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的古装电视剧里,人们都能够看到关于“通缉令”的存在,一大群人围着榜单指指点点,对这个人的容貌指指点点,评头论足。只是这个通缉令上的画像通常都是非常粗糙的,给人看上去的感觉就像是业余画手的随手涂鸦,哪怕是本人见到也看不出来,这样的通缉令真能够帮助官府抓到逃犯吗?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因为古代抓逃犯的方法其实有很多,在多管齐下其实很容易就能够抓到,这个通缉令最大的作用,其实并不是说通过上面的画像,可以让人非常清晰将逃犯给辨认出来,而是结合其他的条件,可以让人最大限度地确定逃犯,具体是哪些条件呢?且请继续往下看。

首先是古代社会的流动性很低,中国古代作为一个农业大国,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之中,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们都依靠着土地生活,土地在给人们提供食物的同时,也将人们给困在了这片土地之上,绝大多数人都日复一日地在同一片土地上生活,生活关系非常简单,若是有陌生人来了,在第一时间就能被发现。 其次是保甲连坐制度,这是在战国时期由商鞅所规定的一种制度,具体来说就是用层层的组织关系,来精准控制每一户中的每一人,“十户为甲,设甲长,十甲为保,设保长”,一个人若是犯了罪,那么其邻居若是没有在第一时间上报,那么与之同罪,若是发现可疑分子没有上报,若是最后发现此人是逃犯,那么也会因此而受到牵连。

再次是古人出门时需要专门的身份证明文件,最早叫做“照身贴”,同样是商鞅弄出来的东西,若是没有这个身份证明文件,那么就无法通过各处关隘要塞,也无法住店,哪里都去不了,商鞅本人在逃离秦国的时候,就是因为没有这个东西,最终被抓被车裂。 还有就是这个通缉令的画像本身,虽然说画像通常画得非常抽象,感觉全都是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但其实这个画会将逃犯本人的面貌特征给表现出来,是三角眼还是丹凤眼,是血盆大口还是樱桃小嘴,是狮子鼻还是朝天鼻,是招风耳还是小耳,这些面貌特征可以让人判断逃犯的身份信息。

最后就是通缉令上的文字,上面不仅是说明了罪犯的性命、籍贯、所犯罪行与手法特征,而第一句话更是会有“擒获逃犯某某者,得赏银百两(千两)”之类的字样,这样既能够让逃犯本人陷入风声鹤唳的恐惧之中,更能够充分调动起老百姓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去做一个“找逃犯,赚大钱”的游戏之中,让逃犯陷入群众的汪洋大海之中,想跑难如登天。 在《水浒传》中就有着关于通缉令的出色描写,李逵在上了梁山以后,又表示要回到家乡去探亲,去将自己母亲给接回来,结果一到老家就发现到处都贴着关于自己的通缉令,以至于被吓得晚上走路白天睡觉,但最后还是被老百姓们联合起来给麻翻了送到官府,可见这通缉令的厉害。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