哲2024年《全球消费者洞察报告》显示,83%的消费者认为“真实可信的个体推荐”比品牌广告更具决策影响力,这种转变标志着用户运营正在经历从“品牌中心化”到“人格化连接”的深刻变革。

企业家争当网红是流量还是品牌毒药

当小米创始人雷军在B站跳《Are You OK》收获上千万播放时,他的这种“自嘲、接地气”的好形象就和小米产品画上了等号。据媒体报道,这种强烈的个人IP绑定,让小米节省了数十亿的营销费用。2025年小米 SU7 Ultra 在开售后的2小时内,大定数量突破了10000台,这一速度之快让行业感到震惊。同时也让小米的股价水涨船高。

企业家争当网红是流量还是品牌毒药

2025年3月,“意外走红”的海尔总裁周云杰,顺应网民呼声开通了社交账号,并带领海尔高管集体“出道”。网友评论:接地气、有温度、显专业。随即,海尔相关产品在电商平台搜索量上升了217%,品牌商量提升了189%。3月举办的“家电及消费电子博览会”上,大量博主集体涌向海尔展台,并发布种草视频,百万千万大V云集,花式AI+宣传海尔。这种一人走红、全体爆发的模式,实现了品牌人格的立体化呈现。

可以看到,企业家们走向台前面对镜头的“e人嘻嘻的奔放和i人不嘻嘻的腼腆”,恰好符合“Z世代”们最为推崇职场价值观。根据埃森哲2023年的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71%的“Z世代”更愿意与“像朋友一样沟通”的品牌建立长期关系。麦肯锡发布的《2024年中国消费趋势调研》中亦提到,64%的消费者更加看重精神消费,年轻消费者对此尤为重视。

诚如数据所揭示的,让企业家做起“网红”是时代所趋,背后的动机依然是为企业营销,未来也还会有更多企业家主动做个人IP,成为企业最高频的代言人。

企业家IP化的另一面: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在舆论瞬息万变的今天,创始人与企业的深度绑定既是机遇,但也须看到其另一面——稍有不慎二者互为反噬。

从“被动曝光”到“主动运营”,网络媒体成为连接消费者情绪认知与行为决策的重要纽带,网络舆情信息对市场的渗透力与影响力持续增强。

早年亲自下场直播带货,将个人IP与品牌绑定的格力总裁董明珠,实实在在地为格力带去了不少流量与销售额。但近几年来,董明珠IP逐渐强大后,被稀释的品牌价值,以及相关舆论风波,对消费者而言,到底是认董明珠还是认格力的LOGO都成了问题。

再如近年来深受网友喜爱的雷军,近期也因小米汽车事故而遭到网络舆论的反噬。观察雷军的社交账号发现,事故发生后,他更新的频率明显变少,而且抛头露面、展现个人形象的内容也少了。这种“共生关系”意味着,个人形象或者企业产品的任何瑕疵都可能迅速互为传导,这种反噬效应远超企业和企业家个人所能掌控。

尽管企业家网红化有另一面,但随着消费者对“真实、人格化品牌”的需求持续增长,企业家做个人IP的趋势不会变,也是企业在激烈竞争中能够脱颖而出的必备能力。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熊平平 谢茜茜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