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公元579年~公元648年8月18日),名乔,字玄龄 , 齐州临淄县(今山东省淄博市)人。是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 房玄龄善于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策划,为唐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褒奖为良相典范,他还拥有居功不自傲的优良品德,更为后人称颂。

今天我们就来表一表房玄龄的人生经历。 一。年轻有作为,乱世投明主 房玄龄出生于官宦之家,其祖辈都曾是大官,父亲非常好学,辩论的才能很好,精通《五经》,是家乡山东一带的学者。 房玄龄受家庭熏陶,自幼就聪慧,善于写诗作文,博览经书与史书,特别精通儒家学术,又向父亲学得一手好书法。刚到十八岁,就被举荐当官入职了。 身处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的房玄龄,想为自己谋取更好的前程,于是,他趁李唐晋阳起兵反隋的良机,看准秦王李世民前途广大,正在广招天下人才,毅然投奔到他的帐下,并从此跟随他南征北战、出谋策划。

为报李世民的知遇之恩,房玄龄非常认真地筹办军政事务。每当李世民部队攻灭一方割据势力后,军中其他人都全力寻找珍宝异物,只有房玄龄不问财物,首先收拢人才,将那些富有谋略和骁勇善战的人,都安置在他的幕府中,还私下与他们结为朋友,目的是网罗天下人才,共同为李世民效力。 二。善谋理国事,成良相典范 李世民对房玄龄充分信任后,就让他掌管秦王府的军政大事,房玄龄尽心尽职、运筹帷幄,书写军书奏章简约明理;特别是玄武门之变时,他与长孙无忌、杜如晦等五人,规劝李世民果断决策,成功夺得皇位,被唐太宗论功行赏时记为一等功、进爵为邢国公。

唐太宗即位后,任命他与杜如晦同为唐朝宰相,房玄龄为唐太宗执掌政务达二十余年,除妥善处理各项朝廷事务外,他并参与制定典章制度,主持律令、格敕的修订,监修国史;又曾与魏征同修唐礼;并负责调整政府机构,减少合并中央官员。 房玄龄非常善于用人,他对人才不求责备,也不问其出身贵贱,而是完全因材授予相应的职务;同时他还负责国史馆,曾先后监修成《高祖实录》、《太宗实录》、《晋书》。后世都将他和杜如晦合称为良相的典范。 三。皇帝赠美名,居功不自傲 在为唐太宗服务的二十几年过程中,房玄龄经常在关键时刻为李世民出谋策划,而且往往一出就是好几个计谋,然后由他的好友杜如晦选择一个良策提供给唐太宗,其实施结果都是成功的。这样的组合被人们称为“房谋杜断”,他俩相得益彰,共同为皇上建立了不少功勋。

唐太宗为表彰房玄龄的功劳,除了给予他应得的官职与爵位外,早在自己做秦王时建的“文学馆”中,就将他招为“十八学士”之一(位于第二位);后到贞观年间,唐太宗为纪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在凌烟阁设立了二十四功臣画像,将房玄龄位列第五位。 从上述二项排名来看,房玄龄都没有位列榜首,如按其为唐太宗与唐朝贡献的大小来论,换成一般人早就要去向皇上闹意见了,但是,房玄龄居功不自傲,非常谦虚低调。其境界之高非常令人敬佩,充分展示了一代名相高风亮节的风采。

需要说明的是:不是唐太宗不愿意将房玄龄位列榜首,这完全取决于排名规则:如“十八学士”的第一位杜如晦是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的,两人又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者学问不相上下,按房玄龄不居己功的习惯,当然让贤于杜如晦了;而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序是按官职高低,另外遵循死者为大进行的,排在前四位的都是当时已经过世的“三公”(有的是死后封的),所以房玄龄只能排在第五位了。 总之,唐朝初年名相、政治家、史学家房玄龄,善于为唐太宗李世民出谋策划,为唐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被褒奖为良相典范,他还拥有居功不自傲的优良品德,更为后人称颂。

本文由“老wu侃国学今用”原创,欢迎关注,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