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培公这个人出生是比较贫寒的,甚至连吃饭都成为了一个问题。但是他有一个好处,那就是非常喜欢读书。只要是有书可以看,那他就不用担心自己饿肚子的问题,因为这些问题都被他给抛到了脑袋后面。就是这样的一个人,终于得到了机会,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近臣。不过这个时候的满清王朝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太平,他做官以后,恰好遇到了吴三桂造反的事情。这个时候满清的半壁江山已经被吴三桂给打下来了,康熙皇帝差点就为此而主动退位,因为没有人是吴三桂的对手,拥有兵权的很多人都选择保持沉默。

这可不是一个好消息,因为大家都开始处于观望态度,看看到底是哪一方能够获胜,很多人心里甚至在考虑一个问题,是不是大明朝又要回来了。毕竟此刻距离明朝灭亡也才二十多年的时间,并不是很长,汉族人对大明朝的怀念之情依旧还很浓厚。所以那些拥兵自重的汉族将领,没有一个愿意出兵对付吴三桂的。这下子康熙彻底蒙了,他觉得大清国又要回到关外过日子了。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时候有一位大才子正要站出来拯救大清国,这个人就是周培公。

这倒是比较意外的一件事,因为周培公这个人本身就是一个读书人,从来没有带兵打仗的经验,现在他主动站出来要求上前线,这可能也只是他爱国的一种表现,所以康熙也没有放在心上。没想到他倒是挺较真,似乎认为只有他能够挽救整个大清王朝。康熙无奈地摇摇头,就问他用什么去抵挡吴三桂的大军。周培公的一段论述倒是让康熙大开眼界,首先就是在满清贵族当中选拔勇士,他们都还是当年入关时候那些将领的后人,其次就是将那些贵族的家奴们全都派上战场,他们会听从自己主子的命令。

再则就是沿途招揽汉族士兵,扩充人马。这是内部的整顿工作,此外还有外部的说服工作,他主张此刻不应该跟那些汉族将领撕破脸,以安抚为主,让他们心里明白一件事,只要跟着康熙做事,就不会出事情。而如果背叛了康熙,那问题就严重了。这样做的效果虽然不足以让他们偏向康熙,至少可以让他们变成中间派,两边都不插手。只要达到这样的效果,那事情就好办多了。接下来就是一场硬仗,对付吴三桂的战争。

这光靠嘴皮子可做不成,必须要靠手里的军队一刀一枪地去打拼。周培公为了能够让士兵们有积极性,跟大家说只要打下一座城,城里所有的东西大家都可以去抢。这下子这些人都跟疯了一样攻城,所以吴三桂的力量不足以跟周培公的大军相抗衡。康熙万万想不到的是,如此浩大的一场叛乱,居然被这么一个读书人给化解了,而且他所带领的不过是一帮没有上过战场的家奴,这充分说明了周培公是一个军事天才。

不过这样的天才到了后期却没有得到重用,主要就是因为他的出身问题,他是一个汉人,一个手握大权的汉人,这在满清皇帝眼里,可不是什么人才,而是一种威胁。当时吴三桂的叛军已经被消灭了,现在周培公手里的大权自然要被拿走了,不然康熙认为周培公很可能会造反。康熙当然要保住满清的地位,所以只能怪周培公生错了时代。

友情提示

本站部分转载文章,皆来自互联网,仅供参考及分享,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联系邮箱:1042463605@qq.com